心理健康小知识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01心理健康的标准

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客观的估计。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02成长中七种不健康心理

忧郁

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狭隘

表现为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嫉妒

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惊恐

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残暴

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

敏感

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自卑

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预防措施:

1、优化现实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2、加强心理修养,提高心理素质

3、接受心理教育,学会心理调适

4、主动向人求助,及时缓解心病

治疗方法:

(1)暗示解惑法:暗示疗法是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病人“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产生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绪和行为,甚 或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顺情从欲法:满足其生活的基本欲望,使 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

(3)劝说开导法:正确地运用“言语”这一工具,对病人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宣传疾病的知识,分析 疾病的原因与机制,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主动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