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于公案 《于公案》:第1回 于按察山东赴任 邹其仁赴路登程

《于公案》:第1回 于按察山东赴任 邹其仁赴路登程

评书传统书目,长篇,编创于清末。石玉昆纂弄的《三侠五义》(《包公案》)问世以后,北京一些有编创能力的评书艺人纷起效仿,纂…

评书传统书目,长篇,编创于清末。石玉昆纂弄的《三侠五义》(《包公案》)问世以后,北京一些有编创能力的评书艺人纷起效仿,纂弄新书,《于公案》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种。据云游客《江湖丛谈》称:《于公案》的编创者是北京前辈评书名家牛瑞泉,由他传给刘竹桥,刘竹桥再传给群福庆,遂在北京说书界流传开来。也有一说,传其首创者为一烟馆中的旗籍烟客,书中老五义中大爷——手使“夺命狼签”的万里烟云车云普即以作者为原型(见于金受申《谈谈评书》,载《立言画刊》215期)。

  话说本朝康熙皇帝年间,君圣臣贤,风调雨顺,出一位才能直臣,系镶黄旗汉军,姓于,讳成龙,初仕乐亭县知县。为官清明,审假虎智锁群贼,花驴巧拿恶棍,莺歌鸣冤,与哑巴断产,问忤逆孝子伸冤,夫妻团圆。总督一喜,会同抚院保题,奉旨升授直隶通州知州。心如秋水,一尘不染,审明许多公案。万岁闻知,特旨升擢山东按察使之职。谢恩回府,亲友庆贺,舆马满门,吉期已到,带领夫人公子家丁出京上任。三春景致,过些府城州县,早行夜宿,饥餐渴饮。
      且说一位琴堂姓邹,名其仁,原籍山西汾州人氏,科甲出身,年交四十,两房妻室,罗氏生有一子,名唤邹舒,年方一十九岁。邹公新选山东蒲台县知县,在吏部领文凭。不料夫人染病沉重,限期紧迫,留公子照管家园,带了四个家人起身赴任,不辞辛苦。这日,天交酉末,太阳西坠,至青阳镇,催马进村细观,耳听招呼:“客官歇罢,一应酒饭俱全。”邹公一视,房屋裱糊清雅,弃镫入,卸下行李。店小二端水净面,饮茶用酒饭已毕,家丁齐吃。闻听钟鸣,邹公身乏,令人收拾安寝,半夜无眠。天交三更时分,邹公梦入阳台,出店迈步前行。瞧见自身罩着大红,迎头高山拦路,陡涧深崖,就地起风,飞砂走石,虎啸一般,连刮三阵。出来巡山斑斓大虫,张牙舞爪,竟扑邹公而来。梦中吃惊,说声:“不好!”回身就跑。约有里许,前面一道长河阻路,波涛滚滚,暗叫:“苍穹!邹某该命丧此间!”前有溪河,后有山王,进退无门,邹公正在为难,抬头见猛虎离远,得空撩衣往波中一跳,双合二目等死。又听人声,睁眼瞧看,岸边来了一人,鹤发童颜,品格清高,站在岸上,探背拉住袍带,提出河中。邹公开口要问,听得村店更锣齐鸣,翻身爬起,坐在床上思梦,说:“奇怪,大有不祥!”只见窗上发亮,家人装完行李,驮在马上,出房会帐。主仆乘骥顺着官路,过了献县交界,日色西沈,投店安歇。次日五鼓,登程赶路。正行之间,四顾无人,一座高山阻路,陡山崖险,翠竹苍松,山峰崎岖。将至松林以外,忽听薄头响声。邹公马上吃惊,家人看得明白,林中人马显露,出来一伙强盗,约有十余多个。主仆观着胆战。为首坐跨征驹,手举利刃,共余者俱是步下,凶如太岁一般,似飞而至,高声道:“快留买路钱,饶尔不死!”邹公无奈,下马率领家丁近前,口呼:“众位留神,听下官一言,我们不是经商,只因上任路过松林,在下家住汾州府,姓邹,名唤其仁,幼年攻书,幸而得中,蒙皇恩选授蒲台知县,今带领家人赴任,随身仅有银三百两,愿奉大王笑纳,让我们登程要紧。”强盗闻听,心内不悦,怪喊一声,举起钢刀,围住主仆五人说:“赃官!你欺心不肯献宝,要想逃命,除非腾空驾云!”竟扑邹公,身中钢刀,热血直喷,倒落尘埃,命归阴曹。强盗又奔家丁,一阵刀响,全作无头之鬼。强盗头本贯河南,姓贾名雄,江湖上送伊外号“蓝面神”。自幼嫖赌,任意胡为,家资花尽,一贫如洗,饥饿难当。却有点子浊力,故此纠合凶徒,在于深山旷野之处,打劫行人。今日杀伤邹公主仆,含笑口呼:“兄弟们!人已杀完,不必挨迟,快取金银回林好分!”众贼听说,一齐手忙脚乱,牵马的牵马,取财物的取财物,内有纹银三百两,衣服行李,二十四人均分,每人亦不过分银十余两,俱各垂头丧气,白害许多性命!蓝面神沉吟半晌,想起一事,开言说道:“众位兄弟,方才所诛之人,并非客商,乃是蒲台县知县,赴任作官,被你我伤其性命,获财有限。既是上任之官,随身定然带有文凭,何不顶名前到蒲台上任,取得库内金银,得空溜出,逃回本地,岂不是满载而归!任意吃喝嫖赌,快乐何如!未识兄弟们以为可否?”众贼齐说:“好计!事不宜迟,咱们即换衣装,作速前去!”随打开褥套,掏取衣服,一齐更换,为首者装成知县,其余都扮作家人,上马直扑蒲台县,充官到任。且说邹公被强人刀砍膀背,未曾倾生,伤重发迷,栽倒在地,苏醒多时,渐次转过气来。犹恐贼未退去,侧身听片刻,不见动静,方敢睁眼,扎挣坐起,四下一看,贼人已去,马匹行李全然不见,那四个家丁,俱各废命。“这如今剩我一人,文凭失落,如何赴蒲台到任?”不由心下焦急,仰面痛哭,口中恨骂强贼。未知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没有了

已是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于公案》:第145回 访根由严拿侯恶 放良民参革属员

评书传统书目,长篇,编创于清末。石玉昆纂弄的《三侠五义》(《包公案》)问世以后,北京一些有编创能力的评书艺人纷起效仿,纂...

《于公案》:第144回 田素娘搬家 于大人私访

评书传统书目,长篇,编创于清末。石玉昆纂弄的《三侠五义》(《包公案》)问世以后,北京一些有编创能力的评书艺人纷起效仿,纂...

《于公案》:第143回 何秀芳哭监 田素娘送饭

评书传统书目,长篇,编创于清末。石玉昆纂弄的《三侠五义》(《包公案》)问世以后,北京一些有编创能力的评书艺人纷起效仿,纂...

《于公案》:第142回 女牢头怜弱 老安人探望

评书传统书目,长篇,编创于清末。石玉昆纂弄的《三侠五义》(《包公案》)问世以后,北京一些有编创能力的评书艺人纷起效仿,纂...

《于公案》:第141回 冤极逢仇害 监牢遇故人

评书传统书目,长篇,编创于清末。石玉昆纂弄的《三侠五义》(《包公案》)问世以后,北京一些有编创能力的评书艺人纷起效仿,纂...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