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刚经 《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地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地修行证道;“般若”为梵语妙智慧一词的音译;“波罗”意为到达彼岸;“蜜”意为无极。“经”者径也,学佛成佛之路。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也就是所有众生如果想要修行成佛,都要经过《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晤而后成就。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白话直译: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能以三十二种相貌特征,去判断他是佛吗?”

须菩提回答说:“应该可以的,应该可以的,应该可以用三十二种相貌特征,去判断他是不是佛。”

佛陀听完须菩提的回答后,解释说:“须菩提!如果能用三十二种相貌特征,去判断他是不是佛,那么你如果看到转轮圣王(管理四大部洲的国王,他也有三十二相。)你也会认为他是佛陀。”

须菩提听了之后,立刻禀告佛陀说:“世尊!我现在了解您的意思了,是不应该以三十二种相貌特征,去判断他是不是佛。”

当须菩提讲完时,世尊再说出四句偈语:“如果有人想见到佛陀的外表相貌,想听到佛陀的说法声音,因此每天焚香祭拜,祈求感应,这是迷昧之人的所作所为,而不知佛须在心中求,不是心外求,所以有以上行为的人,那是正路不走,偏走邪路,永远也见不到自性如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金刚经》: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

《金刚经》: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

《金刚经》: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

《金刚经》: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

《金刚经》: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返回顶部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