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膀胱腑方 三焦脉论第四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膀胱腑方 三焦脉论第四

综合性临床医著。全称《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30卷。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本…

综合性临床医著。全称《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30卷。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本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明代后,有按《道藏》析为93卷者,内容相同。

(论一首)

论曰:夫三焦者,一名三关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哺。合而为一,有名无形,主五脏六腑往还神道,周身贯体,可闻而不可见,和利精气,决通水道,息气肠胃之间,不可不知也。三焦名中清之腑,别号玉海。水道出属膀胱合者,虽合而不同。上中下三焦同号为孤腑,而营出中焦,卫出上焦。营者络脉之气道也,卫者经脉之气道也。其三焦形相浓薄大小,并同膀胱之形云。

三焦病者,腹胀气满,少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为水,留则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阳。

小腹肿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太阳大络视其结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壳壳而不坚疼(一云壳壳而坚)。久咳不已传之三焦,咳而腹 ?

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交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挟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额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 。是动则病,耳聋 ,咽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 痛。颊肿,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 针灸下 小儿病第九

综合性临床医著。全称《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30卷。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本...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 针灸下 妇人病第八

综合性临床医著。全称《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30卷。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本...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 针灸下 杂病第七

综合性临床医著。全称《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30卷。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本...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 针灸下 瘿瘤第六

综合性临床医著。全称《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30卷。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本...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 针灸下 热病第五

综合性临床医著。全称《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30卷。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本...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返回顶部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