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是一本清朝时期李百川所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更多于志怪小说,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全书以求仙学道为幌子,以冷于冰成仙事为线索,联缀连城壁救兄避难、金不换娶妻惹祸、朱文玮林润历难建功、温如意烟花场失意、周琏贪风月招邪、林润邹应龙参倒严嵩等几个现实故事,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嘉靖朝的社会状况,抒击了时政,表现了惩恶扬善的民主思想,有较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虽时有荒诞的神怪描写和道术说教,亦掩不住积极涉世的倾向。整部小说结构较为严谨,行文流畅,情节生动,描写亦较细腻而风趣。人情关系很多时候影响了原本属于志怪小说的天马行空的特点。从文笔和批注来看,本书也很能反映古代小说的特点,也是明清小说的一个代表。
《绿野仙踪》第十五回
金不换扫榻留城璧 冷于冰回乡探妻儿
词曰:
诗歌求友,易载同人;知己亲谊重,理合恤患难,下榻留宾。
自从分袂后,山岛寄闲身,总修行宁废天伦?探妻子,红尘债了,依旧入仙津。
——右调《拾翠翘》。
话说冷于冰与连城壁两人出得庙门,城璧腿上有于冰画的符箓,步履和风行电驰一般,那里用十天半月,只走了三天,便到鸡泽县,向赵家堡逢人寻问金不换,有人说道:“他在堡东五里外,有一赵家涧儿,不过数十人居住,一问便知。”
两人又寻至赵家涧,问明住处,先着城璧去相见,道达来意。于冰在百十步外等候回音。好半晌,城璧和一人走来,但见:
面皮黑而瘦,身材小而秀;
鼻孔掀而露,耳轮大而厚;
两眉短而皱,双眼圆而溜;
口唇红而肉,牙齿疏而透;
手脚轻而骤,气色仁而寿。
于冰看罢,也不好迎了上去,只听得那人问城璧道:“此位就是冷先生么?”
城璧道:“正是!”
那人跑至于冰面前,深深一揖,于冰急忙还礼。那人道:“在下就是金不换。适才家表兄说先生救难扶危,有通天彻地的手段,今承下顾,叨光的了不得。”
于冰道:“令表兄盛称老兄正直光明,弟方敢涉远投刺。”
说罢,三人同行到门前,相让而入。于冰看去,见正面上房三间,东夏房一间,周围俱是土墙;院子到还阔大,只是房子甚少,院内也种着些花草,已开的七零八落。金不换让于冰到正面房中叩拜就坐。于冰再一看,见炕上止有一领席子,四角皆残破:一副旧被褥,一张小炕桌,地下也有一张坏了腿的条桌,靠墙处用木棍支架着。还有一顶旧大柜,一条板凳,一把木椅,还有几件盘碗盆罐之类。
不换道:“先生是高人,到我这小人家,连个可坐处也没有,大失敬意。”
于冰道:“朴素足见清雅。”
少刻,走入一个穿红袄的后生,两手拿着两碗茶入来。不换先让于冰,于冰道:“弟不吃烟火食水,已数年了。”
城璧道:“我替代劳罢,”说罢,与不换分用。
于冰道:“日前令表兄说尊翁令堂已病故,嫂夫人前祈代为请候。”
不换道:“贱内去年夏间亡过了。”
城璧又将于冰始末,并自己事体,详细说了一遍。不换咨嗟叹息,惊服不已。
于冰道:“闻老兄开设当铺,此地居住似离城太远些。”
不换道:“我昨年就辞了生意,在此和人伙种着几亩田,苟延日月。”
说着,从地柜中取出二百钱走出去,向穿红祆后生说话,复人来陪坐。好一会拿入两小碗肉,两大碗豆腐,一盘子煮鸡蛋,一壶酒,二十几个馒头,一盆子米饭。不换笑向于冰道:“家表兄是至亲,我也不怕他笑话,只是待先生不堪的了不得,请将就些罢。”
城璧接说道:“我这位哥哥绝人间饮食,一路同来,连口水也没见吃过;我近日又吃了长斋,这两碗肉你用,豆腐我吃。”
不换见于冰一物不食。心甚不安。陪城璧吃毕饭,
于冰向城璧道:“借住一二年话,你可向令表兄说过么?”
城璧道:“说过了。”
金不换道:“弟家贫苦,无好食物待家表兄,小米饭还管得起;着说到‘住’之一字,恨不同住一百年才好。”
晚间不换又借了两副布被褥,与城璧伴宿西正房,于冰在东正房打坐。次早,不换买了许多梨、枣儿、苹果等类,供献于冰。于冰连住了五天,日日如此,也止他不得。于冰见不换虽是个小户人家子弟,颇知敬贤道理;一见面看得有些拘谨,住下来却倒是个好说笑、极其活动的人。将城璧劫牢反狱杀官兵话,细说他听了,毫无悚惧;讲到留城璧久住,又无半点难色,且有欢喜乐留的意思。看来是个有点胆气,有点担当的人;抑且待城璧甚厚,心上方放开了七八分。
至等七日早间,向城璧、不换道:“此地离成安较近,我去家中探望一回,明日早饭后即来。”
不换道:“这是极该去的。”
于冰辞了出来,不换同城璧送至门外。于冰于僻静处,挝一把土,望空一撤,借土遁顷刻至成安。入西门后,即用袍抽遮了面孔,走到自己门前,见金字牌上写着“翰院先声”四字,旁边是“成安县知县某为中式举人冷逢春立”。看罢,笑道:“元儿也中了举,真是可喜。”
一步步走入大门,只见大章儿从里面走出来,长的满脸胡须,看见于冰,吃一大惊,忙问道:“你是谁?”
于冰道:“你是自幼伺候小厮,连我也认不得了?”
大章儿“呵呀”了一声,翻身就往里跑,一路大叫大喊入去,说“当年走的老主人回来了!”
先是柳国宾跑来,见于冰如从天际吊下,连忙扒倒在地下叩头,眼中滴下泪来。于冰见他须发通白,问道:“你是柳国宾么?”
国宾道:“小的是!”
随即元相公同大小家人,都没命的跑来。元相公跪倒在膝前,眼泪直流;大小家人俱跪在后面。于冰见他儿子也有二十七八岁,不胜今昔之感。于冰吩咐道:“都起来!”
走至了厅院,见他妻房卜氏,已成半老佳人。率领 众妇女迎接在阶下,也是双泪直流。于冰大笑道:“一别十六七年,喜得你们还团聚在故土,抑且人丁倍多于前,好!好!”
卜氏悲喜交集,说道:“今日是那一阵怪风,将你刮在此处?”说罢,同于冰到厅屋内,对面坐下。
于冰问道:“岳丈岳母可安好么?”
卜氏道:“自你去后,只七八年,二位老人家相继去世。”
又问道:“怎么不见陆总管?”
卜氏道:“陆芳活了八十三岁,你昨年四月间来,他还在哩!”
于冰不禁感伤,眼中泪落。只见儿子逢春同一少年妇人站在一处,与于冰叩拜。于冰问道:“此女子是 谁?”
卜氏笑道:“足见是个野脚公公,连儿媳妇都认不得。”
夫妻拜了两拜,于冰便止住他们。又领过两个小娃子来,一个有八九岁,一个有六七岁,也七上八下的与于冰叩头。于冰笑问道:“这又是谁?”
卜氏用手指着道:“这是你我的大孙儿,那小些的是二孙儿。”
于冰呵呵大笑,都叫至面前,看了看气骨,向逢春道:“两孙儿皆进士眉目也,汝宜善教育之。”
陆续才是家人、小子、妇女们,以次叩头。于冰见有许多少年男女,都认识不得,大料皆是众家人仆妇之子孙;再看众老家人内,不见王范、冷尚义二人,问道:“王范、冷尚义何在?”
卜氏道:“冷尚义十年前即死,王范是大前年病故了。”
于冰不由的慨叹至再。又猛然想起陆永忠,忙问道:“陆永忠不见,是怎么样了?”
卜氏道:“陆芳效力多年,我于七八年前,赏了他二千两银子,乡间住房一处;又与他二顷好地,着他父子夫妻自行过度,不必在此听候差委,酬他当年辅助你的好心。惟有陆芳不肯出去,隔两三个月才肯去他家中走走,当日即回,不意他只病了半天,仍旧死在你我家中。”
于冰不住的点头道:“好!”
卜氏又道:“还有一节,我父母死后,我兄弟家无余资,元儿送了他母舅五百两银子,又地一顷五十亩。”
于冰又连连点头,道:“你母子两个做得这两件事,皆大合人情天理,非我所及。令弟也该来与我一见。”
卜氏道:“他去广平已五六天了,也只在三两天即回;陆永忠是在乡下住,不知道你来,他今晚明早必到。”
于冰又问儿媳家父母名姓,方知是本城贡生李冲的次女。又笑问逢春道:“你也中了?”
卜氏道:“你是十九岁中解元,他是二十四岁中八十一名举人,中的虽比你低些,举人还是真的。”
于冰笑道:“他中了胜我百倍。”
又问道:“你们日月过的怎么说?”
卜氏道:“自从我父亲去世,我叫陆芳同柳国宾,将城内外各处房子部变卖了;因为讨几个房钱,年年和人闹口角。我将卖了房的七千多银两,在广平府立了个杂货店,甚是赚钱;到如今,七千两本钱做成万两有余。若将各铺生意田产合算,足有十三万两家私,比你在时还多了四万余两。”
于冰道:“安衣足食,子女儿孙之乐,要算你是福人了。”
卜氏道:“谁教你不亨福来!”
于冰道:“百年内之福,我不如你;百年外之福,你与我不啻天渊。”
又问道:“姑丈周家并姑母,可有音信否?”
卜氏道:“我们两家,不隔一二年,俱差人探望;二位老长亲好家道,越发富足,姑母已生了儿子八九年了。”
于冰点头道:“好!”
卜氏道:“你也把我盘问尽了,我也问问你:你出外许多年,遇着几百个神仙?如今成了怎么样道果?”
于冰道:“也没什么道果,不过经年家登山涉水而已。”
卜氏又向于冰道:“你的容貌,不但一点不老,且少嫩了许多,我就老得不像样了。”
正言间,只见陆永忠夫妇,同两个儿子跑来叩头。于冰道:“你父亲也没了,我方才知道,甚是悲悼;你家中用度何如?”
永忠道:“小的父子,承太爷、太太和大爷恩典,地土银钱房屋足有二千四五百两,着实是好光景。”
于冰道:“如此我心上才快活。”
少刻,请于冰里边吃饭。于冰到里边内房说道:“家中若有鲜果子甚好,如无,不拘干果仁之类,我还吃些;烟火食物,我数年来一点不动。”
卜氏深为诧异,随吩咐众小厮分头去买,先将家中有的取来。于冰将数年辛苦,亦略说一番。坐到定更后,于冰见左右无人,向卜氏道:“我且在外边暂歇一宿,过日再陪你罢。”
卜氏满面通红,道:“我大儿大女,你就在,我也不要你。”
于冰同儿子逢春等坐至二鼓,方到外边书房内,吩咐柳国宾道:“你们连夜备办上好菜几桌,我要与先人上坟;与陆芳也做一桌,我要来到他坟前走走。还得车子一辆,我坐上,庶免本地亲友物色。”
又向逢春道:“可戒谕众家人,不可向外边露我一字。”
逢春道:“各铺众伙契俱来请安,我岳父李太爷,和左近亲友俱来看望,孩儿都打发回去了。”
于冰道:“此皆我说迟了一步,致令家中人传出去,也罢了。”
又道:“柳国宾诚谨,其功可抵陆总管十分之三,可与你母亲相商,赏银二百两,地一顷,以酬其劳。他年已衰老,吩咐家中男女,俱以老总管称之;即汝亦不必直呼其名。大章儿系我做孩童时左右不离之人,宜赏银一百两;其余家中男妇,你和你母亲量为赏给,也算我回家一番。”
逢春连声答应。小厮们抱来七八件云锦褥被,于冰立命拿回。少刻,卜氏领了儿媳和两孙出来,直坐到五鼓方回内院。第二日早,将身上内外旧衣脱去,换了几件新衣服,并头巾鞋袜,上了坟,回到书房,和逢春要了白银二百三十两,又着安放了纸笔,然后将院门关闭,不许闲杂人偷窥,在屋内写了两封字,留下一封在桌上,仍借土遁去了。逢春同家中大小男妇,在厅上等候,至午间不见开门,卜氏着将书房门取下,一齐入来,那里有个于冰?止见桌上有一篇字儿,上写道:
别十有七年,始与尔等一面,骨肉亦太疏阔矣!某山行野宿,屡经怪异,极人世不堪之苦,方获火龙真人垂怜,授以杀生乃生奉决,将来仙道可望有成。吾儿藉祖功宗德,侥幸一第,此皆家门意外之荣,永宜诚敬事母,仁慈育下,保守天和。严嵩父子在朝,会试场切不可入;若能泉石终老,更洽吾心。如交无益之友,贪非分之财,则现在温饱,亦不能久。勉之!慎之!两孙儿骨气英秀,稍长须教以义方,毋私禽犊。吾从此永无相见之期,数语告戒,临颖怆然!银二百三十两,带送友人。示知。
逢春看罢,顿足大哭道:“父亲去矣!”
卜氏道:“门子关闭着,我不解他从何处去了!”
逢春道:“父亲已通仙术,来去不可测度。”
又将书字内话与卜氏讲解了一番。卜氏呆了一会,说道:“此番来妖精鬼怪,连一口茶饭都不吃,我原逆料必有一走,倒想不出又是这样个走法,亦想不到走的如此之速。我儿不必哭他,他当日去后,我们也会过到如今,没有他倒觉得心上清净。”
一家儿说奇道怪,反乱了半晌。逢春又亲到郊外四下里瞻望了半天,方才回来。
正是:
庭前鹤唳缘思海,柱下猿啼为忆山。
莫道于冰骨肉薄,由来仙子破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