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北史通俗演义 《南北史演义》第八十一回

《南北史演义》第八十一回

《南北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该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

《南北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该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论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该书取材谨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可以让人入门民族历史。《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自批自评全本!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1935年会文堂铅印本简体版蔡东藩先生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此后历经十年,先后完成《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代史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前汉通俗演义》和《后汉通俗演义》。蔡先生的演义小说除极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还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因此,本书不但可以作为一般的休闲读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参考书。本套书由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陆续出版,至1926年9月全部出齐。初版11部为有光纸石印线装本。1935年5月,会文堂进行改版,改为铅印,分装44册,增加了许廑父续写的《民国通俗演义》后40回。全套书书名为《历朝通俗演义》,共11部,600余万字。此次出版,是以会文堂1935年的铅印本为底本,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在编辑过程中,尽量保持原书风貌,仅对个别的错字、标点等做了调整和修改。原书的一大特色,蔡东藩自己所作的注释、夹批和后批,全部按原文保留蔡东藩(1877~1945年),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有时写成东帆),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民国著名历史小说家。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耗十年之功,写成了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历朝通俗演义》。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南北史演义》第八十一回

  失邺城皇亲自刎 篡周室勋戚代兴

  却说杨坚为赵王招所诱,几乎遭害,幸亏大将军元胄,将坚扶出,奋身当户,阻住赵王招,待至坚已去远,才转身趋归。赵王招见胄勇武,不敢与抗,眼见是纵虎出柙,自恨不先下手,因致迟误,徒落得弹指出血,结愤填胸。那杨坚怎肯罢休,即诬称赵王招图逆,与越王盛通谋,立刻驱策兵士,围住两王府第,屠戮全家;惟赏赐元胄,不可胜计。元胄、宇文弘,仿佛许褚、曹洪。会益州总管王谦,亦自蜀起兵,与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互相联络,尉迟迥更贻书后梁,请为声援。后梁诸将,竞劝梁主举兵,谓与迥等连盟,进可尽节周氏,退可席卷山南。梁主岿踌躇未决,岿嗣糴位,见七十二回。乃使中书舍人柳庄,入周观衅。杨坚握手与语道:“孤昔开府,尝从役江陵,深蒙梁主殊眷,今主幼时艰,猥蒙顾托,与梁主共保岁寒,勿爽旧约,请君为我达意!”柳庄应命而还,具述坚言,且语梁主岿道:“尉迟迥虽是旧将,昏耄已甚,消难王谦,才具庸劣,更不足道。周朝将相,多为身计,统已归附杨氏,看来迥等终当覆灭,随公必移周祚,不若保境息民,静观时变为是。”梁主岿因敛兵不动,作壁上观。

  周行军元帅韦孝宽,已引军至武陟,与尉迟迥军隔一沁水,水势适涨,两下相持不战。孝宽长史李询密报杨坚,谓总管梁士彦等,并受迥金,所以逗留。坚很加忧虑,与内史郑译等,商议易将。李德林独进言道:“公与诸将皆国家贵臣,未相服从,今但由公挟主示威,勉从号令,若非推诚相与,动辄猜疑,将来如何使人?况取金纳赂,事实难明,今或临敌易将,恐郧公以下,莫不自危,军心一离,大势尽去了。”坚谔然道:“今将奈何?”德林道:“依愚见,速遣一才望并优的干员,往达军前,察看情伪,诸将果有异心,亦不敢立时变动;万一变起,也是容易制驭哩。”坚大悟道:“非公言,几误大事。”乃命少内史崔仲方往监诸军。仲方以父在山东,不愿受命,改遣刘璆、郑译。璆说是未尝为将,译又以母老为辞。无非怕死而已。坚不禁着急,幸司录高颎请行,乃即命出发,倍道至军,商诸孝宽,择沁水较浅处,筑桥渡军,一决胜负。迥子魏安公惇率众十万,列阵至二十余里,麾兵少却,拟俟孝宽军半渡,然后进击。孝宽乘势渡桥,鸣鼓齐进。惇兵上前堵截,尽被杀退。颎又命将浮桥毁去,自断归路,使将士上前死战,将士果然拚生杀去,尉迟惇不能抵当,奔回邺城,军多散失。韦孝宽麾动各军,乘势追至邺下。惇父迥与惇弟祐,尽驱部卒出城,共十三万众,屯驻城南。迥自统万人,均戴绿巾,着锦袄,号称黄龙兵。迥弟勤又集众五万,由青州援兄,自领三千骑先至。迥素习军旅,老犹被甲临阵,麾下兵多关中人,相率力战。孝宽与战不利,只好退走。邺下士民观战,亦不下数万人。行军总管宇文忻道:“事已急了,我当用计破敌。”说着,即命兵士各拈弓搭箭,竞射观战的士民。士民当然骇走,哗声如雷。忻即大呼道:“贼败了,贼败了,我等将士,奈何不乘势立功?”众闻忻言,气势复振,再接再厉,杀入迥阵。迥众已为士民所扰,心神惶乱,怎禁得敌军大至,不由的仓皇四溃。迥无法支持,急与二子走回城中。孝宽纵兵围攻,毁城直入,邺城遂陷。迥窘迫升楼,由周将崔弘度追入,弘度妹曾嫁迥子为妻,至是见迥弯弓欲射,索性脱去兜鍪,遥语迥道:“颇相识否?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但亲谊相关,谨当禁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已至此,请公早自为计,不必多费踌躇了。”弘度果知为国么?迥自知难免,把弓掷下,极口骂坚十余声,拔剑自刎。弘度顾弟弘升道:“汝可取迥头。”弘升乃枭首而去,持献孝宽。勤与惇祐,俱东走青州。孝宽遣开府大将军郭衍,率兵追获,与迥首同送入长安。杨坚因勤尝呈入迥书,初意未差,特令赦罪,惟将惇祐处刑。总计尉迟迥起兵,只六十八日而败,后人说他举事颇正,驭变无才,所以有此败亡呢。论断谨严。

  孝宽更分兵讨关东叛吏,依次削平。坚命徙相州治所至安阳,毁去邺城及邑居,分置相州为毛州、魏州,无非是地小力分,化险为夷的意思。时周行军总管于仲文,军至蓼堤,距梁郡约七里许,檀让引众数万,前来搦击。仲文用羸兵挑战,佯作败状,退走十里。让恃胜生骄,竟不设备,夜间被仲文还袭,霎时惊散,被俘五千余人。仲文进攻梁郡,守将刘子宽弃城遁去;再进击曹州,擒住尉迟迥所署刺史李仲康,又追檀让至成武。让再战再败,东窜数十里,终为仲文所获,槛送长安,眼见得是不能活命了。檀让又了,顾应前回。还有宇文威、宇文曹等,亦由杨素剿平,报捷复命。两宇文亦随笔了结。惟司马消难及王谦两军,尚未扑灭,坚深以为忧,促王谊进军郧州,速平消难,一面使上柱国梁睿为西征元帅,进图益州。司马消难素无才略,但因尉迟迥发难,也想乘势图利,出些风头,淫惎父妾,让你出头,战乃危事,如何轻试?一闻尉迟迥败灭,吓得魂不附身,忙遣人至建康,向陈乞援。陈军尚未出发,王谊军已将驰至,消难不待王谊攻城,便夤夜南奔,投降南朝。陈主顼命为车骑将军,兼职司空,加封随公。王谊当然告捷。坚以外患将平,功成在迩,便自为大丞相,罢去左右丞相官衔,又杀害陈王纯及纯子数人。

  益州总管王谦,但望各军得胜,自出兵为后继,哪知各处军报,都化作瓦解烟消,免不得心惊肉跳,非常忧虑。隆州刺史高阿那肱,此子尚在耶?因被坚外调,怏怏失望,遂向谦献计道:“公若亲率精锐,直指散关,蜀人知公仗义勤王,必肯为公效命,这是上策。出兵梁汉,占据腹地,这是中策。若坐守剑南,发兵自卫,这便成为下策了。”谦因上策太险,欲参用中、下二策,总管长史乙弗虔,益州刺史达奚惎谓:“蜀道崎岖,来兵不能飞越,但当据险自固,俟衅出兵。”谦乃令两人率众十万,往堵利州。周西征元帅梁睿,调集利、凤、文、秦、成各州兵马,直向利州进发。途次与蜀兵相值,蜀兵不待交绥,便即溃散。乙弗虔、达奚惎两人,节节退走,梁睿节节进逼,两人无法可施,乃潜遣人至睿军,愿为内应,借赎前愆。睿当然允行。虔与惎遂退还成都。谦尚未知二人情伪,还道是自己心腹,令他守城,又命惎、虔子为左右军,仓猝出战。及睿军掩至,左右两翼,先已叛去,谦手下只数十骑,逃回城下,但见城门紧闭,城上立着乙弗虔、达奚惎,同声语谦道:“我等已归附梁元帅,公请自便。”还算客气。谦不能入城,窜往新都。县令王宝,假意出迎,诱谦入城,把他杀毙,传首长安。梁睿驰入成都,擒得高阿那肱,械送入关。坚斩高阿那肱首,令与谦头一并示众。高阿那肱至此方死,也是出人意料。又传语梁睿谓:“惎、虔二人,本是首谋,不应贷死。”睿乃将二人斩首了事。数路大兵,统已荡平,权焰熏天的随公坚,便安安稳稳的好篡那周室江山了。

  郧国公韦孝宽班师未几,便即病殁,年已七十有二。孝宽智勇深沈,世称良将,每遇勍敌,从容布置,常为人所未解。及成功以后,众才惊服。平时在军,笃意文史,有暇輙自披阅。又早丧父母,事兄嫂加谨,所得俸禄,不入私房,亲族孤贫,必加赈给,士论更翕然称颂。惟甘心为杨坚爪牙,铲灭义师,酿成杨氏篡周的祸祟,徒落得晚节不终,遗讥千古,这岂非一大可惜么?特为孝宽加评,隐寓惜才之意。杨坚很是悲悼,追赠太傅,予谥曰襄。高祐随军还朝,益得坚宠,命代刘璆为司马,且因此与郑译渐疏,虽未撤译官,独阴戒官属,不必向译白事。译渐觉自危,乞求解职。坚尚加慰勉,敷衍面子,但礼貌已是濅衰了。周室五王,已被坚害三人,只剩得代王达与滕王逈,毫无权力。坚尚不肯放过,索性也诬他通叛,均令自尽。于是胁周主阐下诏,进坚为相国,总百揆,进爵随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为随国。坚佯为谦让,但受十郡。已而复有敕颁下,加随王九锡礼,得建台置官,且进随王妃独孤氏为王后,世子勇为王太子,坚三让乃受。开府仪同大将军庾季才、卢贲,及太傅李穆等,俱劝坚应天受命,坚尚未肯遽允。又迁延逾年,至大象三年二月间,乃逼周主阐禅位,当有一道逊国诏书,略云:

  元气肇辟,树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辅惟德。天心人事,选贤与能,尽四海而乐推,非一人所独有。周德将尽,妖孽递生,骨肉多虞,藩维构衅,影响同恶,过半区宇,或小或大,图帝国王,则我祖宗之业,不绝如线。相国随王,叡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与武功并传。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冓,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并论?况木行已谢,火运既兴,河、洛出革命之符,星辰表代终之象,烟云改色,笙簧变音,狱讼咸归,讴歌尽至。且天地合德,日月贞明,故已称大为王,照临下土。朕虽寡昧,未达变通,幽显之情,皎然易识。今便祗顺天命,出逊别宫,禅位于随,一依唐、虞、汉、魏故事。王其恪膺帝箓,幸勿再辞!

  杨坚得此诏书,当然躇踌满志,惟表面上不得不三辞三让。乃再遣兼太傅杞公宇文椿奉册,大宗伯赵矸铉簦了*王府中劝进,册书有云:

  咨尔相国随王,粤若上古之初,爰启清浊,降符授圣,为天下君,事上帝而利兆人,和百灵而利万物,非以区宇之富,未以宸极为尊。大庭、轩辕以前,骊连、赫胥之日,咸以无为无欲,不将不迎。遐哉其详,不可闻已。厥有载籍,遗文可观,圣莫逾于尧,美未过于舜。尧得太尉,已作运衡之篇,舜遇司空,便叙精华之竭。彼褰裳脱屣,贰宫设飨,百辟归禹,若帝之初,斯盖上则天时,不敢不授,下祗天命,不可不受。汤代于夏,武革于殷,干戈揖让,虽复异揆,应天顺人,其道靡异。自汉迄晋,有魏至周,天历逐狱讼之归,神鼎随讴歌而去。道高者称帝,箓尽者不王,与夫父祖神宗,无以别也。周德将尽,祸难频兴,宗戚奸回,咸将窃发。顾瞻宫阙,将图宗社,藩维连率,逆乱相寻,摇荡三方,不合如砺,蛇行鸟撄,投足无所。王受天明命,睿德在躬,救颓运之艰,匡坠地之业,拯大川之溺,扑燎原之火,除群凶于城社,廓妖氛于远服,至德合于造化,神用洽于天壤,八极九野,万方四裔,圜首方足,罔不乐推。往岁长星夜扫,经天昼现,八风比夏后之作,五纬同汉帝之聚,除旧之征,昭然在上。近者赤雀降祉,玄龟效灵,钟石变音,蛟鱼出穴,布新之征,焕焉在下。九区归往,百灵协赞,人神属望,我不独知,仰祗皇灵,俯顺人愿。今敬以帝位禅于尔躬,天祚告穷,天禄永终。於戏!王宜允执厥和,仪刑典训,升圜丘而敬苍昊,御皇格而抚黔黎,副率土之心,恢无疆之祚,可不盛欤!

  杨坚收受册书,及皇帝玺绶,便直任不辞。大事告成,何必再辞。庾季才谓二月甲子日,应即帝位,坚依言办理。届期早起,召集百官,乘车入宫。宫中仪卫,已备齐衮冕,奉至坚前。坚立即被服,由百官拥至临光殿,升座受朝。一班舍旧从新的官吏,当然是舞蹈山呼,齐称万岁。国号随,改元开皇,坚本袭父封,号为随公,他却以随字中箝一辵旁,辵与辶同,音绰。义训为走,作为朝名,恐有不遑安处的预兆,所以去辵作隋,想望升平。徒从字义上着想,究有何益?命有司奉册至南郊,燔燎告天,兼祀地祗。少内史崔仲方,请改周氏官仪,仍依汉、魏旧制,诏如所请。乃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五省,御史都水二台,太常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分司定职。又设上柱国至都督共十一等勋官,所以报功,特进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官,所以旌贤。改称侍中为纳言,命相国司马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一职。相国司录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郎李德林为内史令,典军元胄为左卫将军,追尊皇考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吕氏为元明皇后,立独孤氏为皇后,长子勇为皇太子。

  杨氏系出弘农,相传为汉太尉杨震后裔。坚六世祖元寿,为后魏武川镇司马,遂留居武川。元寿玄孙就是杨忠,忠从周太祖举兵关西,赐姓普六茹氏,妻吕氏,生坚时,紫气充庭,有一尼来自河东,语吕氏道:“此儿骨相非凡,不宜留处尘俗。”吕氏乃托尼择一别馆,移坚居养,尼亦尝往来省视。一日,吕氏抱坚在怀,忽见坚头上出角,遍体鳞起,不禁大骇,将坚置地。尼适从外趋入,忙把坚抱起道:“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吕氏再为复视,并无鳞角,依然形相如常。及坚既长成,尼已他去,不知下落。后来坚累迁显要,周室君臣,多加猜忌,竟得不死。至是竟篡周称帝,史家于一代崛兴,往往叙及祯祥,这也是习见之谈。降周主阐为介公,迁居别宫,食邑万户。车服礼乐,仍用周制。上书不为表,答表不称诏,似乎有永作隋宾的意义。阐后司马氏坐父消难叛周罪,已早废为庶人,独周太后杨氏,系坚长女,年不过二十有奇,从前坚入宫辅政,杨太后本未与谋,但因嗣主幼冲,恐权界他族,与己不利,既得乃父秉权,倒也喜如所愿。后来见父有异图,意颇不平,形诸词色,只是一介女流,如何抗得过当朝宰相?没奈何忍气吞声,迁延过去。既而周竟被篡,杨氏越加愤惋,屡思与父面争。坚也自觉惭愧,不令入见,惟遣独孤后好言抚慰。嗣复改封为乐平公主。且见她芳年尚盛,欲令改嫁,杨氏誓死不从,方得守志终身。尚有周太皇太后阿史那氏,经隋革命,便即病终。坚却令有司仍用后礼,饘葬周武帝陵。周太帝太后李氏,与介公阐迁居别宫,李氏不免愤懑,情愿出俗为尼,改名常悲。就是介公阐生母朱氏,亦随着李氏一同削发披缁,改名法浄。周宣帝赟五后,唯杨氏留居宫中,陈、元、尉迟三后,已早为尼,见前回。与李、朱二氏,同心念佛。朱氏首先逝世,李氏继殁,尉迟氏亦即随殒。陈、元二后,直至唐贞观年间,方才告终。杨后至隋炀帝大业五年病逝,得饘葬周宣帝陵。那被废的司马皇后,却改嫁与司州刺史李丹为妻,仍去做那宦家妇了。总结一段,缴足前文。

  周氏诸王,尽降为公,另封皇弟邵国公慧为滕王,同安公爽为卫王,皇子雁门公广为晋王,俊为秦王,秀为越王,谅为汉王,命并州总管申国公李穆为太师,邓国公窦炽为太傅,幽州总管任国公于翼为太尉,金城公赵砦惺橛移蜕洌*安公韦世康为礼部尚书,义宁公元晖为都官尚书,昌国公元岩为兵部尚书,上仪同长孙毗为工部尚书,杨尚希为度支尚书,族子雍州牧邗国公杨惠为左卫大将军,从祖弟永康公杨弘为右卫大将军,从子陈留公杨智积为蔡王,杨静为道王。寻又令晋王广为并州总管,上柱国元景山为安州总管,当亭公贺若弼为楚州总管,新义公韩擒虎为庐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为定州总管。毅为邓国公窦炽从子,曾尚周太祖第五女襄阳公主,生有一女,尚未及笄,闻隋主受禅,自投堂下抚膺太息道:“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患。”毅夫妇忙掩女口道:“汝休妄言!恐灭我族。”满朝官吏,不及一窦氏女儿。后来此女嫁与唐公李渊,得做唐朝的开国皇后。可见人世无论男女,总要有些志向,志向一定,将来自然有一番事业哩!唤醒庸人。话休叙烦。

  且说内史监虞庆则,劝隋主坚尽灭宇文氏,断绝后患。高颎、杨惠亦附和同声,独李德林力言不可。隋主坚变色道:“君系书生,不足与语大事。”遂令宿卫各军,搜捕宇文氏宗族,所有周太祖泰孙谯公乾恽、冀公绚、闵帝觉子纪公祲、明帝毓子酆公贞、宋公实、武帝邕子汉公赞、秦公贽、曹公允、蔡公兑、荆公元、宣帝酆子莱公衍、郢公术等,一古脑儿拘到狱中,勒令自杀。未几,又将介公阐害死宫中,谥曰静帝,年仅九龄,总算做了两年有零的小皇帝。统计周自闵帝觉篡魏,至静帝阐亡国,中历五主,共得二十五年。小子有诗叹道:

  九龄幼主罪难论,惨祸临头忽灭门;

  莫道覆宗由外戚,厉阶毕竟自天元。

  隋主坚已灭尽宇文氏,安然为帝,从此疏远李德林,又另征一人为亲信侍臣。究竟此人为谁,待至下回报明。

  周末起兵讨坚,以尉迟迥为首难,故本回于尉迟迥之死,叙述较详,隐寓惋惜之意。韦孝宽为北周大臣,义同休戚,乃甘心助坚,致迥败死,迥才不及孝宽,乃舍生取义,死且留名,孝宽之死,阒然而已,后世或且有鄙夷之者。本回叙孝宽行谊,似有褒词,实则褒之正所以贬之耳。杨后丽华,柔婉不忌,周旋暴君,接御妃嫔,颇有卫风硕人之德,及乃父受禅,愤惋不平,虽未能保全周祚,以视盈廷大臣之卖国求荣,相去固有间也。至若窦毅之女,年未及笄,且自恨不能救舅氏患,巾帼妇女,犹知节义,彼昂藏七尺躯,自命为须眉男子者,曾亦自觉汗颜否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南北史演义》第一百回

《南北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该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

《南北史演义》第九十九回

《南北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该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

《南北史演义》第九十八回

《南北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该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

《南北史演义》第九十七回

《南北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该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

《南北史演义》第九十六回

《南北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该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返回顶部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