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92.出淤泥而不染

《白鲸》(Moby Dick)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 1819—1891)于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该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实为白色抹香鲸)莫比·迪克,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其中还对从古至今的鲸鱼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描绘,可以说是讲解鲸鱼的一部百科全书。《白鲸》这一小说中给读者介绍了许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其故事线扣人心弦。小说以悲剧告终,在经过三天三夜的追捕后,所有船员(除讲述者以实玛利)同归于尽、葬身大海。故事营造了一种让人置身海上航行、随时遭遇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氛围,是作者的代表作。《白鲸》对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92.出淤泥而不染

斯塔布兴奋极了。

他一把又一把地抓着,每一把都满是喜悦。

香气已经弥漫了整个的小艇。

只一小会儿,斯塔布就抓出来了六大把,这还不算掉到海里去的。

本来,斯塔布还可以搞得更多些。

只是,亚哈船长在大船上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他大声吆喝着要开船,说他们再不上来就把他们丢在这儿,这样,斯塔布才意犹未尽地住了手。

斯塔布高高兴兴地上了大船。

他手里捧着龙涏香不住地笑。

要知道,只要把它带回去,随便往哪个药房的柜台上一放,药房老板都会笑眯眯地过来。

每两要值一个几尼呢。

说了半天,也许你还不知道龙涎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龙涎香是鲸鱼在患消化不良症时分泌出来的一种东西,也就是说是它的痛苦的产物。

许多动物在它们痛苦的时候都能给人造出宝贝来,比如说珍珠,就是蚌在极为痛苦的时候制作出来的。

龙涎香的颜色一般说来是蜡黄的,有时发点儿灰,有时发点儿红。

龙涎香没有固定的形状,因为它不是固体。

它是像乳酪一样的东西,只要用手一捏就能把它捏得变形。

龙涎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商品,用途十分广泛,可以做香料,做名贵的蜡烛,做发粉,做香油。

土耳其人用它做调味品煮东西,有的酿酒坊则用它来提高酒的香度。

最初,人们根本不知道龙涎香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它的真正来源,过了很长时间,才解开这个谜。

原来高雅时髦的先生太太小姐们籍以散发香气的东西,竟是来自于瘟鲸的肮脏不堪且臭气熏天的肚子里,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这样的例子其实是很多的,就拿著名的科隆香水来说,在它的制作过程中,最初的味道也是无法忍受的,可做成以后则闻名于世界。

于是,我萌生了这样一个问题:

既然这些让上层社会如此厚爱的东西,龙涎香也好,科隆香水也好,最初来自于肮脏的不堪入目不堪入鼻的地方,那么上层社会的贵人们为什么一边对这些东西爱不释手,一边又对捕鲸人大肆进行攻击呢?

问题的根本,并不是说既然捕鲸人能为社会发现和贡献龙涎香,那么社会为什么不能接受他们的形象?

问题的根本在于:捕鲸人是不是果真像有些人说得那样,肮脏、邋遢、满是来自于鲸身上的臭味、简直叫人接近不得呢?

应该说,在最初,捕鲸业的名声确实不是太好,这并不是因为捕鲸者打的鲸的肉不好吃,油不好用,而是由于捕鲸者对环境的影响。

在那时,捕鲸船不是在船上炼油,而是把鲸脂割好之后带回岸上,在岸上炼油。

这样一来,捕鲸船带回的鲸脂往往不是新鲜的,而是像刨出的腐尸一样,其味道就可想而知了。

那时,格陵兰的斯麦楞堡就是这样一个著名的专门炼油的地方。

那时所有的荷兰捕鲸船都把这儿作为一个中转站,在这里炼油,然后把炼好的油带回去。

这个地方有成套的炼油设施,当它们进行工作时,就可以想像这个地方的空气是什么味道了。

但我要指出的是,从二百年前开始的这种做法现在早被废止了。

现在,所有的捕鲸船都是现捕现炼,从不拖延。

由于技术的发展,炼油已变得非常容易,比如一艘捕鲸船在海上航行四年,其炼油的时间充其量不过五十天,速度非常快。

当捕鲸船凯旋回港时,除了满舱清香的鲸油之外,没有一块散发着腐臭气的鲸肉。

在此我还想指出一点,那就是:

鲸绝不是一种浑身散发着臭气的动物,它健壮发达,整天在不停地运动着,而且是在清澈的海里,有什么理由说一只健康的鲸身上有异味儿呢?

我甚至觉着,鲸的身上充满首芬芳的香气,当它摇动着它的尾巴时,就像是一个擦了香水的太太,在暖洋洋的客厅里抖动着她的华丽的衣裙。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