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文素材 墙上的洞

墙上的洞

《墙上的洞》是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教授程介明先生讲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子没有钱,不能进…

《墙上的洞》是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教授程介明先生讲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子没有钱,不能进学校读书,整天在街上游逛。试验者为了探明穷人孩子是否有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便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正好能嵌进一台电脑,洞的高度和孩子的身高差不多。孩子只有触摸,就可以上网,但必须用英文。这一装置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新奇感,大家围拢在一起讨论起来,有的还动起了手。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少数几个人触摸到了门道。两个星期过去了,不少孩子初步学会了用英文上网。三个星期过去了,穷人街上的孩子,你帮我,我帮你,几乎都会用英文上网了。故事后面有三个问题:他们在学校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他们在接受教育吗?回答是“不知道”。他们在学习吗?回答:“是的,他们在学习。”故事简单、浅近、普通,但含义深刻。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孩子有学习的天性,他们渴望学习,关键是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学习是自己的一种建构,建构的基础是已有的经验,建构需要支持性的环境和条件,建构的特征是发生变化;有教师在旁边可能是一种学习,也可能不是一种学习,教师不在旁边,倒可能是一种学习。“墙上的洞”就是要帮助孩子找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对于课堂教学,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绝妙的隐喻:“到哈佛学习,就像是很快帮助我找到了高速公路的入口处。”其实,这个故事也是一个隐喻。它和“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一起,揭示了教学的几个基本要义。第一,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路上行走,但只有在高速公路上才能走得顺畅,也才会很快到达目的地;第二,要走上高速公路,必须先找到入口处,而找到入口处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的结果;第三,寻找高速公路入口处是一种探究、发现、辨别方向和选择的过程,需要能力和合适的方式;第四,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任务在于和学生找到入口处,及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有“带得走的东西”,如此等等。总之,概括起来,这一隐喻揭示了教学的核心问题,即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恋爱可以这样进行

恋爱可以这样进行

        有这样一个女孩儿,高二时,她接到同班一男生的表白。紧张的学习让女孩儿不敢去想爱情。但这个男生绝对不令人讨...
女儿QQ上的男生

女儿QQ上的男生

我帮女儿挂QQ、养QQ宠物时,看到了这位14岁少年用手机发到她QQ上的留言,那条让我快要晕厥的留言是这样写的:“我为你死...
爱情炮灰

爱情炮灰

今昔跟路明,平白无故配合人家演了一场戏,散场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他们饰演的,是一对炮灰。   1.   一个人形单影只坐在...
十八岁的单车

十八岁的单车

她叫陈小米,非常漂亮,有许多男孩子都在追她,可是谁也别想得逞!   陈小米有一辆很漂亮的单车,我曾数次看到几个小地痞站在...
那时我们都是丑小孩

那时我们都是丑小孩

        昨天路过永乐路的时候,那里正在进行改造,我正好目睹了一棵白杨斜斜倒下来,发出沉闷的一声响。   我认识那...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