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孟子》卷七离娄上·第十八节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翻译
译文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儿子,为什么呢?”
孟子说:“这在情势上是不行的,教育必须要用正确的规范;用正确的规范没有成效,执教者就会发怒。怒气一产生,倒反伤害了小孩。‘父亲用严格的规范来要求我,可您自己并不按正确的规范行事。’这样父子之间就伤害了感情。父子之间就伤害了感情,关系就恶化了。古时候的人们交换儿子来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以善来互相责备。以善来互相责备就会使隔阂产生而互相分离。造成互相分离的结果就不好了。”
注释
夷:《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囯语·周语下》:“是以人夷其宗庙。”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自相夷戮。”这里用为伤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