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与《论语》、《大学》、《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中庸》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有书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书作“小人之中庸也”)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第二章 翻译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
“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注释
(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
(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
(3)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
(4)忌惮:顾忌和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