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国王说“再来一次!”
我听说,德国人举行音乐会或演出歌剧的时候,听众从来不要求再唱一次;即使是急切地想要再听一次,然而,考虑到自己是有修养的人士,他们通常都克制着自己,不去要求重演。
国王可以吩咐“再来一次”,那完全是另一码事;每一个人看到国王喜悦,都会感到高兴;至于那承蒙恩谕“再来一次”的演员,他得意和快活到了什么程度,那根本就不用提啦。然而,在某些情况之下,甚至连王命“再来一次”……
这里最好还是举例说明吧。巴伐利亚国王是一位诗人,他有着诗人的怪癖——比其他诗人更占便宜的地方是:不论那些癖好以什么方式表现,他都能够让自己获得满足。他喜欢看歌剧,但不喜欢坐在一群观众们当中看;因此,在慕尼黑,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即当一出歌剧已经演完,演员们正在擦净他们的油彩,卸下他们的戏装时,一道圣旨降下,命令他们重新抹上油彩、穿上戏装。不一会儿,国王驾到,来的就是他孤零零一个人,于是演员们又开始从头演起,将整出歌剧重演一遍,但坐在堂皇宏伟的戏院中看戏的却只有那么一个人。有一回,他忽然异想天开。原来,在宫廷戏院里宽阔的舞台上方,在高处人们看不见的地方,装有一系列错综盘旋的水管,水管上凿有洞眼,万一发生火警,就可以使无数纤细的雨丝从空而降;遇到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将水势增大,形成滚滚洪流。美国的戏院经理们,不妨把这玩意儿记了下来。再说,国王是惟一的观众。歌剧继续演出,戏里有着一个暴风雨场面;模拟的雷开始缓缓震响,模拟的风开始飒飒悲号,模拟的雨开始噼噼啪啪降落。国王的兴致越来越高,豪兴终于演成狂热。他大喊道:
“好呀,真好极啦!可是,我要真的雨!把水放出来!”
总管哀求他收回圣谕;说那样会把珍贵的布景和鲜艳的服装一起毁了,可是国王喊道:
“别管它,别管它。我要真的雨!把水放出来!”
于是,真的雨被放出来,丝丝细雨开始下降,落在舞台布景的花坛上和石子小路上。盛装的男女演员踏着轻快的步伐,勇敢地纵声歌唱,装出毫不在意的神气。国王高兴了——他的热情继续高涨。他大声喊道:
“妙呀,妙呀!打更多的雷!闪更多的电!下更大的雨!”
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狂风怒吼,大雨倾盆而降。舞台上扮贵人的演员,让湿透了的锦缎衣服紧贴在身上,齐踝深淹在水里,一面曼声唱出他们最优美悦耳的歌曲,舞台边沿底下的琴师像拉锯般狠命地拉那提琴,漫下来的冷水直灌到他们后颈窝里,而身上干燥、满怀喜悦的国王则坐在他居高临下的包厢里,不停地鼓掌,把手套都给拍破了。
“再多一些!”国王吆喝:“再多一些——让雷声齐鸣,把水给放足!谁在撑伞,我把他绞了!”
当这一场任何戏院中从未安排过的最猛烈和最有效果的暴风雨终于结束时,国王赞不绝口,他大喊道:
“精彩呀,精彩呀!再来一次,重演一回!”
但是总管终于劝说国王收回了“再来一次”的成命。他说,单凭陛下要“再来一次”,已经使我的戏班深受荣宠,这对他们已经是足够的报酬,再用不着满足他们的虚荣;烦劳陛下费神去重看一遍了。
在接着那一幕演下来的戏里,扮演需要更换戏装的角色总算走运,其他的演员都浑身淋湿,拖泥带水,感到好不难受,虽然,那情景却是再动人也没有的了。舞台布景被浸坏了,活门板被泡涨了,此后一星期里再没法使用它们了。精美的戏装全部报销,那场别开生面的暴风雨带来的小的损失更是数不清。
那样演暴风雨,是按帝王的意旨安排的,也是以帝王的气派执行的。但是,这里请大伙注意那位国王的克制能力;他并没坚持“再来一次”。如果他是一位纵情任性、不顾一切的美国歌剧观众,那他也许会让那暴风雨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直到把所有那些人都淹死为止。
一八八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