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名著《飞向太空港》读书笔记7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书——名著阅读清单
年级必读名著推荐自主阅读推荐
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作者:鲁迅《白洋淀纪事》作者:孙犁
《湘行散记》作者:沈从文
《西游记》作者:(明代)吴承恩《猎人笔记》作者:(俄)屠格涅夫
《镜花缘》作者:(清代)李汝珍
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作者:老舍《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创业史》作者:柳青
《海底两万里》作者:(法)儒勒·凡尔纳《基地》作者:(美)阿西莫夫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作者:(英)J.K.罗琳
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美)埃德加·斯诺《长征》作者:王树增
《飞向太空港》作者:李鸣生
《昆虫记》作者:(法)法布尔《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作者:卞毓麟
《寂静的春天》作者:(美)蕾切尔·卡森
八年级(下册)《傅雷家书》作者:傅雷、朱梅馥编者:傅敏《苏菲的世界》作者:(挪威)乔斯坦·贾德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者:朱光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苏)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名人传》作者:(法)罗曼·罗兰
九年级(上册)《艾青诗选》作者:艾青《泰戈尔诗选》作者:(印)泰戈尔
《唐诗三百首》注:清代孙沫选编(共选77位唐代诗人三百余首作品)
《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世说新语》注: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聊斋志异》作者:(清代)蒲松龄
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作者:(清代)吴敬梓《围城》作者:钱钟书
《格列夫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
《简爱》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作者:(俄)契诃夫
《我是猫》作者:(日)夏目漱石

《飞向太空港》读书笔记7篇

《飞行太空港》读后感之一

第一次看到《飞向太空港》这本书,以为是一本科幻小说,看完之后,才知道这是历史事实,讲述中国的航天事业。
《飞向太空港》主要讲述了“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全过程。从政治,外交,经济,火箭性能、历史,中外工作人员合作等多方面进行叙述。“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是中美航天科技的首次合作也是东方与西方空间科技的首次合作,意义重大。中美双方都十分重视,经常合作创造了奇迹,把“亚洲一号”卫星成功送上太空。这个国际性合作,所涉及的领域部门及人员众多从政府到行政部门从科学家到普通百姓,所有人都是为了圆一个航空梦。当时中国火箭成了外国卫星发射业务的消息刚一发布,一股强大的“中国火箭热”很快蔓延全球,而在此时,美国的“挑战者号”,“德尔塔”和两架“大力神—34D”火箭接连爆炸连连惨败。英国的“阿里亚娜”火箭也升空失败。这迅速改变了世界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行情,对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十分有利。最后当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之后,全国人民沸腾了。当时的西昌发射场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强大泥石流,很多建筑都被毁了,航天人员们。仍不放弃,坚持努力工作,同大自然斗争正因这种伟大的顽强精神使西昌卫星基地恢复了工程。中国工作人员同时又表现出了对外国工作人员的热情和友好,促进两国友好往来。 如今中国的航空技术已有了很高的水平,火箭发射也接连取得成功。那些工作人员任劳任怨,是我们的榜样,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

《飞行太空港》读后感之二  

最近我读了《飞向太空港》这本书,体会到了中国航天发展之不易,感触颇多。    从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到神十二发射,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中国迈向了太空深处,实现突破;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卫星覆盖全球,中国航天人员再一次向不可能说“不”,让中国卫星服务千家万户。    可是,中国航天实现九天揽月梦想的背后,是种种不易。    最初,中国——这个“火箭的故乡”想把自己研制的长征三号火箭打入市场,引起全球短暂的“中国火箭热”。但这股热潮的背后,是美国与法国的商业竞争,这两个航天大国在背后争抢商机。中国原有计划被打乱,陷入两难。    终于,在中国航天人四处游说下,美国同意签订,将“亚星”卖给中国发射。不过,美国的要求同样刁钻,要求西昌发射中心建设国际标准的卫星测试厂房,级别要达到十万级!国内没有先例,也没有现成资料,时间紧迫,风险很大,种种压力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在航天人的肩头。怎么办?自己设计!在外界的质疑声中,卫星测试厂房开始建设。50天设计,快速建造,其洁净程度大大优于十万级标准,温度控制精确程度远远超过了协议规定!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让国外航天专家无不为之惊叹!    “亚星”成功入驻厂房后,美国专家不断向中方提出新一轮的要求:24小时厂房不得断电;电话时时刻刻保持畅通;骑车旅行西昌;爬山强身健体……面对美方的种种“考验”,中国航天员合理应对:脱下军装,穿上西装,打上领带,说话简洁,不拖泥带水……至此,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中国航天人更加敬佩!    从“亚星”入住到发射成功,航天人无时无刻不在克服着困难:与自然斗争,与天气斗争,与突发情况斗争……他们以超强的能力、过硬的本领、冷静的头脑战胜天灾、战胜外界质疑,书写航天史实。时代在发展,中国航天事业也在发展,中国科技走向太空深处。相信,在未来,中国航天会成为中国的太空利剑!

《飞行太空港》读后感之三 

前几日买来一本厚厚的《飞向太空港》,经过废寝忘食的阅读,我终于读完了整本书。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书中既有中美专家携手合作的秘密和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冲突,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辉煌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其作者李鸣生也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之父”。    最刚开始我是带着任务去阅读的,只想着快些读完这本必读书目,好换下一本我感兴趣的书。在我的印象中,这类书都是十分无聊的,只会说套话,干巴巴的,没有任何吸引力。可现在我才发现这种认知是大错特错的,这本书不但血肉丰满,而且感情充沛,文笔优美,吸引力极强。   这本书最让我感慨的就是展示出了一个“难”字。改革难,谈判难,拿到发射订单难,建发射场难,送卫星难,发射卫星也难。更何况,这难中还掺杂着中华民族近代百年来的屈辱,饱含着华夏子孙对祖国强大的希冀。一切沉甸甸的,似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遇到困难,却不消极,也不怨怼,只是去克服,去解决。这就是我在书中纷至沓来的“难”中看到的精神——一种感动我,让我心潮澎湃的力量!而我,会传承、会发扬这种精神,去创造属于我的奇迹!    在“长征三号”火箭运载着“亚洲一号”卫星升空那一刻,我和书中那群跳跃欢呼的人一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难想啊,这部“年纪”比我大上许多的航天文学,竟让我十分感动。    放下书本,我把左手放到胸膛上,感受着心脏的剧烈摇动。此时此刻,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心潮澎湃,什么是血脉喷张。

《飞行太空港》读后感之四

《飞向太空港》这本书,我读了以后受益匪浅,许多感受从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2005年10月17日时,聂海胜与费俊龙乘坐我国的第二艘航天飞船“神州六号”成功飞天!“航天员”这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无数人向往,但又有谁知道?他们今天的成功,背后付出了多少年的努力!首先,航天员要有航天飞行的理想与信念,要有强壮的体魄、丰富的知识与极其优秀的心理素质和献身精神。不但如此,还要接受各种训练,比如基础理论培训、专业知识技术与单项操作技能训练、大量的野外生存、救生训练等。看看航天员,在看看我们,心是否还能够平静?在学习上、思想上与行动上,我们是否能与他们相比?先说太空飞行训练的过程:从进入飞船、发射、轨道运行、返回、着落┄┄,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严格,那么一丝不苟。无论多么辛苦,他们都毫无怨言的去做,而我们就连写个暑假作业都要拖拖拉拉、怨声载道,这就是航天员与我们的差别。对于航天员费俊龙与聂海胜叔叔,我先说说我对他们的看法。费俊龙叔叔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但他没有成为一名专业的画师,是因为很难?因为没有才能?不,不是。他把他的手、他的画笔伸到蓝天与白云之上,又从蓝天白云上加大了进度,他把他的画画成了无尽的宇宙。二十多年的艰苦训练与学习,从理论知识到体质训练,从专业技术到模拟训练等等,没有一定的灵性与细心,没有过硬的技术与胆魄,没有过人的勇气与冷静,没有超强的毅力与信念,他无法做到这些。他既是一个优秀的航天员,也是一个为我们连接地球与宇宙的伟大“画师”。再来看看聂海胜叔叔,他有着农村人固有的坚韧。马云的话说得好:“梦想自然要有,万一实现了呢?”当他还是一名放牛娃的时候,就梦想着飞上九天之外,观察宇宙的秘密。梦想与磨难总是出现在        成功的前面。勤奋和毅力,是农家孩子从来都不缺少的特质,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考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回又一回的磨难后,终于,他实习了自己的梦想,圆梦与九天之外。 梵高曾经说过:“伟大的事物不是偶然降临的,而是通过意志力达成的!”这也就告诉我们,一个人身上有多少耀眼的光环,他就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承受多重的压力。久久品味,我思绪万千,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伟大,作为一名学生,我的任务就是一步一步的缩小我与梦想的距离,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为国争光!

《飞行太空港》读后感之五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腹地——四川西昌,曾有过一次牵动亚洲、牵动全世界的发射,让全球几十亿人民共同见证了中国箭与美国星的完美结合,振奋所有中国人的心。这,就是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故事。想想看,在“月亮城”内用中国的火箭把美国卫星打上天,这是多么刺激,多么庞大的一个计划!中国,这个火箭的故乡,第一次敞开国门,拿出了自己的世界一流产品参加巴黎航展,还首次招揽着适于合作的国外卫星!经历多次找寻,“长征三号”,终于选中了对意的“星”——“亚洲一号”,它们的结合牵涉到了三个大国,并连接着全世界。仅仅因为一星一箭,中国、美国、加拿大三个处于不同阵营的大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让西昌卫星基地的几千名中国科研人员如担千斤,也让十几亿中国人民将注意力放在了西昌这个弹丸之地。这,是中国人强大的民族凝聚的力量。为了顺利运出美国卫星,孙家栋副部长多次专程赴往美国谈判,极力要求美国政府发射通行证。就因为一个卫星的发射,竟关系到了中国的中央政府和美国国会,并直接联系到中美两国的正常外交,在中国航天史上,这还是头一回。最后,在中美多次协调下,白宫同意发放许可证。布什总统的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他的心声:“我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这,是美国对中国的认可。试想在二十世纪初期到中期,会有哪个外国人能正式地说出这句话?就是到了一九八六年,乌克力率团到美国游说各国政府与中国签订协议,也有部分外国人说出“中国有没有自来水”,“中国人在美国只能开饭馆”这样的言论,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而布什总统的这句话,明明他已承认了中国的实力与中国巨大的潜力。而后中国成功发射了“亚洲一号”卫星,对于他来说,也就算不上出乎意料。正因为此事具有极大国际效应,中国方面从上至下几千乃至几万科技人员的严阵以待、如临大敌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书中,为了护送专用的卸机平台安全运到西昌,中国方面在春运期间特批一列专列,组建了一支数十人的车队。一个小小的升降平台,惊动了10个系统,22个部门与数千名人员,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最温暖人心的事,在汽车运输途中,因过路需要,地方政府禁止百姓在春节前几天赶场,还专门封了路。哪知道这些老百姓们一听是为了发射美国星,一个个自觉得很,厨师们在食堂免费烧饭,青壮年们跑去抢修道路,每个县的县长、公安局长一齐出动,亲自护送,没有一丝放松。就这么着,升降平台在几个县的人民的热情护送下提前到了机场。这,不也正显示出了中国老百姓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吗?一星一箭,牵动了中美加,联系了全中国,惊动了全世界。这,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成就了中国航天。

《飞行太空港》读后感之六     

刚刚打开《飞向太空港》这本书,第一句话就是:踏上西昌的土地,便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我未曾去过西昌,读完这本书,它在我脑海中模糊的样子,让我心生敬畏。        这里是个孕育新科技的地方,过去我们的前辈们在这个神圣的地方,发射了第一支火箭和卫星,科学技术人员日日夜夜的辛苦研究,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撕下来许多不好的标签。当时因为中国技术不敌美国、苏联和日本很多国家都不愿相信或给予帮助,可是,西昌这个充满奇迹的地方,通过速度惊人的成长,向世界证明,中国可以做到。        我们的祖国母亲,她也正在努力成长了,近期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充满魔力且未来可期的大国。在其他国家先进化的时候,中国在实行“闭关锁国”这个政策,等一切都醒过来的时候,我们选择让中国再次走上时代的道路。用着同样长的时间,却做着更多的工作,几十年的努力,使得她成为世界的前沿。            如今,拼力量,我国不会输,拼技术,我国更是名列前茅,人民的付出是不可磨灭的。一根柱子可以撑起一面旗帜,成千上百万根柱子就可以为这面旗帜撑起一片蓝天。       她像一位少年不断成长着,她也想要成为这个时代最闪亮的一颗星星。        有机会,定要去西昌,感受那片热乎乎的土地。

《飞行太空港》读后感之七
那一天,那一刻徐颖1900年4月7日10点整,凶险的海面上,一颗红星划破了浩瀚星空,月色明澈,牵动着亿万双目光的“亚洲一号”,承载着无数人的笑与泪,血与汗,缓缓地升上了天空……。翻开指间的书页,轻轻流转到第224页,充满了幸福与激昂的文字,将我带入了那一年,那一天。发射场上空明星闪烁,天空下无数鲜红的火把,如同一颗颗熊熊燃烧的心,通明了发射场的夜。那一天,凶险的海面上,风高浪急,波涛汹涌,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望远一号”,“望远二号”在太平洋的海面上,严阵以待。那一天,指挥长,美方技术人员,山洞地下指挥所,无数人火热的目光,汇聚成了滚滚的星河。“三十分钟准备!”                   “十五分钟准备!”                “五分钟准备!”“点火——发射 ——”通天的光明,照亮了夜,整个“月亮城”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时间回到了几年前,为了这一刻,无数工作人员呕心沥血,无数群众人民翘首以盼,无数的汗水与付出,无数艰苦与辛劳,写就了航天人的岁月。上官世盘,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副主任。“他就像墙上的一只壁虎,没有任何依靠,也能攀上去,而且能稳稳当当贴在那儿,偏不随风偏倒。”许建国先生,这样评价道。是的,为了中国的卫星事业,他“不要命”的工作,夜晚是他的主场,工作是他的核心,三十二年来,他皆是如此,呕心沥血。乌可力,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就像一只雄鹰有着钢铁一般的双翅,他有着一颗雄心,他不畏困难,不惧厄运,四年的监狱生活,完全不足以将他压垮,他仍总是思考自己该为祖国干点什么呢?为祖国的奉献,他从未停止过思考,从未停止过行动。这就是中国的官员!他们的赤子之心,赤诚而热烈。当然,不仅仅是公务人员,西昌的人民,也满怀着饱满的热情——“没关系,只要你们能把卫星打上天,别说不让赶场,就是不让过年也行!”赶场,只是西昌人民辛苦了一年,唯一一个换点钱回家过年的机会,可为了西昌发射美国卫星,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退让,不仅没有一个去赶场的,甚至连走到半路的百姓也退了回去。这就是中国的人民,他们平淡无奇,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没有人看到他们的样子,哪怕生活再艰苦贫困,只要国家需要,他们总会捧出一颗热乎乎的心。春去秋来,光阴苒茬,那一天,“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所希望的,他们所盼望的,他们所赴汤蹈火的,都在那一刻,得到了完美的答复。或者说,他们什么也不盼,他们什么也不图,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无论是富有或者贫穷,他们亦不会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名人。他们图的是什么?是祖国的美好是东方巨龙的腾飞!是啊,正因为我们拥有的同一颗民族心,它是永不磨灭的,满满的热情。你瞧,“亚洲一号”,还在朗朗空中闪烁呢。在此,致敬!

《飞行太空港》读后感之八

每当我仰望湛蓝的天空,看见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我想起了中国在航天史上的种种奇迹,想起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更想起了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我为之骄傲。——题记著名作家李鸣生的航天七步曲之一—《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是一个作家从陆地到太空的文学远征。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沉重起飞,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它们不管千辛万苦,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英雄的牺牲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航天人毕生的心血。航天人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依然顽强斗争。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原始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偏僻荒凉的环境里生存。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秘密的面纱下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光芒四射的现代文明!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更应该勇担重任,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人类通往太空的路上,航天人的每个脚印,远比总统伟大。—后记

《飞行太空港》读后感之九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名著,但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李鸣生的作品《飞向太空港》。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一长征3号火箭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成功的事情。面对百年一遇的泥石流,面对三个月的期限,技术人员并没有慌张,而是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的在长征火箭发射之前重建发射场,他们战胜了大自然。    让我最难忘的是书中的这个细节。在运送一批极危险的用于火箭的货物时,美国技术人员害怕危险,碰都不敢碰全都站在两百米开外的地方,而中国技术人员靠得很近,并在到达发射中心后,因机械无法搬运,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手去搬下货物。这仅仅是鲁莽,仅仅是吗?不,这是一种勇敢,一种中无畏的决心。中国技术人员的心已经与火箭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这就是中国的技术人员,也许他们其中每个人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但加在一起就有创造奇迹的力量,而我们学习上的艰苦比这些中国技术人员的苦难又算得上什么呢?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想抄捷径,想不劳而获,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面对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下定决心与它一决高下。如果你看到困难便后退,那么还没有开始你就已经输了,并且还输得一塌糊涂,输的一无所有。    中国的航天人员、技术人员是多么伟大。他们的行为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永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奋发图强、坚持不懈,传承长征了火箭工作人员的精神,使星星之火变得可以燎原!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