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书——名著阅读清单 | ||
年级 | 必读名著推荐 | 自主阅读推荐 |
七年级(上册) | 《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 《白洋淀纪事》作者:孙犁 |
《湘行散记》作者:沈从文 | ||
《西游记》作者:(明代)吴承恩 | 《猎人笔记》作者:(俄)屠格涅夫 | |
《镜花缘》作者:(清代)李汝珍 | ||
七年级(下册) | 《骆驼祥子》作者:老舍 | 《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
《创业史》作者:柳青 | ||
《海底两万里》作者:(法)儒勒·凡尔纳 | 《基地》作者:(美)阿西莫夫 |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作者:(英)J.K.罗琳 | ||
八年级(上册) |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美)埃德加·斯诺 | 《长征》作者:王树增 |
《飞向太空港》作者:李鸣生 | ||
《昆虫记》作者:(法)法布尔 |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作者:卞毓麟 | |
《寂静的春天》作者:(美)蕾切尔·卡森 | ||
八年级(下册) | 《傅雷家书》作者:傅雷、朱梅馥编者:傅敏 | 《苏菲的世界》作者:(挪威)乔斯坦·贾德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者:朱光潜 |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苏)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 |
《名人传》作者:(法)罗曼·罗兰 | ||
九年级(上册) | 《艾青诗选》作者:艾青 | 《泰戈尔诗选》作者:(印)泰戈尔 |
《唐诗三百首》注:清代孙沫选编(共选77位唐代诗人三百余首作品) | ||
《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 | 《世说新语》注: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 |
《聊斋志异》作者:(清代)蒲松龄 | ||
九年级(下册) | 《儒林外史》作者:(清代)吴敬梓 | 《围城》作者:钱钟书 |
《格列夫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 | ||
《简爱》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 |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作者:(俄)契诃夫 | |
《我是猫》作者:(日)夏目漱石 |
创业史读书笔记【篇一】
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柳青的《创业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部探索中国普通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创业史》通过对蛤蟆滩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从建立、巩固到发展的全过程的描述,反映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普通农村发生发展的真实历史,深刻的表现了在这场社会大变革中农民的思想、心理及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它从历史背景的角度深刻地概括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冲突,全面地揭示了中国农村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从《创业史》诞生至今,虽然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它进行过许多细致的研究,但却很少有对徐改霞这一人物形象的细致分析。柳青先生曾经说:“徐改霞是个虚构的人物,是根据当时许多女青年塑造的”。
徐改霞是《创业史》中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描写的一位女性,也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徐改霞从一个解放前的农村旧女性成长到一位社会主义新女性,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她的成长路线贯穿整部作品。 徐改霞在作品的第一部出现频率很高,作者也用了大量的赞美之词对她进行描写,塑造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形象。作者对徐改霞的长相在作品中很多处都进行了描绘,刻画出一个美丽端庄的女性形象。此外,作品中还对徐改霞的性格进行了描写,说她是天真无邪的,说她是善良的。例如,当她知道秀兰去了北杨村的婆婆家的时候,徐改霞感到很惋惜,她为自己不能给好朋友感情上的支援而痛心,她希望帮助自己的好朋友分担痛苦。尽管自己之前和秀兰发生了一点不愉快,产生了误会,但这并不影响她对秀兰的同情。“改霞是个正直的闺女,雪亮聪明。”这是作品中对徐改霞中肯的评价。 徐改霞具有一种不安分的性格特点。她爹在世时给她订了亲,她找各种理由进行抗婚,经过几年的艰苦斗争,最终在政府贯彻婚姻法的时候得以解除了婚约。她拒绝了富贵人家的儿子、上高中的高材生郭永茂的追求;她偏偏喜欢“泥腿子”梁生宝,对他非常的钟情,并且徐改霞抛弃了农村女孩子的羞涩和胆小,大胆的追求梁生宝;当她明白自己的爱情没有了希望的时候,徐改霞决绝地离开了这个生她养她的地方,不远千里的进城当了一名产业工人。从一个落后无知的农村姑娘,到一个拥有知识和先进思想的社会主义新青年,徐改霞成长了很多,先是求学退婚,后是追求爱情,到后来追求理想,体现了徐改霞的新女性形象。徐改霞是一位思想进步、自主意识强、努力上进的女青年。她是先进的共青团员,是团支部委员,也是一名拥有小学学历的女青年。在土改时期,徐改霞积极响应号召,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党和国家的思想政策。她参加过土改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黄堡镇万人大会上代表全区妇女积极声讨美帝;她投考西安国棉三厂是为了投身国家工业化建设,是想要通过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后来因为她看不惯许多乡下姑娘一心想着享受城市美好的物质生活,立刻就放弃了进工厂的想法,回到了家里。徐改霞天性单纯善良,爱恨分明。起初,她非常信任退步党员郭振山的为人和对她的关爱,一度被郭振山左右自己的选择,迷失了方向;当她看透了郭振山自私自利、只顾个人发家的思想后,她开始非常的厌恶郭振山,认为以前自己不该这么信任他,并决心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一些问题。
徐改霞在新中国成立前是没有多少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帮助下,她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她不断的学习进步,并在学习过程中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宣传新的思想,党的政策方针。她还积极帮助其他人进步。徐改霞坚决地反对包办婚姻,坚定地抵制父母给她订的婚事,并大胆地追求心中喜欢的进步青年梁生宝。徐改霞十分敏感,她对梁生宝的爱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停的摆动。徐改霞在很早的时候就迷恋上了梁生宝,那个时候她还有婚约,梁生宝也有一个童养媳,她克制了内心的情感。当她解除婚约、生宝的童养媳妇病死后,她多次向梁生宝表达自己的情感,她渴盼望有一天自己能住到梁生宝的草棚院里;当他们两人在黄堡镇旁边的稻草庵子前产生误解后,她认为梁生宝因为小的成功而骄傲自大时,在一段时间里徐改霞对梁生宝的激情有所减退,她开始不爱他了;误会解除以后,她抛下农村姑娘应有的矜持和害羞,积极主动约会梁生宝,并再次给梁生宝暗示自己对她的感情。最后在对梁生宝的彻底失望后,她反省自己,觉得自己和梁生宝两个性格都是要强的人,在一起并不合适时,她决定自己应该放弃这段感情了。自己应该去寻求自己的理想,去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然后毅然的去当了一名工人,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地方,而且好久都没有回来。当徐改霞最终选择离开蛤蟆滩而走进城市的时候,徐改霞的内心其实是十分纠结的。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贡献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人的一种向往,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中。但徐改霞的内心非常地煎熬,她都不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对于一个土地改革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一个向往着社会主义的青年优秀团员,参加工业化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参加工业运动已经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但是,参加工业运动进城当工人则意味着自己和梁生宝的感情走向了终点。靠自己的意志力,她打消不了参加工业运动的念头,”她的心情又是矛盾的。当她为报考工厂的事情去征求梁生宝的意见时,梁生宝的做法让她遭受了挫折,她的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徐改霞“感到脑子有点麻木,感到失望”,“她的心被戳疼了”。梁生宝僵硬的态度、“带有讽刺意味的笑容”更给她致命的打击。她开始重新审视这份感情,最终她决定放弃这份感情,去追寻自己的另一个梦想——成为一名参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新青年。徐改霞认为“离开生宝去住工厂,是正当的”,“是爱国的、前进的和积极的”,她的心就坚定了考工厂的决心。她所追求的“新生活”体现出了一种新的社会意识的出现,即大胆追求自由婚恋的精神和一个新社会的女性主体意识的突现。徐改霞内心思考着:生宝肯定是属于人民的人了”。当徐改霞感受到和梁生宝的爱情要结束的时候,她的人生理想不能丢下,徐改霞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奔赴祖国工业化的战线”,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去寻求属于她的那一份新的天地。这是徐改霞的人生理想,也是新形式下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徐改霞这一人物形象,在整部作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者在她身上,花费了太多的笔墨,对她既有肯定,又有否定。她好像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人物,但她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在整部作品中,她以她独特的个性打动着每一位读者,虽然她不是主人公,但她却给每一位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是那个时代给人留下的印象。《创业史》这部作品正是有了她,才更加饱满,更加充满艺术性。
创业史读书笔记【篇二】
潺潺溪水、雄伟高山,劳动的汗水给它们增光添彩;悠悠白云、挺拔青松,团结的口号令它们倍感自豪。最近,我读了《创业史》一书,被劳动人民的气魄深深地打动了!
《创业史》是柳青写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三大改造”时期共产党员梁生宝带领农民们共同创业的故事。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梁生宝的成长、农民们思想的转变以及农村话语权的交替,令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这本书是紧紧围绕着“劳动”和“团结”这两点展开叙述的。《创业史》中的人们希望通过发展农业获得梦寐以求的生活,而发展农业的途径就是——劳动。劳动最光荣,因为我们生活所需的一切都是劳动得来的:粮食是农民劳动得来的,用品是工人劳动得来的,真理是科学家劳动得来的,安全是军人、警察劳动得来的……而团结就是一种力量。梁生宝带领互助组进山,他们的目的是割竹子,而这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十分团结,遇到困难就互相帮助,而且绝不因劳动量大小、伙食多少等鸡毛蒜皮的事情闹别扭。最终,这群干劲十足的农民达到了目地,每个人都赚了一笔。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这些名言警句都道出了团结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当年的劳动人民势单力薄,他们艰难的生活在天灾人祸面前不堪一击。伟大的共产党让他们团结一心地劳动,才能够抵挡生活中的大风大浪。无论过去了多少年,我们都应该像当年的劳动人民一样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劳动!在《创业史》中,我最敬佩的是梁生宝,因为他的大公无私。当梁生宝成为蛤蟆滩的一大能人后,不但没有把组织里的一分钱塞进腰包,而且吃了亏也无怨无悔,丝毫没想着要补偿。他在分配任务的时候也是十分合理,没有因为谁和他不好就让那个人做苦力。反观郭振山,虽然同是共产党员,却在斗争中迷失了自我,变得自私自利、滥用职权,不把规章制度放在眼里。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公平公正、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绝不做利用权力中饱私囊的人。我敬佩梁生宝,还因为他的宽容大度。当互助组陷入低谷的时候,一些“识时务的俊杰”选择了退出,梁生宝不但没有大发脾气,而且告诉他们以后如果想重新加入,互助组还接纳他们。后来,他果然不计前嫌,欢迎曾经的“墙头草们”共同劳动。对付敌人最好的办法不是消灭,而是宽容和接纳。消灭了一个敌人,往往还会有人对你怀恨在心,冤冤相报何时了?而接纳了一个敌人,其他敌人也会看到你高尚的品质,你和他们就都有可能成为朋友。当你宽容了所有敌人,也就天下无敌了!也就是这种品质,让梁生宝得到了他人的信任。
读完《创业史》,我还认识到了一个道理:成功的不一定是好的事物,但好的事物终会成功。往小处说,封建地主曾一直剥削农民,农村的话语权在他们手里。后来,有的农民开始反抗,话语权又落到了农民手里,但是其中有些人还是像郭振山一样自私,这些人终会被大家所厌恶。最终,只有像梁生宝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头羊”才能稳稳地掌握着话语权,因为农民们信任他们。往大处说,封建制度曾在中国流行一时,但是这种制度不被大多数被压迫者满意,于是他们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仍会有像梁大老汉、王瞎子一样顽固的人,但他们终将随着历史长河逝去。可见好的事物终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只要我们肯努力奋斗!读完《创业史》,我不但学到了很多,而且被在创业路上奋力奔跑的人们所折服,他们的身影是何等美丽!
创业史读书笔记【篇三】
《创业史》是当代著名文学家柳青所著的一部红色经典著作,这部经典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通过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小村落的生活演变,概括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社会、思想和大家心理的变化过程。读完这本著作,其中有两点给我的体会最为深刻: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大无畏精神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时刻有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各种各样的困难时要迎难而上科学地认证的解决。而不是寄希望在别人身上。二、胸怀宽大,态度诚恳的去处理人际关系现代社会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性格鲜明,喜形于色。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的朋友圈子很狭窄。所以他们获取的资源和信息都是有限的,太过鲜明的个性把他们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无法和社会融入在一起。其实,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可以学习梁生宝,与人相处首先要有诚恳的态度,其次要有宽大的胸怀,这两点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十分受用。读过《创业史》后我深受鼓舞,伟大的著作会跨过时代的鸿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新生代的新生力量,我们更应该深刻体会其所蕴含的真理,并将其正确的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创业史读书笔记【篇四】
我喜爱读书,然二十多年,多关注传统文化、历史经典,对于有政治印记的红色小说,基本是囿于学校课堂之范畴。入冬以来琐事减少,买的一部《创业史》,每夜闭门捧读,不觉沉醉其中,既感动其创业故事,又敬仰其可贵精神。搜索百度发现,对于《创业史》,在新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获得了众多层面的好评。它是一部新中国农民翻身奋斗的农村史诗,通篇烙刻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农业、振兴农村的时代印记,解放的新生气氛、清明的政治风向、原味的乡村人文、艰辛的生存环境、多样的人物面孔、高涨的创业精神排列组合,汇聚构成全书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底层百姓在困苦中自力更生、波折中艰苦创业的主旋律。入于时代而出于时代的创作选点引人入胜。新中国成立伊始,虽然千疮百孔、百废待举,但是红旗招展、群情激昂,农民从旧社会迈入新社会,如同枷锁中解放出来,既有步入新生的喜悦,又有开动创业的壮志。作家柳青先生写作《创业史》,站在歌颂共产党、歌颂新社会、歌颂翻身农民的角度,精心选取这样一个时代片断、蛤蟆滩一个关中小村、梁生宝一个穷苦人物为对象,其特定的写作背景、鲜明的时代灵魂、真实的社会气息,均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的聚焦点。虽然故事情节凝重,但书中滋味绵长,纵贯着苦中生乐、喜从悲来的奋斗情结。主人公梁生宝生在旧社会,童年丧父,与母相伴,其母改嫁后,幸逢新社会,背负着养父三代愿望,以崭新精神创业兴家,所遇困难重重,所做步步维艰,但总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大众来说,品读《创业史》,均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主人公身上看到创业酸甜,从社会现象中品味世事美丑,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体验到,新生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蓬勃朝气,所以小说是认识新中国、了解新农村的一个窗口。虽然作者原计划写作的四部,因为种种原因只完成两部,但其作品情真意切、余音绕梁,“轻雷轣轣断梅初、残籜纵横过笋餘”,无疑是一部入于时代而出于时代的农村题材小说的史诗之作。情节描写细腻、内容清而不染的写作手法令人钦佩。作者柳青先生为了写好《创业史》,主动离开领导岗位,下沉陕西农村蹲点,深入洞察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亲身体验农村巨变的沟沟坎坎,用十四年时间感受生活、积累素材。书中主要人物在新社会好政策指引下,利用人格力量团结高增福、冯有万、欢喜、任老四等人,把“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作为创业信条,勇于进取、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牺牲自我,字里行间隐藏着柳青下乡蹲点的身影。所以先生在创作中成竹在胸、落笔有神,从远到近、由小到大,构思缜密、气势磅礴,反映的中心主题清雅高尚、催人向上,无不折射出先生一丝不苟、勤勉敬业的创作态度,胜人一筹、运用自如的文学功底,为民着想、替民说话的精神光芒。作为新中国小说开端之作,《创业史》的文学效应,影响甚广,是为楷模,为后来者写作农村题材作品,开了好头、带了好路。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中,均有柳青创作手法的渗透,可以说《创业史》是现代作家的精神汲养,不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力作。遇困苦而不退、视创业重如命的进步风气让人鼓舞。创业难是每个时代都会遇到的现实,刚解放时新中国农村创业亦是难上加难。旧社会的农村,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经济凋敝,百业待兴。《创业史》主人公梁生宝,紧跟党的政策引领,以为大家创业为己任,凭借“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的正气,带领一帮穷泥腿子,聚人心为动力,靠双手为工具,建互助组、整水稻田、引新品种、割竹创收、建饲养室、合牲畜圈、帮困难户,从三五户的互助组,发展成第一个农业社,其中的创业艰辛不可细数。一批农村创业代表人穷志不短,敢于战天斗地,不畏别人干扰,用双手、靠智慧自力更生,硬是干出了丰衣足食的新气象。书中刻画的人物、发生的故事、体现的思想,看似最为寻常、实则气场宏大,应是毛主席诗词“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真实写照,始终传递的是不屈不挠、奋发争先的正能量。梁生宝群体创业未成何以家为、遇到困难党员先上、不等不靠勤俭奉公、集体利益始终至上的优秀品质,放大成为一个时代创业群体的进步感召力,于今日看来亦是弥足珍贵。用平常手法描写情景、以朴实语言凝练思想使人受益。柳青在《创业史》中,描写的农村场景自然形象、栩栩如生,刻画的人物心理贴近实际、感同身受,构筑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动容,所用语言质朴凝重,抒情描写恰到好处,有的如警句格言一般留在记忆中。其中最著名的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比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就成为四十多年读者最喜欢引用的名句,勉励一代又一代人正确面对人生。如“每个人的精神上都有几根感情的支柱对父母的、对信仰的、对理想的、对知友和爱情的感情支柱。无论哪一根断了,都要心痛的”,细致把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所概括出的感情依托莫不深刻如是。时代在发展前行,创业精神不会变。今日中国虽已走进新时代,曾经鼓舞数代人心的《创业史》,至今仍是一座精神灯塔。1943 年,在抗日战争艰难时候,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枣园,书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题词,为开展大生产运动鼓劲加油,从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永不落伍的时代创业精神;1979 年,邓小平为支持广东深圳“特区建设”,指示“杀出一条血路”,至今看来、语出惊人,仍能感受到小平同志为国家富裕、为群众谋幸福的创业谋略与昂扬锐气;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时,提出要向柳青学习,总书记之寄语,既有对《创业史》“不忘初心”的精神敬仰,又有对共产党人为人民新生活“创业不止”的深切嘱托。创业薪火,代代相传。有道是,唯有创业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们既要传承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创业精神,又要接纳勤劳为本、赚钱有道的创业衣钵,更要发扬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创业品质,唯此才能真正践行创业的真谛。纵观历史之河,尽管浩瀚如海,但创业规律不变,正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民族如此。《创业史》的哲理,对于社会各行各业,应该说均有所取、值得推崇。就我所知道的历史而言,从建国时的穷困农村,到现在的富裕农民,农村变化翻天覆地,农业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所闻所见之地,莫不是《创业史》的缩影。俗言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的地方前十年是先进,后十年就成后进;有的户在爷父辈是富户,到子孙代就败落,所传递亦是创业则兴、败家则亡的哲理。我在基层工作数年,深知发展才是硬道理。曾在乡镇引进一个创业项目,从春到秋,由种到收,一波三折、坎坷不断,在企业、村、群众的精诚合作、携手创业下,最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细细琢磨其中缘由,不外乎贯穿一个道理,凡是勤于创业,必将芝麻开花节节高;凡是懒惰不为,就会一事无成、为群众所唾弃。读《创业史》让我懂得,对于人的一生而讲,唯读书与创业不可辜负。对于读书人来说,可以无美食、可以无华屋,但不能无书可读;对于创业者来说,可以多艰难,可以多百战,切不可碌碌无为。读完全书,时至三九,党的十九大号召全民创新创业。正是,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望着金城山峦冬眠的大地,在淡淡阳光照射下,虽然茫茫一片灰色,但在我想来,伏藏在地底下的小草,多是忍耐寒冷,悄然蓄积能量,只待来年破土而发,装扮出新的田野,定会让人欣赏到色彩斑斓、充满生机的壮美景色。
创业史读书笔记【篇五】
小说展现的是1960年左右的事情,我那会儿还没有出生,对我来说非常陌生。论生活背景,小说描述的完全是农村生活,我在农村没有生活过,也是很陌生。小说以梁生宝的互助组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刚刚解放的中国农村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需要各种新的创业新的改革。而农民这个群体因为文化受限,地域受限以及各种历史问题造成了各种变革的举步维艰。每一次小小的变革都需要做大量的抽丝剥茧般的群众思想工作,从极个别人响应到少数人从观望到参与再到大多数人认可接受,每个过程都是何等艰难。党员干部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大家都是在党的号召下,一边尝试一边发现问题,再修正再完善,一步步走向成功,靠的就是那个年代共产党人的执着和坚韧,坚定的信念,无私地付出。他们高尚又质朴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想想如今,社会改革到目前阶段,比起一穷二白的时代,人民生活也好,国家举措也好,各方面都有许多无法比拟的优势,人们总体的文化素养高了,总体认知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在一些社会问题出现以后,很多人却表现出急躁不能容忍,极端不能平和的态势。对国家的各种怀疑对政策的各种不信任,这些都是不正常的,更不应该被大家效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历史上都没有任何先例,只能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尝试不断革新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时代在变,政策自然也会变,不能因为变化就全盘否定过去的决策,每个重大决策的背后都有它特定的背景,就算再怎么高瞻远瞩,这么大的国家,有个别政策失误或者缺陷也很正常,哪个发达国家没有一段跌跌撞撞地走过来的血泪史,又有哪个国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得这么强大?所以,抵制和严惩那些随意发表不当言论的人是必须的,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了坚定的信念,何谈团结一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个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当然,每个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牢骚,而是真心关注,从自己做起,抵制不良风气,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新华书店把这本书摆放在醒目的位置,和习主席的文选著作放在一起,说明这本书的思想主旨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任何时代,都有创业的步履艰难,都需要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书店的这一举措也向我们发出一个信号,如今我们的社会应该崇尚什么,坚持什么,抵制什么,反对什么,纠正什么。非常遗憾的是作家柳青英年早逝,《创业史》并没有写完,我们无法看到生宝的灯塔社办得怎么样,他和优秀的女农村党员刘淑良婚后是如何一起带领大家共同富裕的,他们又遇到了哪些实际困难,进了工厂的改霞又有了怎样的作为……但历史证明,他们这些人一定在奋进中体会到了莫大的幸福!
创业史读书笔记【篇六】
他——小说的主人公梁生宝,是一个英雄,是中国50年代的农村社会主义创造者!我之所以这么开门见山地说是因为他那自强不息、勇于奋进的精神的确震撼人心。
梁生宝是一个世代贫农的儿子,他年幼丧父,后来在一个灾荒严重的年头随母亲流浪到渭河南侧的下堡村。是缘分这个东西使该村村民梁三老汉成了他的继父,之后,他们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创业。
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梁生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他小时讨过饭,长大熬过长工,解放前在荒山野岭当过“地下农民”,跟继父一道饱尝了创家立业的辛酸,并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勤劳、朴实、的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个年轻的预备党员,在党的教育下,一旦认识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就决心走一条与父辈不同的创社会主义大业的道路。正当“老资格”的党员郭振山在革命的征途上退了坡的时候,他勇敢地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担,成为一个积极、聪明、公道、能干的领袖人物。
人常说: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远见,而梁生宝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十三岁就给吕二财主家打长工,两年后便用五块大洋买了吕老二家半死的牛犊,回家后他母亲和梁三老汉都责备他太冲动,可他却说:“爹,你那是个没出息的想法,今辈子也创不起业……”后来,小牛犊果然长成了壮牛,生宝也种出了好庄稼。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又过了两年,动荡的社会使生宝没福气安心种庄稼,不幸被拉去当了壮丁。梁三老汉用卖了牛犊的钱把他赎回来后,生宝又一头钻进了终南山——一干就是二十年,伐薪、烧炭,还要忍受着不能与家人家团聚的苦难,苦苦地熬着。尽管如此,可他没有被穷苦的命运压倒,而是从父辈创业失败的事实和自己穷苦的生活经历中执着地走着自己的路。
有执着的信念在心,梁生宝一路走来,自然的也好,社会的也罢,他都能从容应对。姚士杰可谓是蛤蟆滩最刁钻的一个人了,在那个灾荒的年头,富得流油的他偏偏希望那些困难户来找他,因为他把缺粮人的愁苦当作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享受!然而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梁生宝依然没有向姚士杰低头,仍然把他的创业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
有执着的信念在胸,梁生宝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能使村民们早日过上好日子,他主动外出去买稻种、推广新法育秧、进山砍竹子……所有的这一切他从来都不在众人面前显功。执着的信念使他变得更热情:让白占魁加入农业社组,耐心帮助梁三老汉,正确处理与郭正山的矛盾……这份追求执着的精神造就了梁生宝顽强拼搏的品质。听党的话、跟着党走,他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农业社的成功创办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时代并不要求我们非得去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我们平凡,但可追求的主人公不凡的品格。放下手里的这本好书,心中缺放不下这种圣洁的目标,追求不平凡的品格!
创业史读书笔记【篇七】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就因为这样,“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在我看来,徐改霞就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可爱而高贵。徐改霞是梁生宝的恋人,她抗争包办婚姻、参加青年运动、积极拥护党的政策和行动。梁生宝在她心中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她被正直的共产党员梁生宝深深吸引,她不怕旧势力的阻扰积极追求梁生宝,但是,当她几次试探后,发现梁生宝全部心思投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她开始思考“两个都要强的人在一起真的会幸福吗?”梁生宝这样的男人需要的可能是一个会生养孩子会照顾家庭和老人的传统妇女,而她自己本人也是也奔赴建设新社会的,是要投身国家发展的。“对于改霞,搞对象既不是为了吃穿有人管,更不是为了生理上的需要,她是为了一种崭新的愿望——两口子共同创造社会主义。”试探多次思考再三,当梁生宝对她误解后把所有心思放在蛤蟆滩所有人身上全然忘记了改霞对他的满腔热情后,改霞再次投身于城市工业化的进程中,成为一名工人。柳青偏爱改霞,却最终没有让改霞和梁生宝走到一起,是符合当时的现实的。梁生宝是党员,蛤蟆滩的人眼睛都在盯着他,改霞母亲不同意,他的父亲梁三老汉也是放出话坚决不接受改霞这样的女人,还有改霞的人生导师、梁生宝的对头—–郭振山在给改霞谋划着工人道路,梁生宝生怕他们两个在一起产生不好的影响,自己在蛤蟆滩的威信受到影响……那个落后的年代,让读者的美好愿望就落空了,改霞最后去了城里当了工人,梁生宝也遇到自己觉得被改霞更好的女人。我觉得,这个爱情悲剧最关键的是梁生宝,他将农村建设事业放在首位,爱情对他是奢侈品,必须让路,梁生宝是为党的事业而生的,他不敢也没有时间去追求改霞,也没有时间去考虑改霞对他的爱慕,他要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爱情和家庭。《创业史》没有写完,柳青先生就去世了,这是留给后世人最大的遗憾。小说中改霞没有嫁给梁生宝也是读者深感遗憾的地方。显然,她是柳青偏爱的一个人物形象。改霞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女性,她个性天真淳朴不谙世事,但她敢于打破传统,追求进步,勇于探索世界,她注重思想遇事喜欢思考,不冲动,她认为她的女朋友梁秀兰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但是,她可能没有意识到她自己也是一颗金子,闪闪发光。让读者很容易就联想到路遥笔下的刘巧珍,虽然在爱情方面,改霞和巧珍都没有得到她们爱的人,但是她们在读者的心中像金子一样可贵。她们是会思考人生的芦苇,会一直摇曳在读者的心中。
创业史读书笔记【篇八】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放了一个长达五天的小长假,这个小长假中,我读完了《创业史》。这本书是柳青写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有梁生宝,梁山老汉,高增福,郭振山,徐改霞等等等等,这是一部反映了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史诗式巨著。 梁生宝四岁的时候,随寡母到下保村,被村民梁山收留改名梁生宝,梁山老汉带领的全家苦熬苦作想干起一番家业,无奈终以失败而告终,土改让梁三分到了土地,也使他重燃创业的雄心,这时梁生宝也长大成人,而且成了一名预备党员。其中对于我而言,让我最难以忘记的是郭振山了,他是村主任代表,也是共产党员,他曾在士改运动时大显身手,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但始终热衷于个人的发家致富,对互助组也冷眼旁观,成为了合作化运动的,一块绊脚石,他虽精明能干头脑灵活,但只顾个人利益,这也使他曾经所树立的威信渐渐淡去。 但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强词夺理,文过饰非,对别人也指手画脚,吹毛求疵。他的这种行为让人感到很厌恶。 看看梁生宝,他胸中的热血沸腾,这里有了一致的的事业,他愿意把自己的讨饭娃子不值钱的生命投出去,永无反悔。"有党和人民在咱怕啥?"是他的一句口头禅。他的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令我们无一不为之感动。 总而言之,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