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重要名词概念解释归纳70条

第一部分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重要名词概念整理

1.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

2.自由水的作用:

(1)细胞内良好的溶剂;(2)为细胞提供液态环境;

(3)参与生化反应:(4)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3.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3)维持酸碱度和渗透压。

4.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选择题易错辨析>:生物膜是指           (细胞内/生物体内)所有的膜结构。

5.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结合能力。

6.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7.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的特点:

运输类型特   点
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运输蛋白参与
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需要运输蛋白参与
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8.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9.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10.酶:活细胞产生的、能够显著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11.<主观题概念辨析>:对照实验(有空白对照组)/对比试验(无空白对照组)。

12.呼吸作用: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13.光合色素的作用:捕获光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14.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制约;细胞核控制的区域是由一定限制的。

15.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16.自由基:我们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

17.端粒: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

18.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19.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

(1)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2)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第二部分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重要名词概念整理

20.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

21.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的现象。

23.遗传信息是指:碱基的排列顺序。

<拓展1>:A基因和a基因本质的不同是指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拓展2>:A+基因和a基因是通过 基因突变 产生的。

24.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拓展3>:位于X、Y同源区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雌雄个体中的表现没有差异。        [     ]

<拓展4>: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这种遗传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叉遗传

<拓展5>: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           [     ]

25.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26.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27.翻译实质上是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28.密码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

29.多聚核糖体(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30.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

3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32.单倍体/多倍体定义:

(1)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2)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33.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34.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35.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36.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37.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隔离。

38.共同进化(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1)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2)“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第三部分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重要名词概念整理

39.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组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40.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4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4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43.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44.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

45.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 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46.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

47.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48.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9.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50.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5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5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了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5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54.生产者的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55.消费者的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56.分解者的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57.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8.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9.除草灭虫的生态学原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0.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模式的优点: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61.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P, 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2.信息传递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64.相较于传统农药防治害虫,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不会产生耐药性。

6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6.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67.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也叫做生态功能。

补充:现代生物技术实践重要名词解释概念整理

68.灭菌: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69.消毒: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70.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高中数学完整思维导图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及运用

基本不等式

集合

命题与逻辑用语

充分、必要条件

复数

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的解析式

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单调性一

函数的单调性二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周期性

函数的对称性

指数计算

对数计算

指数函数一

指数函数二

对数函数一

对数函数二

幂函数

函数零点问题

利用导数求切线方程

利用导数求单调性

单调性中的分类讨论

构造函数常见方法

利用导数求极值与最值

导数与不等式

导数与函数零点

三角函数的定义

同角三角函数

诱导公式及恒等变换

三角函数的性质一

三角函数的性质二

正余弦定理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基本定理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向量的应用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递推求通项一

递推求通项二

递推求通项三

数列求和一

数列求和二

立体几何平行问题

立体几何垂直问题

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几何法求空间角

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空间向量求距离

几何体的外接球模型一

几何体的外接球模型二

三种抽样方法

用样本估计总体

古典概型

线性回归方程与列联表

两个计数原理排列组合

二项式定理

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

独立事件与独立重复实验

正态分布与条件概率

直线方程

圆的方程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定点、定直线、定值

直线与曲线的最值问题

证 明

数学归纳法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大全

众所周知,小学生学习英语是重要的打基础阶段。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家长只知道英语的重要性,却没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反而一味地走偏激的方法,让孩子英语成绩下滑,厌恶接触英语。

其实,就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而言,每个年级都有自己学习的任务。例如,一年级升二年级的学习,最主要的还是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随着年级的提高,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再加上学习习惯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
这个时候,家长要正确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究竟有什么好的良策呢?以小学生自身条件为基础,结合英语学习的一些规律,思维导图是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英语。利用这种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内容是涵盖了小学英语主题分类+语法+单词的整理,非常实用,各位家长可以帮孩子收藏打印出来。

称呼的归类

月份,星期的归类

疾病和感觉的归类

植物和水果的归类

疑问词的归类

动物昆虫的归类

时间、颜色的归类

季节、天气的归类

生活用品、形状的归类

数学建模13种常见方法

1、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指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2、多属性决策是现代决策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和方法在工程设计、经济、管理和军事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投资决策、项目评估、维修服务、武器系统性能评定、工厂选址、投标招标、产业部门发展排序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多属性决策的实质是利用已有的决策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一组(有限个)备选方案进行排序或择优.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l) 获取决策信息.决策信息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属性权重和属性值(属性值主要有三种形式:实数、区间数和语言).其中,属性权重的确定是多属性决策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2)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决策信息进行集结并对方案进行排序和择优。

3、灰色预测模型(Gray Forecast Model)是通过少量的、不完全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并做出预测的一种预测方法.当我们应用运筹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重大问题的决策时,都必须对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规律,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形成科学的假设和判断。

4、Dijkstra算法能求一个顶点到另一顶点最短路径。它是由Dijkstra于1959年提出的。实际它能出始点到其它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是一种标号法:给赋权图的每一个顶点记一个数,称为顶点的标号(临时标号,称T标号,或者固定标号,称为P标号)。T标号表示从始顶点到该标点的最短路长的上界;P标号则是从始顶点到该顶点的最短路长。

5、Floyd算法是一个经典的动态规划算法。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的话,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寻找从点i到点j的最短路径。从动态规划的角度看问题,我们需要为这个目标重新做一个诠释(这个诠释正是动态规划最富创造力的精华所在)从任意节点i到任意节点j的最短路径不外乎2种可能,1是直接从i到j,2是从i经过若干个节点k到j。所以,我们假设Dis(i,j)为节点u到节点v的最短路径的距离,对于每一个节点k,我们检查Dis(i,k) + Dis(k,j) < Dis(i,j)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证明从i到k再到j的路径比i直接到j的路径短,我们便设置Dis(i,j) = Dis(i,k) + Dis(k,j),这样一来,当我们遍历完所有节点k,Dis(i,j)中记录的便是i到j的最短路径的距离。

6、模拟退火算法是模仿自然界退火现象而得,利用了物理中固体物质的退火过程与一般优化问题的相似性从某一初始温度开始,伴随温度的不断下降,结合概率突跳特性在解空间中随机寻找全局最优解。

7、种群竞争模型:当两个种群为争夺同一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相互竞争时,常见的结局是,竞争力弱的灭绝,竞争力强的达到环境容许的最大容量。使用种群竞争模型可以描述两个种群相互竞争的过程,分析产生各种结局的条件。

8、排队论发源于上世纪初。当时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发明了自动电话,以适应日益繁忙的工商业电话通讯需要。这个新发明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即通话线路与电话用户呼叫的数量关系应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久久未能解决。1909年,丹麦的哥本哈根电话公司A.K.埃尔浪(Erlang)在热力学统计平衡概念的启发下解决了这个问题。

9、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研究较早、发展较快、应用广泛、方法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等经济活动中,提高经济效果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要求,而提高经济效果一般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技术方面的改进,例如改善生产工艺,使用新设备和新型原材料.二是生产组织与计划的改进,即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线性规划所研究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合理安排人力物力等资源,使经济效果达到最好.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决策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是线性规划的三要素。

10、非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是一种求解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有一个或几个非线性函数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50年代初,库哈(H.W.Kuhn) 和托克 (A.W.Tucker) 提出了非线性规划的基本定理,为非线性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方法在工业、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和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最优设计”方面,它提供了数学基础和计算方法,因此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1、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课题中,为了全面分析问题,往往提出很多与此有关的变量(或因素),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个课题的某些信息。主成分:由原始指标综合形成的几个新指标。依据主成分所含信息量的大小成为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等等。

12、聚类分析是统计学中研究这种“物以类聚”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属于统计分析的范畴。聚类分析的实质是建立一种分类方 法,它能够将一批样本数据按照他们在性质上的亲密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分类。这里所说的类就是一个具 有相似性的个体的集合,不同类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

13、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学上分析数据的方法,目的在于了解两个或多个变量间是否相关、相关方向与强度,并建立数学模型以便观察特定变量来预测研究者感兴趣的变量。回归分析思想: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是: 虽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没有严格的、确定性的函数关系,但可以设法找出最能代表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