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热议节约这个话题时,忽然想起8年前一个知名的跨国流通企业破产的事儿。 >
1997年9月,一个分布在16个国家、拥有461家企业、年收入达5000亿日元的国际知名公司——八佰伴宣布破产。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世界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决策的失误、用人的失当等等,但在资料中有一个细节令人难忘:八佰伴的老板有一张很大的办公桌,在这张办公桌上只有放一块100平方米的大玻璃才能配套。可以想见,这么大一块玻璃板要放进去着实不易。为此,他执著地把房顶打开,用直升机吊装,才把这块大玻璃放了进去。这一放不要紧,仅玻璃就花去近百万美元,吊装又花去近百万美元。更重要的是,老板的行动深深“感染”了公司的每个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大手大脚之风也日渐兴盛起来,什么公司创始人阿信挑着扁担卖蔬菜留下的“扁担精神”等等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在这种情势下,公司的大塌方——破产,也就难以避免甚至有点势不可挡了。 >
分类目录归档:作文
先敲门,再想怎么说
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生性害羞,绰号“大妹”。因为害羞,其他小朋友玩,他只能在旁边看着。更要命的是,他似乎有种学习障碍症,始终无法把自己的精力用到读书上,上课5分钟后就完全失去了注意力,而对教室外面发生的一切都一清二楚。结果他换了两所高中,还是没能考上大学。为了圆大学梦,他从早到晚甚至夜里都死啃书本,终于考上了台湾东海大学。 >
可是进了大学后,他的学习障碍症再次发作,成绩一塌糊涂。他学的是物理专业,可物理成绩居然是17分,数学0分。于是他又缠着老师要求换到社会学专业,其实他并不是真的对心理或者社会学感兴趣,只是想换个好混一点的专业,可惜他最终未能混到毕业。 >
没有文凭,他只能选择当业务员。但卖东西这件事情对他来说,仍具有非常大的挑战和压力,因为他太害羞了,甚至不大敢和女生说话,一上讲台,手就会发抖,根本不会社交。好在他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所以第一次上班的时候,他就强迫自己见了人一定要大声地打招呼,让人觉得很开朗;受训的时候,提问时抢先举手的一定是他,不是因为他知道答案,而是受训前他就决定了,不管问题会不会都要第一个举手,发言时再想答案。他还会说答案有三个,其实他一个都不知道,是想完一个再想第二个。
一个星期后,他感到脸皮厚到了一定程度,就提着包上了路。培训时他们的经理说,来我们这个行业,三个月还没有卖出一台机器很正常的,第四个月才会有可能卖出机器。但一个半月后,他卖了四台机器,其他的人一台机器都没有卖出去。 >
推销员的经历使他发现了自己的经商潜力。1987年底,他来到美国洛杉矶,创立Keypnt科技公司,开始销售台湾生产的电脑组件。1990年,创立优派集团,同时创立了独特的品牌行销策略,在10年间使美国优派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器跨国集团。1993年,于洛杉矶荣获“杰出企业家”奖;1994年,获海外华人第三届“杰出青年创业楷模”;1996年,被美国《泛太平洋》杂志誉为“十大亚裔青年企业家”之首;1998年至今,Ven一直是美国计算机显示器的第一品牌;2000年,Ven列美国前500强大私营企业第228名,昔日的差生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就是优派集团总裁朱宗良先生。 >
他说,为什么我做行销会成功,我记得有人告诉我,大概拜访40个客户会成功一个,我会这么想,如果我碰了39个钉子后,就会成功一个,那我每碰一个钉子,都离成功近了一步,我应该高兴。为什么要生气难过呢?所以,每碰一鼻子灰我都会很高兴,我做事情都是“扫地毯式”的,一个都不漏过,先敲门,再想怎么说,如果是想完了就不敢敲门了。
小虫的启示
我是一名职业校对员,曾经校对过北美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手册》、联邦基金会的《职业教育研究报告》和数不清的刊物。生活中,我也是个不可救药的挑错专家。看书时,我会不自觉地检查单词拼写和标点符号是否准确。听别人讲话时,我总在考虑他的发音是否正确,停顿是否得当。
一次我去教堂做礼拜,牧师正在朗读一段赞美诗,我突然听出一个误读的单词,顿时浑身不自在起来,一个校对员的声音在心里不停嘟囔:“他读错了!他竟然读错了!”就在这时,一只小飞虫从我眼前慢慢飞过。我耳边突然响起了一个更清晰的声音:“不要盯着小飞虫,忽视了大骆驼。”对呀,我怎么能因为一个小错误,忽视了整段赞美诗呢?
飞虫在我面前稍作停留,然后径直飞走了。那只小虫有个大道理要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真善美无穷无尽,平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好善良的事物上,不要盯住小过小失不放。
在人造卫星上做广告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家企业研制出了一种新产品,但苦于找不到提高产品知名度的好办法。
正在这家企业一筹莫展之时,美国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大功告成。企业的老板认为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便郑重其事地写信给美国五角大楼,申请在这颗即将升空的人造卫星上做广告。 []
五角大楼收到此信后,军方人士不禁哑然失笑。人造卫星飞入九霄云外以后,踪影全无,在它上面做广告,有谁能看得到呢?这难道不是故意拿钱往水里扔吗?
后来,这件事就被作为一桩笑料传扬开了。有位记者闻听此事后,便在报纸上写了文章,披露了此事。结果,这件趣事几乎和世人瞩目的人造地球卫星一样,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许多人共知的一条新闻。
这家企业没有被允许在人造卫星上做广告,但却获得了比广告还要好的轰动效应。这家企业虽然没花一分钱,但知名度却得到迅速提升,新产品也迅速打开了销路。然而,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那位记者找到了企业老板,进一步了解申请在人造卫星上做广告的真正目的。 []
老板笑着说:“当时企业由于财力不足,根本拿不出广告费。我申请在人造地球卫星上做广告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能做成免费的广告。”
记者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经营斗智,善谋者胜。”
坚定的后果
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年轻时热衷于发明创造。他一生中,在各种新产品、新发明上的投资多达50多万美元。但那些项目没一个成功,他的投资都打了水漂。后来,马克·吐温心灰意冷,发誓永远不在“新奇玩意儿”上浪费金钱了。 []
一天,一个年轻人登门拜访这位大文豪。来访者胳膊底下还夹着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原来,年轻人发明了一种新装置,需要资金来推销和大批生产这种装置。马克·吐温说自己有过无数次投资失败的教训,再不打算冒任何风险了。 []
“我并不指望巨额投资,”年轻人说,“只要500美元,您就可以拥有一大笔股份。”想起自己刚发过的誓言,马克·吐温还是摇了摇头。失望的年轻人只好起身告辞。看着他的背影,大作家不由心头一动。“嘿!”马克·吐温在客人身后叫了一声,话一出口,他立刻为自己的不坚定感到羞愧。为了掩饰,他马上改口说:“……你刚才说你叫什么名字?” []
“贝尔,”年轻人回答,“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再见,贝尔!祝你好运!”马克·吐温关上了房门,心想:“谢天谢地,我总算坚持住了,没向贝尔投资。”
今天我们知道,年轻的贝尔胳膊下夹着的“新奇玩意儿”叫电话。所有给这个新产品投资的人,日后都成了百万富翁。有时候,“坚定”不总有好结果,“一时冲动”也不总是坏事。因为太坚定,马克·吐温与机会失之交臂。
灵光闪过之后
台湾一个电子工程系的毕业生,平生最爱读魔幻小说,在读完英文版《指环王》后,发现台湾中文译本简直不忍研读,于是大义凛然写信给出版社,要求推倒重译,并自荐担此重任。由于他慷慨地表示,如果重译本销售量不到1万册,他分文不取,出版社竟真的与这个冒失的读者签订了翻译合同。结果就像所有童话故事里的情节一样,重译本一纸风行天下,电工小子一夜之间赚进相当于人民币六七百万元的资产。 []
一切都在他毅然把信投到邮筒的那一刻起改变了。憎恶最初译本的一定不止他一个,而其中曾经灵光乍现产生过自己重新翻译念头的也应该不止他一个,不同的是,他想到了,并且去做了。最近碰到一个服装设计系毕业的学生,现在从事着自己所不喜欢的市场推广工作。她有强烈地设计饰品的愿望,不过在激情四溢地演讲完自己的想法后,她马上又接着说:“现在时装饰品的竞争也已经很激烈了,现在创业已经比别人晚了一步。再说,中国市场都有点崇洋媚外,做本土的品牌很难出头……”就这样,她一边点燃灵光的火苗,一边又毫不留情掐灭了它。 []
事实上,千千万万闪过的灵光,就是这样又被创造它们的主人们亲手掘土埋葬了。
错失的机会
改革开放之初,几个哥们约小李一起去广东贩电子表,小李不以为然,可是那些哥们都发了,等小李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满街都是卖电子表的小贩了。小李后悔极了。
如果时间真能倒转,我们每个人都会成功的,不过即使时间不能倒转呢?
终于有一天,小李打起行装决定一个人去广东。我问他做什么生意,他竟然说不知道。但他告诉我,他发现一个规律,只要广东流行的东西,不几年内地就流行,只要你做了,肯定错不了。这回反倒是我犹豫了。 []
几年后,省城开了家最大的家电商场,美其名曰“大集体”,其实就是几个人合伙经营而已,其中有个老板就是小李。那时国营的商场进货渠道单一,定价又不合理,很快小李就发达了,没过几年,他把电器卖得一件不剩,又开始做电脑,愈加发得不可收拾。
前几天我又碰到他,已经是老李了,他说他已经把店盘给了别人,正准备出去走走。我说:“还到广东吗?”他摇摇头:“现在信息流通都很顺畅,广东已经不行了。”他要去国外看看,他发现很多国外流行的东西可能就是国内即将流行的,他还特意给我讲了强化木地板的例子。 不久老李就出了国,不知道下一次回来,他又要干什么大事。 []
其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捕捉机会出现规律的慧眼。细致地分析每一次机会出现的共同规律,掌握了机会出现的脉搏才有可能抓住机会,甚至走在机会的前面。
上半杯给别人
哈利和朋友困在沙漠,后来哈利发现了满满一杯水,是先给朋友,还是留给自己慢慢救命?
哈利没有把水分给朋友,他竭尽全力向沙漠深处跑去,想独享比黄金还要贵重的水,但朋友在后面使劲追赶。哈利踉踉跄跄,慌不择路,又要护住杯中的水,累得够呛,朋友也气喘吁吁。追了多久,故事里没说,最后是哈利一不小心,一杯水全泼到了黄沙里。结果两人一滴也没喝进嘴,筋疲力尽,求生的勇气全无,很快被黄沙埋葬。
也许,相当多数的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哈利的做法。
其实把半杯水给别人,同时也救了自己。 []
倘若把上半杯给别人,还给了自己成功的最大机会,还可能成为上帝一样的恩人。
再以一个故事论证。乔治起先不过是英国一家手工作坊的小业主,按照马克思资本积累原理,完全有可能转化为大资本家。但是很不幸,一场经济危机使他陷入了困境,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不开,物价暴涨,他面临破产的威胁。友人劝他赶快裁员,以减轻负担。乔治思考良久,准备采用友人的建议。
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老乔治的耳朵里。第二天清晨,老乔治来到办公室,勒令他收回成命。乔治不服,老乔治便现场解除了乔治的职务,中午,老乔治走进了工人餐厅,看见大家一脸憔悴、苍白,碗里是白水煮的青菜和几片豆腐,老乔治立刻从街上的小餐馆花三英镑买回两碗红烧肉,端进餐厅,哽咽着说:“兄弟们受苦了。现在,我已解除了他的职务,并且从今以后,每天中午我和你们一起吃饭——当然,价值三英镑的红烧肉必不可少!”工人们欢呼起来。 []
那时候,三英镑是个不小的数目——可以供老乔治夫妇一天的基本生活。
每天三英镑,所带来的效益却是无法计算的,因为工人们心存感激,便拼命干活,努力降低成本,竟然使这个手工作坊慢慢过了难关,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全英一家著名的电器公司,拥有资产过千万。
细细想来,老乔治不过是把上半杯水给了工人。
老乔治朴素的语言和行为,是深谙经营之道的,从小事做起,从半杯水开始,从最打动人心的角度入手,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说不定什么时候,半杯水,就能帮你死里逃生。
在嘘声中唱完一首歌
公司里年轻人多,哼上几句流行歌曲是一帮男同事的最爱。我也是一个追星族,对各种流行歌曲爱得欲罢不能。不过,我是属于那种五音不全的女孩子,只能在独处时将变调的歌儿唱给自己。
最近,公司接待一位台湾来的客户。老总决定让所有人员倾巢而出,在市内最高级的歌厅给客户接风。出发之前,公司的男同事纷纷开始选取当晚的演唱曲目,大有“歌不惊人誓不休”的架势。当他们问我准备了什么时,我的脑子里一片茫然,并不曾想自己也要“献丑”。台湾客户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男士,对公司请他去唱卡拉K的安排比较满意。客户的嗓音非常棒,简直可以赛过巨星王力宏。听到我的夸奖,客户顺水推舟地说:“那黄小姐的歌喉一定像张惠妹一样出色。”我只是礼貌地说自己不善唱歌,还是听我的男同事的。 []
一帮男同事开开心心地放声歌唱后,连我们老总都上去试了一把。这时,所有的人都把期待的眼光转到全场唯一的女孩子——我的身上。我知道,再继续拒绝显然是不合适的。于是,在申明自己五音不全会制造噪音后,我选了一首萧亚轩的情歌。 []
当我放开嗓音去唱的时候,我偷偷环顾四周,发现老总和台湾客户的眉头不经意地皱了一下。由于过度紧张,我这次的发音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差劲。刚才还陶醉在曼妙音乐中的男同事闹开了锅,易辉还口无遮拦地说:“求求你别唱了,弄不好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咱们虐待你。”说完,其他男同事一起哄笑开了,老总也做了个阻止的手势。
伴奏还在继续,我不准备就此停下我的歌声。“请听我唱完这首歌。”在被奚落后,我变得更加坚定。我知道我的歌不是当晚最好的一次表演,但是我要用我的坚持维护我的尊严。最后,只有台湾客户给了我掌声……
台湾客户离开的时候,留给老总一句话:“贵公司的黄小姐不卑不亢,能够坚持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我希望她能作为我们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希望老总大人成全。”我出乎意料地得到了重用,而这一切只因为不会唱歌的我,在嘘声中坚持唱完一首情歌。
第三名是个旁听生
1992年5月,一位刚拿到律师资格证书的大学生很偶然地听说司法部正在北京举办中国首期证券资格律师培训班。他知道,证券市场在中国还是个新生事物,拥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在中国还没有,如果能拿到这块“敲门砖”,意味着与成功近在咫尺。
第二天,他和两个同学找到司法部。当他们向主管培训班的处长说明来意后,处长耐心而坚决地说:“第一批参加培训的都是资深律师,是经过各省层层筛选审批产生的,而且每个省只有一两个名额。你们是没有机会的!”
三个年轻人沮丧地走出司法部大楼,可那个大学生越想越不甘心,便独自折了回去。他对那位处长说:“我想交钱旁听,可以给我一张证吗?”处长两手一摊:“这个班没有旁听的概念!小伙子,以后再努力吧!”说完,处长就走了。 []
回到寝室,大学生还在为如何抓住这个机会而四处打探消息,同学们纷纷讥笑他痴人说梦。晚上,当大家到三里屯泡吧时,这位大学生独自找到司法部值班室,打听到了那个培训班的地址。
第二天早上5点多,大学生转乘了3辆公交车,早早出现在培训班所在的邮科院培训楼门口。可因为没有听课证,值班门卫不让进,他只好在楼口徘徊了两个多小时。快8点时,他发现楼口有工作人员在搬培训资料,就趁门卫不注意,连忙赶上去帮忙。从一楼到六楼,别人跑一趟,他跑三趟,挥汗如雨,不敢有丝毫倦怠。工作人员以为他是学员,也就没怎么在意。
就在这时,那位处长驱车到培训班视察,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大学生,忍不住笑着说:“你别这样故意感动我好不好?我就是让你旁听,但因为没有报批手续,即使你考过了,也不可能得到资格证!”工作人员恍然大悟,都被这个小伙子求学的精神深深打动,纷纷为他说好话。处长也心动了:“我们有话在先,拿不到资格证,可别来找我!” []
三个月的培训,大学生很刻苦。考试揭晓,他得了全班第三名。全班58人,前50名就可以拿到资格证。
拿到成绩单后,尽管很无奈,大学生还是硬着头皮找到那位处长。对方一见到他,不禁苦笑:“你呀!怎么考了第三名呢,这叫我帮你不是,不帮你也不是!”大学生诚恳地说:“那你就帮我吧!我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望着小伙子不屈的眼神,处长终于感动了,他当即向部领导详细汇报了情况。就这样,司法部指示湖北破例为这个小伙子补办了手续。 []
拿到了“敲门砖”,正赶上湖北地区的公司纷纷上市,而上市必须向有关部门出具拥有证券资格的律师意见书。当时在湖北拥有资格的律师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那位大学生。
小伙子抓住机遇,两年内,为全国15家公司上市立下了汗马功劳,赢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为武汉市第一个拥有高级轿车的大律师。
回首往事,他说:“当初,我也以为拿到资格证是不可能的事,但我不愿放弃机会,机会也就不愿放弃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