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成功

  不久前,笔者路过某公园旁的一家书店,看到一群年轻人正聚在门口一台电视前看着一个演讲节目,神情专注而又充满着躁动。那时,天正下着毛毛细雨。

  后来,笔者终于明白,那里播放的正是由深圳梦工场传媒中心监制的陈安之成功学系列丛书的光碟,也更明白了为什么这套丛书所带给人们的激情。

  笔者从前也曾试图对成功进行探索,但却可以说对成功的学问一直是懵懂的,成功靠什么?靠勤奋,显然不够可行,靠方法,又不知所从,始终不得其果。笔者一向追求生活的平淡,对于事业或许也受到了这种生活态度的影响,缺少了许多对成功的追求。

  但在读这套丛书时,笔者身心仿佛被瞬间激活,被警醒,浑身充满了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使命。

  我们能从这套成功学丛书里树立了激昂向上的人生观,生活与事业一起精彩岂不是更有意义?

  陈安之是当今国际上继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第四代励志成功学大师,也是世界华人中唯一一位国际级励志成功学大师。追寻陈安之所走过的足迹,成功学正是从他的身上进行了一场完美的演绎。

  陈安之在美国,从17岁到21岁之间做过餐厅服务生、卖过净水器、汽车、皮肤保养品、电话卡、超级市场折价券、巧克力批发、邮购等18项工作,直到21岁时遇到他的启蒙老师安东尼罗宾之前,几乎是一无所成。

  从遇到安东尼罗宾的那一刻起,陈安之开始致力于成功学的研学与推广。他在25岁时成立了陈安之研究训练机构,短短2年半之内,陈安之就由一个“迷途羔羊”成为亿万富翁。

  在陈安之的奋斗过程中,他平均每年阅读300至500本书籍,并拜访过100位以上世界各行各业的顶尖成功人士,总结了大量被验证有效的成功思想与方法,将这些融合到了自己的成功学体系中。

  由此,陈安之创造了美国教育训练界保持五项世界销售记录的奇迹;在亚洲其撰写的十多本专著畅销数千万册,他的专著在新加坡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三年蝉联第一,在台湾地区非文学类“有声书”的销售也获得第一。

  当笔者带着一种冲动翻开陈安之的这套成功学丛书时,作为一代成功学大师,陈安之的魅力就从这书中迎面扑来。全套丛书并没有太多沉冗深奥的理论。乍一看,这里讲述的只是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事例,但它不枯燥,充满趣味;这里行文并不冗长,嘎然而止,但他却能一针见血,点破成功的迷津。

  此时,你也可能会感到读它似乎是信手扯过来消遣的闲书,但其实你已经是在学习,而且被深深地带入到了其成功的理念中。

  读这套丛书,读者不仅仅是被动的学习,读着,读着,你会渐入佳境,内心深处已在不觉中拥有了一阵阵追求成功的涌动,陈安之会从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与画龙点睛的评述中带给你追求成功的激情。

  全书意境激烈,甚至是亢奋。这里的一言一句,与其是说煽动,不如说是在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它不仅是在为人们传授成功的知识,更重要的他是在为人们打造走向成功的心境;他改变的不仅仅是方法,而且还深深地激活了每个人成功的欲望。

  他不仅是在传授知识,而且还是在带给我们一种状态,一种炽热追求成功的状态,近乎于“疯狂”的状态。这也正是陈安之演绎成功的魅力。

  作为国际成功学大师,同时更是作为炎黄子孙,陈安之是带着中华民族的内涵把成功学带到中国来的。这无疑更适合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

  笔者也曾读过戴尔卡耐基与拿破仑希尔有关成功学的专著,但其中中西文化的差异、社会的隔膜,使得这些作品令人一时摸不到头脑,虽觉得有道理,但又无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很难复制。

  陈安之出身于华人社会,成长于美国,在他的思想里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特性,又有西方先进的思维理念,他在这套丛书中所言所论,给人的感觉正是为己所想,为身边所事,但又觉得自己是在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创造成功。

  这套丛书给我们一个强烈的直觉,它已经让中国千百万芸芸迷失在成功黑洞中的人们豁然看到了成功的光芒。一口气读罢,笔者的内心再也抵御不住追索成功的诱惑,心潮澎湃——因为成功已经有了强劲的动力。

  陈安之简介:陈安之是当今华人中最著名的成功学专家、NAC心理学家、亚洲顶尖的演说家,激励了无数人奋发向上,突破瓶颈,实现梦想。

笑出你的自信来

  自信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充满自信者,从不懊丧后悔;缺乏自信者,时常内心忐忑–如果能有更多一份自信,那该多好啊!

  自信可以通过微笑获得

  人们常常认为,自信与生俱来,一些人天生自信,而另一些人似乎天生与自信无缘。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没办法,我就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那些拥有自信的人,真是幸运的家伙”。其实,这些都是误解。环顾周围,我们的朋友或者同事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建立自信的事例并非鲜见。显然,自信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得。

  要建立自信,就要勇于接受挑战,敢做敢为,而且持之以恒,即使胆怯也绝不退缩。我们还可以学习掌握一些建立自信的策略、方法和思维,并对新生事物、对恐惧因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技巧方法掌握了,心理准备牢固了,我们的自信指数就会快速上升,让我们从容应对一切难题。

  淡化恐惧战胜自卑

  面对挑战,缺乏自信,甚至想临阵脱逃,怎么办?你可以尝试一下淡化内心的恐惧感,让自己感觉自己充满自信。以下是一些提示:

  在你进门之前:

  1.深呼吸,想一想令你心情舒畅的事,比如空旷宜人的乡村景色,缓缓流淌的静谧河水

  2.用冷水洗脸,如果没有冷水,那就找一些冰凉的东西让自己冷静下来,比如把小勺子、小镜子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或手腕上

  3.昂首挺胸,自信地迈步走进房间

  做你自己:(或者把你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

  4.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很多人会因此而变得自信。–但是,千万要注意把握分寸,过分地模仿他人,反而会让别人感到不自在

  倾听,然后有所回应

  5.礼貌地倾听别人的谈话,因为所有人都喜欢认真倾听自己说话的人

  6.与对方保持眼神交流

  表现自己的快乐

  7.即使你很不厌烦,也要让自己表现得很快乐。因为快乐有趣的人,总是让人更加着迷

  8.微笑–更多地微笑!

你一定要去做人才

  你是人才吗?恭喜你,你有福了。你是一个人才,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想像自己的美好生活了。假设你是“公认的”人才,那么你将得到“尊重”,有很好的待遇等待你。

??哦,你不是人才。那么很遗憾,我甚至连同情也不能给你。你不是人才,那么是什么呢?是人,还是人口?你仅仅是一个人吗?好的,你是一个人,表明你没有什么“才华”,没有什么大的用处,毕竟还能够自保,那就自生自灭好了。我们“人才缺乏”,但人却多得是,所以你存在不存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你还是应该庆幸自己不是“人口”。

??你要是成了“人口”,就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口人”了,你的意义便在于那张嘴,不是一张能够说话的嘴,而是一张总是要吃饭的嘴。这张嘴很令人讨厌,对这一点,大家都是有共识的,甚至你自己也承认这一点。

??你为什么尊重“人才”,觉得人才宝贵?只因为他们“有用”、“有益于社会”。一架机器“马力大”,你说这机器好;一匹马跑得快,你说这匹马是神驹;一个人带来的效益大,你说这个“人才”很宝贵。正是在“有用性”这一点上,你区分了人才、人与人口的档次,并且将各档次应得的尊敬一一进行了分配,人才要尊重,人不必尊重,对人口还要长吁短叹。

??以人为界,上者为人才,下者为人口,人屈于中间。这便是你所处的社会结构,对这个结构,我们都认可,你也是认可的。

??于是,你要做人才,不要做人,尤其不要做人口。

我将在每晚反省一天的行为

  我一直对自己太过放松。

  我一直拿过一本书,匆匆翻过,便又合上。

  我从没在休息前,花时间回顾一天的得失。

  我从来没有带着勇气和诚实,回想一天的言行,以便第二天有所借鉴,从而进步。

  关于成功以及如何获得成功的真理,从来没有从我面前隐没。只因我一直为生存而拼搏,竟然没能认出它来。

  每天结束时,我精疲力竭。任何为我的日子笼上阴影的错误、失败或者事故都很快得到原谅。我向自己许诺,明天将会是新的一天,也许那时生活会对我温和一些。我错了!我终于看清了。

  我看清了,世界就是一个市场,每样东西都标了价,无论我用自己的时间、劳动、心智买了什么,也无论我买下的东西是财富、舒适、名誉、正直或者知识,我都必须信守自己的决定。我不能像小孩子那样,买下一样东亩,又后悔没有另一样东西。既然构成生命的每天的事情都难以收回,那么但愿我能在未来肯定地说,我的汗水与辛劳换来的是有价值的永恒的东西。唯一的可行之计是在每天向磕睡虫投降前进行一项特别的训练。

  我将在每晚反省一天的行为。

  如果我每天都找出所犯错误和坏习惯,那么我身上最糟糕的缺点就会慢慢减少。这种自省后的睡眠将是多么惬意啊。

  下面就是我头脑中经常浮现的问题:

  今天我发现了什么弱点?

  对抗了什么情感?

  抵御了什么诱惑?

  获得了什么美德?

  通过学习这些羊皮卷,我已经开始用计划来迎接每天的新生活,这样我所攀登的高峰就有了路标。现在,每天结束时,我将仔细地衡量旅途中的进步与问题,我最新获得的这项好习惯将会在我脑海中记下今天的日记,备下明天的课本。

  我将在每晚反省一天的行为。

  晚上,我在蜡烛熄灭之前,回想这一天每时每刻的言行。我不允许任何东西逃过我的反省。当我有权劝诫自己、原谅自己时,为什么我要害伯看到错误呢?

自我激励助你走向成功

  著有《顾客只买赢家的东西》一书的汉斯·奥尔特曼说:“你需要自律能力、老板的信任和自信心。”问题恰恰就在这里,你怎样自律,赢得老板信任,并消除他的顾虑,如果事事都不顺,你如何保持对自己的信心? 

  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奥尔特曼认为:有许多自我激励的好方法,关键是你自己的态度。 

  有一种看法,即自己永远也不行,那些在自己的孩提时代就把它定格化了的人有必要了解自己积极的一面,重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能力。 

  你没有必要去上费用昂贵的激励课或者尝试一种新的疗法。奥尔特曼建议:有时,仅仅读一本好书就会帮助你保持一种积极的心境。你还可以尝试一项适度的体育和健美计划,以恢复良好的心情。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励的神话》一书中写道:“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不是感到惬意,而是感到充沛的活力。”“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斯普林格如是说。

“心慈手软”是失败的助手

  争取成功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克服干扰、实施自己计划的过程。在这其间,特别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大无畏精神。任何因外界干扰而招来的优柔寡断、彷徨动摇,都会使你半途而废成为失败者。要成功避免失败,就要学习王安石的“天变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顾忌忧虑”的精神。

  人的失败不少情况是败在人们的议论中,为别人而活,他们为别人的好恶而好恶;为别人的是非而是非;为别人的一个眼色、别人的一句话褒贬而耿耿于怀,甚至影响自己的决策。如何对待这些事物呢?一句话,咬咬牙,硬着头皮顶下去,对任何妨碍你成功的干扰都要断然去之,“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不要轻易改变决心。

  战国时期的宋襄公为“仁义之师”而导致与楚国战斗失败;妇人之仁让项羽在鸿门宴上放了刘备,最后只得霸王别姬;范仲淹因过于软弱而改革失利;孙中山让位袁世凯,从而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

  等等案例足以说明在进行一项大事业过程中必须抛弃心慈手软作风,否则成功也只能半途而废。

不害怕痛苦的人是坚强的,不害怕死亡的人更坚强

  我知道什么才是勇气,6年前在一次飞行中我感受到了它,它深藏于我的记忆,每每讲到它,我眼中总不免噙满泪水。

  那个周五早晨,1011次航班从奥良多机场起飞。机上的乘客精力充沛,活泼而欢快。早上的航班上的乘客多是到亚特兰大出一两天差的公务人员。环顾四周,我看到许多穿制服的公务人员和带着皮箱的生意人。我坐在后面读书,短暂的飞行开始了。

  飞机刚刚起飞,肯定是什么东西出毛病了。飞机开始上下颠簸,左右摇摆。包括我在内的有经验的乘客都环视一笑,表明大家彼此以前都碰到过这种小麻烦。要是你常坐飞机,碰到这种麻烦也会习以为常,不当回事的。  可这种感觉没维持多长时间。起飞后几分钟,飞机开始急剧下降,一侧机翼向下猛冲。飞机努力爬升,可这无济干事,不多会,飞行员开始广播这个坏消息。

  ”我们碰到了麻烦,目前看起来飞机的鼻轮操纵失灵,显示器表明水压系统也失灵了。现在我们将飞返奥良多机场。因为水压失灵,我们不能保证能打开起落架,所以机组人员提醒大家做好迫降准备。此外,为了能平稳着陆,我们会尽可能抛掉辎重,大家看看窗外,我们正在倾倒汽油。”

  换句话说,飞机兴许会失事。再没有什么景象能比看着窗外成百加仑的汽油倾泻而出更让人感到凄惨的了。机组人员帮着大家各就各位,又安慰那些已变得歇斯底里的人。

我望着同机旅行的生意人的面孔,它们的变化让我吃惊,都是那么惊恐,就连最镇静的人也变得面色苍白可怖,白得吓人,没有人例外。没有谁能面对死亡无所畏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失去镇静。

  我开始在闹哄哄的人群中寻找如此境地中能以真正的勇气或伟大的热诚支持他仍然保持安详和镇静的人,但我很失望。

  忽然,在我左边几排的地方有个妇女的声音传到我耳朵中。她的声音和平常说话绝无差别,沉静而平缓,没有一丝战栗和紧张,柔和而充满爱意。我得找到这个说话人。

  周围是人们的哭叫声,许多人在恸哭、尖叫。有一些男人极力保持镇静。他们紧抓住靠手,紧咬牙关,但他们的恐惧仍是一览无余。

  尽管我的信念让我不至于歇斯底里,但我也做不到在这种时候还能如此平静如此柔和地讲话。我终于看见了那个说话的妇女。

  在一片骚乱之中,一个母亲在和她的孩子轻轻地谈话。她大约有35岁,相貌平平。她全神贯注地盯着她女儿的小脸,她女儿看起来有4岁了。小女孩认真地听着,体会其中的谆谆之意。母亲的凝视使女儿如此专注和热切,以至于周围悲哀恐惧的声音对她毫无影响。

  我脑中忽然闪过另外一个最近刚从一次空难中大难不死的小女孩。据推测小女孩幸存的原因是她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她。母亲未能幸免于难。媒体追踪报道那个小女孩,后接受了心理医生好几个星期的治疗,因为她无法摆脱负罪感和负疚感。医生一再告诉她,她母亲的死不是她的过失。

  我不希望这种情形再重演。

  我竭力去听那位妇女对她的孩子说些什么,我抑制不住要听,我需要去听。

  最终我靠过去,好不容易才听到这个轻柔而让人欣慰的声音。那位母亲在一遍又一遍地说道:”我是如此爱你。你知道我爱你超过任何别的吗?”

  ”是的,妈妈。”小女孩说道。

  ”记住,不论发生了什么,我都永远爱你,你是个好孩子。有时候发生的事情不是因为你的过错,你仍是个好孩子,我的爱将永远与你同在。”

  然后,那位母亲紧紧搂住女儿,系上安全带,准备飞机坠落。

  谁也没有想到,飞机的起落架竟然放下,飞机安全安陆,悲剧没有发生。几秒钟之间,一切就都好起来了。

  我那天听到的声音是那样平静、自信、缓和,真让人难以置信。而我们这些老于世故、饱经风霜的生意人却都声音颤栗,惊恐不安。只有在无比伟大的爱支持下的无尚勇气,才使那位母亲坚定自若,超脱于身边一切纷扰不安之上。

  那位母亲向我表明,真正的英雄应该是什么样子,就在那几分钟里,我谛听到勇敢者的声音。

“三天”不愁,快乐一生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小时候把一次吃上20个包子当作人生理想时,他感到很幸福;当月收入超过5000之后,他仍然感觉不到快乐。于是,我就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幸福。
  幸福与事业、爱情、家庭、金钱、权利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境界。当事业、爱情、家庭、金钱什么都不缺时,人们经常还缺一样东西――感知幸福。专家告诫我们,保有底线的欲望就是幸福。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是还有许许多多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那就是人们的幸福感与生活好坏没有直接关系。人们骂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贫富差距太大、贪官污吏太多、生存环境太差、生活压力太重等等。最重要的还是人们攀比心理造成幸福感缺损。

  我在北戴河的沙滩上见到这样一幕:一位吃饱饭的乞丐在海边晒太阳,一位千万富翁走过来对他说,你真可怜,穷得什么都没有。乞丐看了他一眼说,你才最可怜,我比你幸福。你眼前的阳光、海浪、沙滩、美景我都和你一样拥有;我每天拥有的无忧无虑的心境你却没有。你天天要考虑怎么担心市场竞争会让你企业亏损,你天天要想方设法算计人家,天天防止被人家算计……。想一想你多可怜。

  仔细想一想,乞丐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拥有巨额资产不一定就幸福,一无所有不一定就可怜。关键要看怎么去思考。

  我有两位邻居,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一个似乎时时沉浸在幸福里;一个似乎天天纠缠在烦恼中。单位分房子,老张分在顶楼,小王分在底楼。老张因为住顶楼很高兴,他见人就说,我家在顶楼,站得高,看得远,视野开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没有电梯,天天爬楼可以锻炼身体。小王因为住底楼很不高兴,他见人就说,底楼阴暗潮湿,蚊虫又多,人来人往,吵得人心烦意乱。几年以后,单位重新调配住房,老张住底楼,小王住顶楼。老张见人就说,还是底楼好,上下方便,用不着费力爬楼梯,室内温度低,夏天很少开空调。小王还是不高兴,他见人就说,顶楼太不方便,天天爬楼梯累死人,一到夏天热得很……

  世间上的任何事情都有两重性,要从积极方面思考,就会时时沉浸在幸福里;要是从消极方面思考,就会天天纠缠在烦恼中。幸福就在每个人的心中,烦恼也在每个人的心中。想幸福时时幸福,自寻烦恼天天烦恼。

  有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老太太得了忧郁症,原因是她有两个儿子都是亿万富翁,大儿子是一家大型凉帽生产企业,小儿子是全球闻名的雨伞生产商。老太太天天发愁的原因是天气变化。如果是阴雨天,她为大儿子发愁,担心他凉帽卖不出去;如果是晴天,她又为小儿子发愁,担心他雨伞卖不出去。所以不管是什么天气,她都没有好心情,时间一长,就得了忧郁症。两个儿子出巨资为母亲看医生,也不见好转。有一天一位心理医生只用几句话,就让老太太茅塞顿开。医生开导老太太说,你这样考虑,如果是晴天,大儿子的凉帽肯定好卖,你就开心;如果是阴雨天,小儿子的雨伞肯定好卖,你也会开心。所以,不管是什么天气,你总是天天开心。

  是的,幸福就在自己心中,看你怎么把握。有的人面对再大的不幸,他们都会从积极方面考虑,总是感到幸福。

  有一位参加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他在朝鲜战场上丢掉一条胳膊,他不但没有懊丧,而且显得很幸福,他说,比起牺牲在前线的战友他幸福多了。他后来耳朵被炸弹震聋了,他高兴地说,今后再也不用烦心了,“耳不听心不烦”。后来他的眼睛被打瞎了,他更是高兴地说,这样更好了,世间什么丑恶都看不见了,我是最幸福的人了。

  人们不快乐的因素主要是自寻烦恼。有专家统计,人们有30%为昨天发愁,有40%为明天发愁,有22%发愁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4%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剩下的4%是正在做的事。其实,昨天已经过去,不在烦恼;今天正在进行,不用烦恼;明天还没有到来,烦不着。

  因此,专家给人们一个幸福的秘方:“三天”不愁,快乐一生。 

尝试一种新的生命状态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形容你的个性,你会用如下的语言吗?
   
  ·“我长得很丑“;
  ·“我很马虎““我害羞“;
  ·“我数学很差“;
  ·“我不会烧饭做菜“;
  ·“我特懒“;
  ·“我害怕“;
  ·“我笨手笨脚““我担心…“;
  ·“我记性不好“;
  ·“我不太合群“;
  ·“我不爱说话“;
  ·“我动不动就感到累“……
  
  这些描述自我挫败行为语言也许是你过去生活经历的写照,但这无疑是一种消极状态。习惯性地采用这类语言,表明你虽然也知道这是缺点,却出于惰性而默认它们。面对蓬蓬勃勃的生命,难道你不想尝试一种新的生命状态吗?
  
  你可以试试如下的方法,或许对你转换生活观念有所益处:
    
  1.你可以承认“我过去曾认为自己……“但是不要把自己限定在这个判断中,而是用行动证明你已经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完全是一个鲜亮充满活力的个体。
    
  2.选出那些最常用的消极描述,每天消除一个。告诉你周围的朋友、同事,你将努力改变它们,请他们帮助提醒你。
    
  3.为自己制定行动上的目标,从小事做起。比如,你曾认为自己是一个害羞的人,那么不妨主动去结识一个你以前可能不敢主动接触的人。
    
  4.用写行为日志的方式记下每天你使用自我挫败性标签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并努力减少这种行为。

  5.每当你发现自己又说了上述令人沮丧的话,就立即改正自己。告诫自己“只要努力一下,我就可以改变自己“、“我我现在与以前不同“、“懒惰和颓唐都不是我的个性。“
    
  6.不要为你的消极和惰性寻找借口,这是你前进的障碍,默许自己的不良状态无异于未战先败。相信你只要肯努力,你就能够从过去黯然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以更自信而坚定的脚步向明天走去!

说服是信心的传递是情绪的转移

   推销就是不断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在满足顾客的需求之前,你必须先找出他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假设你知道你老公的需求,知道什么对他最重要,你能满足他,那他会不会长久跟你在一起?很多男人希望的就是有个温柔的太太,如果太太凶神恶煞,不做其他事情,请问这个老公会不会要她?不容易,是不是?因为老婆没有把老公所需要的加以满足。

   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就是老公要把太太所需要的加以满足。一个母亲假如她要把小孩教好并且叫他们一定要努力用功读书,她需不需要说服力?需要啊!

   但是要如何说服别人呢?就是依照顾客的立场来说服他们。我们如何提供给顾客他所需要的产品?我们如何提供给他所需要的服务?我们如何让他可以接受我们所推广的理念?很多推销员都以自己的立场做推销。

   举一个例子,我以前在卖莲花牌跑车的时候,觉得这种车非常的快,所以每一个顾客进来,我就跟他讲莲花牌很快很快很快,结果他告诉我,保时捷比莲花还快,这时候我已经完蛋了。

   事实上他进来可能要的就是“不一样”,他说大家都开保时捷,我就要开莲花,没有用。因为我用我的立场在告诉顾客,我没有用他的思考模式跟他沟通,效果是有限的。

   又譬如,有些人讲话速度比较快,有些人讲话是……嗯……老是想老半天,嗯……嗯……也……讲不出来的那种。假设一个讲话快的人跟一个讲话慢的人在一起谈case(定单),你觉得会有什么效果?结论一定是满辛苦的。所以业务员必须能够转换自己的音调来配合这个顾客,这样子他们才会觉得比较亲近,所以你永远要以顾客的立场来推销。

   一般人不会推销,因为他都用自己的想法。事实上所有的活动都一定要以顾客为导向,所有目标都要以服务顾客为主要的目标,这样你一定会成功。

   然而一般推销员都不是这样,一般的推销员说:“陈老师,为什么我这么害怕被拒绝?”因为他满脑子想推销,他的脸长得就像我要卖你产品的样子,一看就能看出来。

   然而真正顶尖的推销员都有一个宗旨、有一个使命,他知道他出去拜访的时候,代表的是公司,代表的是最佳的产品、最佳的服务,在市场上最有价值的产品,当他到顾客那边的时候,“顾客不买是顾客的损失”,自己丝毫没有损失。

   这就好像我捧一千万给你,你不接受,是我呆吗?当然我不是讲你傻啦!可是事实上这就是我要举的例子。

   当你不觉得你的产品或服务是这么有价值的时候,你任何的产品都推销不出去。

   因为说服是信心的传递,是情绪的转移,假如你对自己的产品没有这样的热忱,没有这样的信念,或者你不是很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给别人,事实上你已经没有办法推销了。

   假设你目前从事推销的工作,会让你觉得没有动力,事实上你已经走错行、卖错产品了。我不是建议你立刻换工作,但你总要考虑清楚,如果遇到瓶颈,而且这种状况已经很久,事实上你应该选择换工作。

   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做他喜欢做的事,然后把它做到最好,只要它是最好的,什么事情都没有问题,任何的梦想都一定会实现。

   每一个人一定要把推销学好,你看看这些顶尖的企业家,他们都是从推销员出身的,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推销员,每一个政治家也是顶尖推销员。

   假设你不会推销,那你就要注定失败了。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不管你现在做什么样的工作,你一定要学推销,推销是每一个成功者必备的条件,也是你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磨练的。

   再提醒你一次,每一个人都是推销员,每一个人都要学推销,所有的推销书籍都要看,所有的推销课程都要上,千万不要错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这就是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