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找出口,不为失败找借口

  有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程,我问大家:“各位觉得自己的时间大多浪费在哪儿?”一位小姐递了一张纸条过来,上面写着:“我家住在桃园,公司在台北,每天来回必须花三小时在车上。虽然有座位,但是车上很吵,摇晃得很厉害,所以我不能在车上听音乐、看书。我不想搬家,也不想换工作,更不愿自己开车,前一天我总是睡得很饱,所以不必在车上补眠。请问我该如何节省这每天三小时?”

   这位小姐的题目有挑战老师的味道。我是这么回答的: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必须分辨:哪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掌握的?哪些事情是我们不能掌握的?车上很吵,车子摇晃,这不是我们所能掌握的,自己能够掌握的,就只有换工作、搬家或自己开车。也许想要和家人同住,所以不想搬家,这是可以理解的。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舍不得换工作,也是可以被接受的。不换工作、不搬家、无法自己开车在车上听录音带,剩下比较可以改变的,只有前一天少睡一两小时,利用这少睡的时间看书、准备功课、运动……然后,第二天再利用在车上的时间补眠。

   可是这位小姐竟然每天在家还睡得饱饱的,第二天反而在车上发呆,别人还能提供什么好方法呢?

   基督教有一句话说:“上帝关了这扇门,会在另一个地方再开一扇窗。”当别人把自己的去路堵住时,一般人都会想办法找别的出路。而这位小姐一再的把可能的解决方法都堵住,别人可就帮不上忙了。

   电影《侏罗纪公园》有一句话:“生命总会找到它的出口。”我觉得这句话不但适合描述恐龙,更适合用在人类身上。我们要为自己的生命找出口,而不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信任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他是一个杀人犯。为了逃避追捕,躲到了一处深山里帮人种植梨树。每一个惊恐寂寞的夜晚,他的灵魂都会受到痛苦地折磨。四年来,他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一个可以听他说话的人。后来,他买了一台收音机,劳动之余把全部的时间都送给了它。

  他很快便从电波里认识了她。她是一个晚间节目的主持人,她那邻家妹子一般亲切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他。他记下了她留给听众的短信号码。

  2005年3月的一个黄昏,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给她留了言:我是个杀人犯,想去自首,你能陪我去吗?她的心一颤,一下子牢牢记住了这个陌生的手机号码。

  以后几天,他又连续发来了多条短信。从他的短信中,她逐渐知道了他的事:因为他的老婆生性风流,与人私通,他一怒之下杀死了那个男人。自知罪责难逃,便只身逃亡在外。好在他有一手绝好的种梨本领,为了不至于流浪,他靠给别人种梨树以维持生活,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他说: “这样的日子我不想再过下去了,我想去自首,希望你能陪我去,好吗?”

  他终于不再仅仅满足于短信交流,而是开始给她打电话。

  她听到了一口浓重的陕西方言,他们之间的距离又一次拉近了。她说:“还是我给你打电话吧,长途电话费挺高的。”他说:“我怎么能让你花电话费呢?你能听我说话,我已经感激不尽了。”

  她问他准备什么时候去自首。

  他说:“等梨树的第二拨虫药洒过之后就去。因为如果不治了这拨虫,梨树将没有收成,主人就会损失惨重的。”他激动地述说着,她听着,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4月1日的早晨,她还没有起床,便接到了他的电话。这是他已经干了半天活后从果园里打来的。他说:“第二拨虫药已经洒过了,等不到第三拨治虫了。我已买好了去北京的车票,明天就能见到你了。”他显得无比兴奋,她也是特别高兴。

  他们约好了在她电台门口的传达室见面。

  第二天上午10点半,她和两位同事在传达室里见到了他。他穿着胶鞋,一身很旧的牛仔工作服,每个指甲缝里都残留着泥土屑,憨憨地笑着。

  他说:“我来了,很高兴你信任我,没有现在就带警察来抓我。”

  她把他带到附近的小吃店,给他要了两大碗馄饨。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着,她的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吃完馄饨,警察来了。他把手一伸:“来吧,我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他的脸上无比坦然。他回过头来,又对她说了声:“谢谢你!谢谢!”

  这是从一档电视访谈里看到的节目。他叫袁炳涛,陕西人。她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节目的主持人向菲。

  在采访向菲的时候,我几次看到了她红红的眼圈里闪动着泪光。那是一种被信任而感动的泪花。那一天,我也哭了。

  袁炳涛原本是个善良诚实的农民,是偶然的失足让他成了杀人犯。他以为自己的世界完全塌了,他已成了一个被所有人所不齿所唾弃的罪人。

  信任,使他完成了从卑微堕落到迈向光明的关键一步。

  信任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也许,只是几句坦诚的话语,便能打开一扇闭的心门,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智慧人生:从改变自己开始

  那年我在县城中学读高二,因为学校离家远,我便寄宿在校。我们326宿舍有6位同学,不知为什么,我和5位室友难以“合拍”。他们的生活习惯让我难以接受,当我提出自己的建议后,他们便会“群起而攻之”。有什么活动,他们也从不让我参加,我感到自己被孤立了。

  在和一位室友意见发生分歧,大吵一顿之后,我决定找班主任杨老师诉苦,请他帮我调换宿舍。杨老师问我调宿舍的原因,我愤慨地说:“我不愿和5个我不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那是一种折磨。”我大发牢骚,倒出一肚子苦水。

  “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杨老师听完我的诉说后说。我说:“只要你肯帮我调换宿舍,讲100个故事我也乐意听。”

  “一只乌鸦常常搬家,一次搬家途中遇到了鸽子。鸽子问:‘乌鸦大哥,为什么你喜欢搬来搬去?不累吗?’乌鸦回答:‘我搬家是被逼的,到哪里,哪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声音,驱逐我。’”杨老师停下来看了我一眼,又接着讲,“鸽子说:‘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无论你搬到哪里,都不会受人欢迎。’”

  “杨老师,你在暗示我是一只乌鸦吧?”

  “不,乌鸦永远改变不了自己,老师相信你能改变自己,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走出杨老师的办公室,我心情格外轻松。那天晚上,回到了326宿舍,我勇敢、真诚地对5位室友说:“以前我许多事做得不对,请你们原谅。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想做一个受你们欢迎的人,请你们多帮助我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点。”5位室友热烈地鼓起掌来。

  从此以后,我便和室友们交往多了起来,常常主动去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渐渐地我融入了“326”这个集体。

  毕业分别的那天,我们326宿舍6个小男子汉抱成团哭了好久……

  改变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易,要想做到受人欢迎,你必须改变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方式,要求自己做到符合受人欢迎的标准。不然,你永远是一只令人生厌的乌鸦,搬到哪里也无济于事。

烦恼即人生,疼痛感与成就感

  女儿一岁左右的时候,能辨认出家里的几个大的物品,如冰箱、微波炉等。每次她指认对了那些物品时,我们都会用掌声和欢呼声来赞扬她和鼓励她,她也会因此高兴得嘿嘿直笑甚至手舞足蹈。她还能扶着硬物慢慢地走路。学走路肯定是要摔跤的,摔痛了就哭是紧接着的一个必然程序。每当此时,我和她妈总会抱着她百般劝慰,但效果不太好。她总要哭上好几分钟才能慢慢停止。

  有一次,她又摔跤以后大哭,我抱起她来,突然灵机一动,问她:微波炉呢?她立即停止了哭泣,目光四处寻找,然后抬起手准确地指出了微波炉的所在,同时还发出“嗯、嗯” 的声音,相当于我们说“那里、那里” 。在从我的表情中得到了肯定之后,她得意地笑了,那种和着泪水的灿烂的笑容让我心疼无比也惊喜无比。她是忍着痛来完成任务的!而且,摔倒以后又岂止是疼痛而已!肯定还伴有恐惧、紧张、烦躁等负性情绪。但是,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却不仅可以使她能够忍受住疼痛,还可以使她的心情迅速地变好!

  我一向认为,疼痛感和成就感相比,[中华励志网]前者更为本质一些,因为人首先是生物性的存在,然后才是社会性的存在。但女儿的表现却证明这种看法不一定正确。一岁的孩子还没有学会撒谎,她可以向我们展示更多的人性的真实。

  由此想到战场上的英雄们,受了重伤还将最后的子弹射向敌人,或者引爆最后一个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对他们而言,完成了任务的成就感的重要性不仅超过了疼痛,而且超过了生命本身。

  躯体的疼痛可以用成就感来减轻,心灵的痛楚也是如此。劳作和劳作以后的收获,除了物质的以外,还有无法测量的精神的。对很多人来说,后者可能更有价值。

  当我们烦恼的时候,做一点能很快获得结果的容易的事,并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小的成就感,也许是对抗烦恼的一剂良药。

  有人说,烦恼即人生。如果这句话是对的,如果人们还有可能使人生变得不那么烦恼,那就需要把人生的路从起点到终点用大大小小的成就的果实铺满。因为,对人而言,成就感可以比身体的疼痛感和一切负性情绪都更本质一些。

  不必怀疑。因为这有一岁的孩子为证。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你愿意总是快乐幸福吗

  在一年中的一些重要日子,我们会用各种方式,如书信、电话、登门拜访等,给亲朋好友送上我们祝福。因为我们相信,在这样的时刻说出的祝愿,比在其它时候说出的祝愿更容易成为现实。

  在所有的祝福中,最美好的莫过于“事事如意”、“永远快乐”之类了。收到这样的祝福的人会真正地快乐,至少是在收到了祝福的那一瞬间。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事事如意和永远快乐是不可能的。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的事有十之八九,如此推算,人生不快乐的时间也是十之八九了。美好的祝愿和不那么美好的现实之间,本来就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因为如此,祝福才显得格外地珍贵。

  我曾经问过数以百计的、正处于难以自拔的痛苦中的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种药物,你服了一粒以后不仅痛苦可以立即彻底消失,[中华励志网]而且还可以让你一生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永远不再有丝毫的痛苦和烦恼,这样的药你愿意服用吗?结果有一些令人吃惊:绝大多数人都回答说—-不愿意。不愿意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说,那不是成了傻瓜了吗,潜台词是只有智力较高的人才有“资格”痛苦;有的说,那可能也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了,意思是说,快乐只有在痛苦的衬托下才更有味道;还有的甚至说,那跟死了有什么区别,那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的一种好听的说法而已。

  这样看来,我们需要的既不是永恒的快乐,更不是永恒的痛苦;我们也不需要我们梦想了几千年的、可以使我们永享快乐的灵丹妙药。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变化的、流动的、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的体验与情感。对于活生生的生命来说,即使是痛苦的丰富,也永远比快乐的单调要好。

  那么,那些美好但却虚幻的祝福我们还要吗?我们当然还要。因为我们并不在乎它们是否真的可以实现。我们在乎的是,在给与和接受那些祝福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爱和被爱,这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短暂的、却会在生命的长河中永恒的快乐。

解读命运

  提到命运,就让人想到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之外的某种神秘力量,它主宰着我们生命中的一切,可以让我们幸福或者痛苦、成功或者失败。在命运的面前,我们的努力总是会显得软弱和微不足道。

  命运真的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吗?它真的神秘得不可探知吗?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的现象也可以在每一个成人身上存在。比如,一个人际关系不好的人,他可能一个朋友都没有,这样的结果就是由一系列强迫性重复导致的。最开始的时候,也许他只跟部分人关系不好,只有部分人不喜欢他。慢慢地,由于强迫性重复的力量,他会不自觉地制造一些事件,让所有的人不喜欢他。或者换句话说,他会下意识地教会别人都不喜欢他,www.zhlzw.com以便强迫性地重复那些痛苦的体验。

  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都很失败的人,也是因为掉进了强迫性重复的漩涡。我们的周围真的有这样一些人,你不断地会听到关于他们的坏消息。每一个坏消息传来,我们都会叹一口气说:唉,他就是这个命,他的命不好。

  而一个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他强迫性地重复的东西,都是那些好的、令人愉快的体验。他总是教会别人喜欢自己,教会自己把那些必须办好的事情办好。我们的周围当然也有这样一些人,你不断地可以听到关于他们的好消息。每一个好消息传来,我们都会赞叹地说:他就是这样的命,他的命好,命好比随便什么都好。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所谓的命运,实际上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强迫性重复。它不在我们的心灵之外,而在我们的心灵之中;如果说它神秘,那只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它而已。

  强迫性重复的特点和要害就是“不自觉”,它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很难看到它和把握它。因此,打破坏的强迫性重复的方法,就是要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把可能导致重复的环节切断;并且勇敢地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以建立良性的强迫性重复机制。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经历了一系列惨痛的事件之后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句话也可以说成:我要打破强迫性重复的怪圈。他的史诗般的交响曲,就是他的心灵与坏的强迫性重复的力量做顽强斗争的写照。

  任何一个人,不管他过去和现在有什么痛苦的或失败的经历,只要他打败了曾经控制了他的强迫性重复的力量,或者说命运的力量,那他的未来也会是一部讲述英雄的故事的史诗。

  而且,这部史诗的结尾,肯定是主人公辉煌的成功,并充满令人心醉的欢乐。

人生那么短,我们还是选择与美好共舞吧

  我坚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真正美好的人。这有我的几个朋友为证。他们善良、聪明、快乐、宽容,跟他们打交道的感觉,除了愉快还是愉快。我可以在半夜三点打电话找他们,不必担心这样做不太礼貌;也可以在他们面前喝得大醉,不怕酒后失言会伤害我们的友谊;还可以很久都不见他们,但心里清楚地知道,只要我需要,他们就随时会出现在我的面前。当然我在他们眼中,也会是相类似的朋友。

  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上也有不美好的人。我就遇到过那么几个。他们不一定就是坏人,但打起交道来,却是除了不愉快还是不愉快。我感到我的任何言行都可能冒犯他们,即便是没有冒犯他们,他们也随时可能主动找我的麻烦。这是人际关系中很多的无奈之一,相信好多人都有跟我一样的体验。不过,再怎么不美好的人,都会有美好的部分,就象世上不存在完全没有缺点的人一样,世上也不存在完全只有缺点的人。与这样的人交流,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远离不美好,让自己仅仅只是与他们的美好的那一部分打交道。

  同样地,再美好的人,也可能有不美好的一面。既然决定只跟美好亲密接触,那我们就需要回避他们不美好的一面。只要你不跟胆小的人一起去冒险,不和小气的人谈钱,不在好嫉妒的人面前自我表现,不和偏执的人发生争论,不跟老板比谁说了算,那就是很好地避开了别人的不美好了。这样的回避不是怯懦,也不是虚伪,而是大气和智慧。

  人际交流的目的,就是要愉悦别人和愉悦自己。朗朗乾坤之下,没有谁会逼着我们必须跟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打交道。问题仅仅是,我们是愿意选择美好还是不美好?

  人生那么短,我们还是选择与美好共舞吧。

把自己和别人分开

  人生如棋。棋盘上的胜与负、荣与辱、喜与悲,的确是人生或亮或暗的色彩的折射。

  假如我们把目光放到棋盘之外,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些人在看棋,情况会怎样。观棋不语的真君子,当然也是有的,但喜欢支招的人也不会没有。有一些人,自己不愿下棋,就只想看棋,还喜欢出主意、做评论。

  对于下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处境。如果支招的人支的是一个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臭招,你当然可以不照他的去做,但是,你会想这样可能会得罪他;如果支的是一个好招,也会有问题,因为照他的做了,那是你下棋还是他下棋?最后是你赢还是他赢?总之,在有多嘴的人在旁边的时候,你的棋会下得一塌糊涂,结果不管是输是赢,你都会觉得难受。

  我们再进一步设想,如果有一个人总是在很多人支招的环境中下棋,突然有一天,那些人都不见了,他需要独自一个人面对对手,会怎么样?可能的结果之一是,他走每一步棋之前都犹豫不决,走完每一步棋之后都想,如果别人看到我这样走,是不是会说我走错了呢?

  我们说,这样的情形是,他把别人装进了自己的心里,使别人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使别人成了自己的行为的评判者,很多的时候,甚至是最高的评判者。

  这种情形,就更象是人生了。

  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人群中。完全不顾及别人的看法,那也会有问题。但是,对更多的人来说,问题恰恰在于过分地顾及他人的看法。[中华励志网]一切他自己的事,小到表情、衣着、购物,大到职业、择友、信念等等,他都会不自觉地想,别人会不会批评我或者笑话我?这样的想法如影随形,象一张巨大的、无形的网,把人束缚得难以动弹。

  一个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过多的指责的人,或者说被别人过多地“支招”的人,容易变成一个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不过,成长的过程,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没有人能使时光倒流,没有人能改变过去。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现在和将来。

  改变的办法是,把心里的别人认出来,然后把自己和别人分开。棋是自己在下,人生的路是自己在走,别人的话可以听听,但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事,自己都应该是最高评判者。

  在你分开了自己和别人,在你真正成了自己的最高评判者之后,不管有没有看棋的人在那里喋喋不休,对你都没有什么影响了。只有这样,你也才能真正能够承受如棋人生的失败、羞辱和悲伤,也才能真正以一个完整的人的身份,享受胜利、荣誉和喜悦。

  只有自己担当了一切的棋局,才有意思;只有自己担当了一切的人生,才有是真正有价值的。

生活中的自我激励

  假设:自己满怀信心通宵达旦的一个项目,结果被老板Cancel了,你是否会用胃的饱张来冲淡这种失落感?或许你会说,没那么严重吧,不过找人发发牢骚而已。是否想过,这种牢骚的堆积会导致情绪低落?这时,有人给你鼓励会是最好的安慰剂,如果没有,就需要自我激励了。下面是Psytopic为您推荐的几种自我激励方法。   

  如果您处在逆境——   

  那么,从事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会是建立自信的最好方法。什么才叫“有意义”呢?就是能让自己感觉到“我有价值”的工作,比如心理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老师。很多人会羡慕老师的工作,而其中的压力只有老师自己明了,在压力之下容易产生挫折感,这时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工作:你将自己的所知传授给那些对此无知的学生,使他们获得了成长,这就是你的价值。比如销售员,你通过推荐产品使客户获得了便利,这不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吗?当然,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感,不妨试试看下面的几个小步骤,它们是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推荐了4个简单的小动作,能给您的低潮带去一些激励。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相信你会对PSYTOPIC同样感兴趣,网址是Psytopic.com 这是Psytopic的指纹密码:aHR0cDovL3d3dy5wc3l0b3BpYy5jb20v,您可以凭这个指纹在google搜索到我们的网站。

  1.抓住空当,磨炼你的热情。

  即使一天只有15分钟也好,每天花一点时间在自己最喜欢的兴趣上,比如利用上班前和另一半吃顿早餐;晚饭后整理阳台的花花草草;或上网和计算机玩15分钟的围棋。如此会让你更容易找回对工作的热情。   

  2.写下让你感到骄傲的努力。

  准备一张小卡,每天至少写下3件让你感到骄傲的事情。这里指的不是你今天又接到一笔多大的案子,而是当你已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准备简报,即使最后提案并没有通过,也应该写下来鼓励自己。如果你真的想不出来自己到底做了哪些努力,或许可以找个值得信任的同事帮助你。   

  3.准备一个“奖状”公布栏。

  在家里找一个你每天最常经过的一面墙,挂上一个小小公布栏,把所有能够展现自我价值的“奖状”都贴在上面:比如说辛苦设计的提案报告封面;被老板称赞的一封email;或是生日时同事合送你的干花。每天经过看一眼,你就能吸收它带给你的正面能量。当然也要记得每个月更新。

  4.专注于如何解决问题。

  停止任何负面的、责备自己的想法,专注于如何解决问题。或许在电话或计算机旁贴一个禁止标志,可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负面的思考中。   

  Psytopic的方法:对自己说出“我很重要!”,一开始可以小声地说,然后声音逐渐放大,你是否感受到自己心脏的激烈跳动?你将热血澎湃。   

  另外,如果您是忙碌的上班族,在午休时或者下班后,留给自己十分钟的安静时间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在这十分钟里,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比如喝喝咖啡、逛逛书店,或者在忙碌的人群中,悠然自得的释放一下。   

  如果您处在顺境——   

  那么,还是让我们先看一则笑话吧:一个美国人到德国去旅游,德国一家旅游公司派了一条名叫“业务员”的狗作向导。这条叫“业务员”的狗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带领美国人游遍德国,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年后,美国人再次来到德国,来到这家旅游公司还想找那条叫“业务员”的狗作向导。旅游公司的负责人说,原来叫“业务员”的狗,已经改名叫“经理”了,如今他什么也不会,只会蹲在角落里冲别人汪汪大叫……   

  这个笑话有很多种解读,Psytopic借此想表达的是:流水不腐。Anais Nin曾写道:”沉溺生活的人没有死的恐惧”,自以为长命百岁无益于你享受人生。大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假装自己的生命会绵延无绝。惟有心血来潮的那天,我们才会筹划大事业,,将我们的目标和梦想寄托在 “虚幻岛” 的汪洋大海之中。直面死亡未必要等到生命耗尽时的临终一刻。事实上,如果能逼真地想象我们的弥留之际,会物极必反产生一种再生的感觉,这是重新塑造自我的第一步。   

  下面就会有很多种方法,Psytopic从网络搜集了一些和读者分享:   

  1. 离开舒适区:不断寻求挑战激励自己。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适区。舒适区只是避风港,不是安乐窝。它只是你心中准备迎接下次挑战之前刻意放松自己和恢复元气的地方   

  2. 调高目标: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发你的想象力,目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   

  3. 撇开一些朋友:对于那些不支持你目标的 “朋友” ,或者和你一样沉沦的朋友,最好敬而远之。你所交往的人会改变你的生活。与愤世嫉俗的人为伍,他们就会拉你沉沦。结交那些希望你快乐和成功的人,你就在追求快乐和成功的路上迈出最重要的一步。对生活的热情具有感染力。因此同乐观的人为伴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人生希望。   

  4. 内省: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待自己。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危险。不妨把一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通过自我思考来建立自己的形象。   

  5. 制作危机:危机能激发我们竭尽全力。无视这种现象,我们往往会愚蠢地创造一种追求舒适的生活,努力设计各种越来越轻松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生活得风平浪静。当然,我们不必坐等危机或悲剧的到来,从内心挑战自我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源泉。圣女贞德(Joan of Arc)说过:”所有战斗的胜负首先在自我的心里见分晓。”

自我激励、自我肯定、自我超越,了解心理暗示

     “暗示”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生活环境优越还是生活条件艰苦,也不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青少年儿童,或者不论是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经常使用“暗示”,或暗示别人,或接受别人的暗示,或进行自我暗示。  

    在“暗示”的过程中,从暗示的具体内容、方式不难判断出暗示者的心理状态。比如,积极的心态,则会给予他人以积极的暗示,像热情、激励、向上、开拓进取、策划成功等等,使他人得到的不仅是暗示本身,而且是得到了温暖,得到了战胜困难的力量。反之,消极的心态,则会使他人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如冷淡、泄气、退缩、萎靡不振等等,使他人承受的不仅仅是暗示带给的痛苦与压力,而且还会波及到他人。以消极的暗示形成“污染源”,受暗示者蒙上精神污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信誉暗示、情境暗示、表情与动作暗示等构成的暗示形式,都会起到它该起的作用。 例如语言暗示,一句激励他人成功的话语,就是“好言一句”,会让人感到“三冬暖”的;给人一句泄劲儿的话,就可是“恶语伤人”,会令人觉得“六月寒”的。语言暗示,可以使人际关系融洽,也可能使人际关系受到伤害。又如,表情、动作的暗示,一个斜视的目光,一个撇嘴的动作,难免就会使接受暗示者感到受了污辱;一个用食指指尖指人的动作,就会是显示出暗示者的素质低下;某人面部表情僵硬,就可能使他人感到不悦。长此以往,心境不佳,消极冷淡的表情积淀下来,不仅影响自己、影响他人,还会因此形成某种不良心态甚或导致某些生理部位的病变。  

    每个人接受“暗示”的程度不同,有些人容易接受“暗示”,有些人对“暗示”反应则不敏感。通过心理学家对不同人群的分析,认为以下四类人群较易接受“暗示”:

  1、年龄大的特别是老年人,女性更易接受某些暗示,像广告宣传、消费行为尤其是物质消费方面的暗示,更能吸引女性。 2、人在疲倦时,容易接受某些暗示,正像利用心理催眠术那样,使人们在不自觉中接受某种暗示。 3、社会经验缺乏的人,容易接受暗示。 4、独立见解差的人,容易接受暗示。

  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丰富知识,不断地提高素质,不断地磨炼意志,不断地独立思考,就会识别抑制消极的暗示。   

     当然,在接受暗示、施之暗示、自我暗示之际,我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不断地提高素质,不断地磨炼意志,不断地独立思考,这样就可以识别抑制消极的暗示。 尤其是自我激励、自我肯定、自我超越等自我暗示非常重要,只有在行动中,相信自我,我能行,就会克服困难,就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