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人生的电梯吧!成功是没有捷径的

  在纽约有一座很有名的帝国大厦,相信很多读者都曾经听说过,或是在电影上看到过。这座帝国大厦营建的时间相当的久,而且有一半的时间是用在建造地下层的部分。

  同样的,在台北的新光摩天大楼,相信有读者也曾经到它的顶层参观、俯看整个大台北。但是在它落成之前,当时经常路过台北火车站的朋友,一定觉得相当奇怪:为什么这栋大楼要花3年左右的时间在打地基的工程上?等到看到如此高的大厦盖起,成为台北的新地标时,当初的疑惑便都清楚了:万丈高楼平地起,愈高的大楼,需要愈稳固的基础。

  成功没有捷径,它需要脚踏实地。近年来几乎年年居畅销排行榜前几名的作家林清玄谈到自己的写作时说:“我是个农夫的儿子,家里世代务农,在农家就有一个体会:每年只能收成一次,但天天都得下田工作。而作家的精神也是如此,这也是我给自己的规范。”20年来,他不断地写作,从未间断。我想不只是作家,从事每一种行业,都应该学习农夫的精神,每日耕耘,时候到了,总会看到收成。

  我曾经到过关国的首都华盛顿,华盛顿有个重要的地标,就是华盛顿纪念碑,许多观光客都会到这边来游玩。

  当时我看到很多人排队在等电梯,但同时也看到有一些人走楼梯上去。这时候,领队就问我们说:“你们要搭电梯还是走楼梯上去?”他也告诉我们,走楼梯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反而比较快。“那么我们爬楼梯吧!”于是我们全体非常积极地爬楼梯上去。等我们参观完、爬完楼梯下来时,看到很多人还继续在队伍里苦苦等待,因为等电梯的人大多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上去。

迎接机遇之神,你是否立即开了门呢?

  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机遇之神来到一个小村庄,想给贫苦的人们送来好的机遇。

  他一家接一家地去敲门,但没有一户人家给他开门,因为他们在犹豫,害怕前来敲门的不是天使,而是魔鬼。但正是在他们犹豫的刹那间,机遇之神却悄悄地溜走了。

  第二天,人们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一个个懊悔不已:为什么自己没有开门,没有抓住机遇之神呢?

  是的,一个人的一辈子,其紧要之处也就那么区区几步,升学、就业、择偶、结婚……在这些过程中,真能让你深夜披衣开门的机遇也不会很多,因为机会之神不会经常莅临。

  那么,在积蓄力量勇于拼搏的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抓住机遇,并把它变成成功的跳板,否则,我们就会坐失良机,耽误人生!

  当机遇之神悄悄光顾你家门庭的时候,你是否立即开了门呢?

人生智慧:天堂与地狱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在半夜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总是抱怨睡不着,因为有件事一直在纠缠着他:前段时间他认识了一个女朋友,他挺喜欢她,可是随着交往的深入,他心里反而不痛快了,原来他的女朋友在认识他之前,曾与另一个男朋友相处了六年。他正在考虑与她结婚,但越想越觉得受不了,越想越感到委屈:六年啊……

   我知道这家伙把自己的思维逼进了一个死角,他也明知道是个死角,可还是一鼓作气不依不饶地要往里面撞,就像一只扑火的可怜的飞蛾,拼了命要在灯光那儿折腾。他知道这是自我折磨,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他每天被这样的念头纠缠,不发疯才怪。

   摆脱这种痛苦的途径完全取决于自己。人会失去乐园?看了一本好书以后才有所领悟。书名叫《生命意味着什么》,是杰出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写。他说,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面的观念。他随着引用了弥尔顿《失乐园》中的一句名言:“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那个深夜打电话给我的朋友,就是在自己意识的作怪之下,把天堂变成了地狱。本来,他找到了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女朋友,应该很快乐才对,他本该感谢命运给他的恩赐,但他偏不这样想,而是念念不忘她的过去。这无异于给自己的命运打了一个死结。如果不解脱开来,他永远得不到幸福。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残缺。悟出这一点的往往不是我们所谓健全人,而是一些身有残疾者,比如,中国作家史铁生,从20岁左右就被“种”在了轮椅上,多年以前他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个人都是残疾人,因为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都有无法实现的愿望,所以都有残缺。还有,那个充满了人生智慧的心理大师阿德勒,他就是一个患过小儿麻痹的人,也是个残疾人。

   想起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笑话,题目就叫《完美主义者》,说是一个人落水,被人救上来以后,他不为劫后余生而庆幸快慰,却为丢失在水中的草帽叹息。完美者是跟快乐绝缘的。完美主义者,得到了一个好听的名词,却付出了惨重的心理代价。我真想对每一个人说:永远别渴望去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因为他们总是一心一意要把天堂变成地狱。

人生,忍着忍着

  人生的隧道

  记得非常非常清楚,那一天早上,在印度的新德里,旭日透过了薄薄的窗帘,在旅舍的桌面上铺陈出一片金黄的温柔。桌上搁着一张大大圆圆好像锣鼓一样的印度煎饼,我一边慢慢地以手撕食,一边闲闲地翻阅新德里当天的报纸。正当我双眸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地浏览着大大小小的标题时,一则不算瞩目但感觉上惊心动魄的新闻忽然紧紧地攫住了我的目光。

   新闻的内容是:有一名印度人,受不了极端贫穷的折磨,躺在火车轨道旁边,将一条手臂僵直地搁在轨道上,让呼啸而来的火车硬生生地将他的手臂碾断,以此增加日后行乞的“价码”。

   读毕,冷汗涔涔而下。

   为了饱腹而进行残酷至极的自我戕害,世间还有比这更为悲惨的事吗?这样一种“苟且图存”的方式,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不堪啊!

   最近,我看到新加坡接二连三地有人跳地铁轨道自杀,唏嘘慨叹之余,不禁回想起多年前在印度旅行时读及的那则新闻,两相比较之下,蓦然发现:在轨道上自断手臂者,不管有多少值得非议的地方,我们还是不得不同意,他那种“好死不如赖活”的心态,的确显示了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坚强”。

   自杀者往往有一千零一个结束生命的“好”理由,而每一个自杀者都坚信自己已经走上了“不得不死”的绝路,就在这种自以为“转圜无路”的盲点上,他亲手撕毁了到“地球村”来旅行的那张价值连城的“单程票子”。然而,一切的一切,并未如他所料地画上句号,反之,他在阳间留下了一大笔永远无法偿还的“感情债”,不论他上天还是入地,这一笔“债务”都会沉沉地压在他背上,让他难以超生。

   过去,在一所中学教书时,我曾经碰上两宗学生自杀的惨事。年轻的生命无声陨灭固然叫人扼腕叹息,然而,更令人心碎的,是学生父母整颗心被撕裂而鲜血直淌的痛苦。看到一点一点含辛茹苦地拉扯大的孩子在转瞬间灰飞烟灭,那种锥心蚀骨的痛,是终身难释的。

   我曾经几次到日本去旅行,坐长途火车,常常得经过很长很窄的地底隧道。有些隧道,一丁点儿亮光也没有,让人在恍惚间产生了一种恐怖的错觉,以为自己不慎掉进了“死亡幽谷”,那种比死还要绝望的黑,好似要无休止地延伸到一个长长的、没有尽头的地方,这种错觉着实令人不寒而栗。可是,不管隧道有多深、多长、多黑,火车迟早会来到隧道的出口,然后,一圈圆圆的、灿烂的亮光,就静静地伫立在出口处。我从来、从来就不曾碰到过没有出口的隧道。

   人生,也是一样的。所有的伤痛、挫折、失意、失败,都只是“黑暗隧道”的一部分,咬紧牙根,忍、忍忍、忍忍忍;忍着忍着,然后,你便会豁然发现:一切的苦难,犹如落进泥土里的雨一样不留痕迹。抬头望天,啊,一片蔚蓝。

人生中的恐惧,正眼看它,正面迎它

  “不要因为怕水,你就永远不去游泳……”有一次我在澳洲的一个漂亮饭店里,看着善泳的朋友们在阳光下嬉戏,忽然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涌上心头。

   我刚刚告诉他们,我怕晒黑,所以我不想下水。

   天晓得我多想钻进水里去。 我想,我是有点怕水没错。念高中时,体育老师规定不游十五公尺绝对不让我毕业。我在游泳池里奋斗了两个暑期,才以十五公尺的烂成绩过关。我不会换气,也不敢在水中睁开眼睛,一掉进水中我的脑海里就想到“淹死”两个字。

   阳光溅在他们水滑滑、光亮亮的肌肤上,他们像海豚一样骄傲地嬉戏着,而我,其实只是并不想躲在没有阳光的阴影里看着他们的快乐而已。

   我是个懦夫。

   如果我没有学会游泳,我一辈子要躲着这幅景象。

   “那就好好去吧!就算你上辈子是铁达尼号的殉难者,这辈子也不该那么孬种。”我对自己说。 大概在一个月后吧。朋友邀我到一个温泉度假中心,我鼓足勇气下水了。

   我发现我没自己想像中那么烂,但我不敢游到水深的地方。

   “试试看,”这位朋友和蔼地对我说,“让自己没顶,看会不会沉下去!”

   “你说什么?”我还以为他这个游泳高手故意整我。

   我试了。他说得没错,在我们意识清明的状态下,想要沉下去、摸到池底还真的不可能。真是奇妙的体验!

   “看,你根本淹不死。沉不下去,为什么要害怕呢?”

   我上了一课,若有所悟。从那天起,我不再怕水,虽然目前不算是游泳健将,但游个五百公尺是不成问题的。

   人生中有不少潜藏的恐惧,有的是因自己的怯懦而产生,有些是外力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所加诸的阴影,但如果我们不正眼看它,正面迎它,而只想处处躲它,我们终会发现,地球真是圆的,世界还真的很小,我们的心无处可逃。 

为了不“out”,要努力,直到“ok”为止

  前阵子保姆收拾姥姥的抽屉,发现有个小本写满了数字和“ok”,“out”。

  问姥姥才知道,原来是打麻将的账本,“ok”是赢了,“out”是输出去了。

  姥姥解放前在教会学校学过英文,那时候她是个盼望着自己有双皮鞋穿的女中学生,容貌极美,美到人人都说像金枝玉叶、电影明星、大家闺秀。但实际上她只是个寄居在亲戚家读书的穷丫头,虽然自己觉得自由得像小鸟要飞了一样。

  出身温州世家的外公,爱上了什么也不懂的姥姥,然后把她娶进门,做了一个20岁什么也不懂的新妇。

  姥姥糊涂,糊涂到怕切菜刀不快,为了试刀用大菜刀切自己的手指。然后血流满地,自己举着手指往医务室跑,身后跟着三个一样惊慌失色,哇哇大哭的孩子。

  家里一切大事有外公。

  外公去世前,对姥姥说:“我要走了,给你留下点东西,希望你自己能过得快活些。以后,也没有人管你打麻将了。”

  姥姥快活么?子女都不在身边,一个人她尽力了。她贪嘴,偷偷吃作为糖尿病患者应忌口的一切好吃的,可是她吃过什么后又总说“马马虎虎”;她爱漂亮,每次出门都要梳妆打扮,照很久镜子,家人朋友从国外带来的化妆品、衣服、小首饰,她却经常送人,乳腺癌手术后少了半边胸,妈妈做了假胸送给她,她也不用;她年轻的时候会拉风琴,老了80岁开始学钢琴,考过钢琴一级,上了报纸电视,号称还要继续攻二级,又撂下了———依旧打她的麻将,也只有打麻将的时候,她才永远生龙活虎。

  杨德昌的《麻将》里说:“每个人都不知道他想要什么,都等待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所以做错了也不用埋怨自己,可以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但其实,打麻将的时候,恰恰是要知道自己要什么,出了错牌自己担着。牌品见人品,打麻将时的姥姥,是最认真、最精明、最爽气的姥姥,要什么清清楚楚,出了错也不埋怨任何人———包括自己。

   麻将一圈一圈转下去,“ok”或者“out”,流转如流年。

   《马太福音》里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能进天国。”姥姥是个老小孩,是我暗藏心底的榜样。

   就是这样,在生活里,一圈一圈麻将打下去,为了不“out(出局)”,要努力,直到“ok”为止。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真是蠢得一无是处!”大街上,一个母亲在恶狠狠地教训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原因是那小孩走得离她远了些。这位母亲在说这些话时,嗓音大得足以让附近过往的行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而受到训斥的小男孩只好默默地回到母亲身边,低垂着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

   这只是短暂的瞬间,然而有时候,正是这短暂的瞬间却会长久地在人们心头萦绕。有些话,也许只是说话人随口说出的,对他本人并不意味着什么,然而这些话对其他人,尤其是听话者,却往往能产生无尽的影响。“真是蠢得一无是处!”也许会长久地在听话人的耳边回荡。

   我认识一个叫马尔克姆·戴尔凯夫的职业作家,现在已经48岁了,在过去的24年的作家生涯中,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最后从他那里,我听到了一则关于他自己的真实的故事。

   戴尔凯夫说,小时候他是个非常胆小害羞的孩子,几乎没有朋友,也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什么事也做不了。1965年10月的一天,他所在中学的英语老师———布劳斯太太给全班的同学布置了一道作业,她要求学生们去读哈波·李的小说,然后在小说的结尾处用自己的话续写一段文字。戴尔凯夫回家后认真完成了作业,然后交给了布劳斯太太。现在他已记不起当初他写的内容和布劳斯太太给他的分数了,但他仍清清楚楚记得,并且永远不会忘记布劳斯太太在他的作文本里的空白处写的那四个字———“写得很好!”这四个字,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我读到这四个字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我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将来我能做什么,”戴尔凯夫说,“直到读了布劳斯太太的评语,我才找到了信心。那天回到家后,我又写了一则小故事,这是我一直梦想着去做却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之后,在读书的业余时间,他又写了许多小故事,每一次他都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交给布劳斯太太。而布劳斯太太对这些稚嫩的作品则给予了鼓舞人心的、严肃而又真诚的评价。“她所做的一切恰恰是当时的我所需要的。”戴尔凯夫说。 zhlzw.com 中华励志网

   不久,他被学校的报纸任命为编辑,这使他信心倍增,同时视野也开阔了。由此,他开始了自己成功而又充实的一生。戴尔凯夫坚信,如果没有当初布劳斯太太在他的作文空白处写的那四个字,那么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在第30届中学同学聚会时,戴尔凯夫回到了当初所在的学校并且拜访了已经退休的布劳斯太太。他向布劳斯太太诉说了当初写的那四个字对他一生的影响:正是那四个字给了他信心和勇气,他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他还告诉布劳斯太太,在他的办公室里,他曾经接待过一位年轻姑娘,这位姑娘每天学习到深夜就为了得到一张中学的学位证书。现在她拿着证书来到他面前,寻求他的帮助与建议,因为他是个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从布劳斯太太那里得到的信心与勇气又传递给了这位姑娘,现在这位姑娘已经成为一名作家,并且成了他的妻子。

   布劳斯太太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戴尔凯夫说:“在那一刻,我想布劳斯太太同我一样意识到是她自己给予了我和我妻子深深的、永久的影响力。”

   “真是蠢得一无是处!”

   “写得很好!”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人生,在拥有时牢牢抓住,永远不要放下

   周末,我见了两位久未谋面的朋友。

   一个约我在以前常去的小酒店会面。那天晚上,她喝得酩酊大醉,像个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曾经有个男孩子非常爱她,她也很喜欢他,但她不能确定他是否是那个注定要厮守终生的人,不知道是否有更令她动心的爱在未来的岁月里。所以,她总是若即若离,她从来不说爱他。就这样过了两年。后来她对男孩子说:“再给我一年时间,我们分开试试,也许时间能让我把感情看得更清楚。到时候,我也许再也不会离开。”

   这一年里,她经历过很多事情和感情,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不同的嘴脸。她突然明白,原来当初那个人真的是她生命中的至爱。于是她决定回去,告诉他她再也不想离开。

   可是,那个男孩子已经恋爱了,在她离去的这段时间,另一个女孩子以自己的柔情和温婉俘获了他的心。

   面对泣不成声的她,男孩子叹了口气说:“你不能认为一个人会永远在这里等待,因为在等待的过程中,没有人会知道发生什么事。”

   ……

   另一个是大学时的同窗,工作只一年,他好像变了很多。形容颓唐,怨气冲天,全没有了大学时意气风发的样子。

   大学毕业找工作时,由于我们学的专业很冷门,加上每年毕业人数不断攀升,所以有一种走投无路、四处碰壁的感觉。

   他却幸运地找到了一家很有名气的外企。机会很偶然,那家公司来学校联系事务,向他问路,顺便聊了两句,知道他做的是有关大豆纤维方面的课题,而公司恰巧需要一个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就让他去面试。然后很快便通知他签约。

   同学们都很羡慕他。但那时离毕业还早,找工作的浪潮才刚刚开始,他总想再观望一番,看看是否有更好的机会。公司屡次催他去签约,他都借故拖延。

   挤在蜂窝一般的招聘会里,几次下来,他虽然备受打击,但因为已经有了“垫底”的工作,所以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焦头烂额。

   两个月以后,看看再无更好的机会了,他主动向公司打电话,请求签约。但那边的答复是:见他没有签约的诚意,已经从外地招来人员。 [小故事,大道理-百度知网]

   这一下他蒙了头,这个时候再找工作,已经非常困难了。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去了南方一个小城,下到了工厂的车间,工资少、劳动强度大不说,关键是看不到发展前途。

   倘若进了当初那家公司,作为专业方面的技术人员,恐怕已经出国接受培训了,境况肯定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他心头的懊悔和郁闷可想而知了。

   ……

   我不知道如何来安慰他们。世间的失意总是如此,外人的劝慰不过是隔靴搔痒。但我也因他们的不快而不快,所以周末的时候,我便游荡到附近的音像店,打算买几张影碟回去看,借此阻断连绵的思虑。

   架子上一排排的VCD、DVD碟片很多,但真正引起我兴趣的却不多。我漫无目的地翻看着,忽然发现了一张艾尔·帕西诺主演的片子。艾尔·帕西诺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我打算买下这张碟片,就把它抽出来,横放在摞成一排的其他碟片上面。我的想法是,手里拿着碟片不方便再去翻看,先把它放在这儿,挑完了其他的再来拿,说不定有更喜欢的东西在后面呢。

   等我翻完所有的碟片,发现还是原来那张最想买,可是过去拿时,已经不在架子上。那一刻有一种被人横刀夺爱的感觉,我叫起来:“咦,谁拿了我选好的碟片?”

   付款台前的一个男人抬头看了我一眼,又看了一眼货架,明白了,扬扬手中艾尔·帕西诺的碟片:“是这张吗?”

   我伸手去拿:“是的,我选好放在那里的。”

   他把手往后一撤:“我已经买下了。”

   我生气地说:“这是我先选好的!”

   “可是你放下了,”他说,“假如你特别喜欢、珍惜这张碟片的话,你就会像我一样牢牢把它拿在手里,而不会随便把它放在那儿了。”

   我说:“但是……”

   “没有但是,”他说,“你本来有机会得到它,可这并不表示它必然属于你。要知道可能还有别人喜欢它,你一旦放下,别人就有机会拿走。”

   然后,他笑了,把碟片塞到我手里说:“还没付钱呢,既然你也喜欢,就让给你。不过,姑娘,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让的,你得明白,你要喜欢一样东西,就牢牢抓住,别放下,说不定放下就是失去。”

   当我再次拿到这张碟片,而他转身离去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世间的失意多在于得失之间,不管爱情、事业还是生活中细微的小事,得而复失和失而复得好像总是主导我们情绪的轴心。假如你不想在失去时懊悔,那就在拥有时牢牢抓住,永远不要放下吧!

生命感悟:不要急!

  我先听到声音———尖锐刺耳的汽车刹车声。随即见到有辆车显然失控,朝着我和四岁的独生子直冲而来。

   我们当时站在人行道上等候过马路,那辆大黑车在离我们两三米处冲上了人行道,这情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没有撞到我们。”我记得我当时这样说,却又好像没什么把握似的。然后我弯腰紧紧搂住儿子。

   “妈,那车差一点就碰到我们了。”儿子兴奋地说,手上还拿着那天早上在幼儿园折的纸猫。

   那车这时已经停住,我走过去,看见车上坐着个60多岁的妇人,双手仍然紧握着方向盘。

   “你没事吧?”我问她。

   “有人切到了我前面,”她说。

   我打断她的话,说也许我们晚上都应该祈祷感谢上天。

   从那天起,至今我已在院子里种了一百多株鳞茎植物,例如蝴蝶花、番红花、水仙花等等,都是早春开花的,一位爱好园艺的朋友称之为“与未来的合约”。

   我已经再告诉丈夫我爱他,也已经写了三张早就该写的纸条。我还用心思索过生活中所要冒的种种风险,细想过为什么我们总是匆匆忙忙。

   那个几乎撞死我们的女人当时毫无疑问正匆匆忙忙。很可能她当时正在加速,要抢在交通灯转红之前冲过路口。

   我也并非无过,我和独生子当时站在人行道上,是因为我想节省两分钟,打算就在那里跑过马路,而不多走半条街到路口的交通灯那里去。结果我几乎送掉了两条命。

   如今我已经决定不再匆忙,慢下来,想想春天,想想院子里的花,还有我们的生命,一切都有限但都应该有它的意义,不能忘记我们与未来的合约。

   这次事件后的那个星期日,在教堂里,我们所唱的赞美诗引起我内心的共鸣:“请让我们了解生命有限,让智慧在我们心中长存。”

人生智慧:下一次

  童年时,我曾进入到北京隆福寺的毗卢殿,仰望过那精妙绝伦的藻井,一瞬间,也曾闪过念头,那就是下次再进去时,要把家里那只手电筒拿来,好看得更真切一点。但后来我再不曾进去过。到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整个隆福寺,包括那毗卢殿,那奇妙的藻井,那毗卢大佛,那两侧殿壁上的天龙八部,统统陨灭,没留下一丝遗痕,“下次再去”,往哪里去?

   关于隆福寺藻井无比珍贵的知识,是父亲传授给我的。我在青春躁动期,对父亲时有敌意,有次,父子冲突起来,竟不是父亲打了我,而是我给了父亲一拳。那回究竟是为什么而冲突,我一点也记不起来了,只记得,当晚我就悔恨不已,决定第二天一早就跟父亲认错道歉,但第二天我从床上爬起,父亲却早已去上班,我就对自己说,下次吧,下次如果再犯下这种错误,一定及时认错道歉。以后的几天,我咬紧牙关,见到父亲只低头吃饭,或做功课,不去跟他眼光接触。母亲当然一直在责备我,但也没有强迫我认错。时过境迁,我们父子间仿佛都把这件事忘记了。长大后,我长期不在父母身边,每次探亲见到父亲,我总会在某种情境下,忽然忆起那次的大不孝,想弥补性地认错道歉,那样的语句已经涌到喉头,却又觉得当时父亲正慈爱地跟我闲聊,他那脸上的皱纹,更像是织成的蛛网了,重提旧事似乎并不得体,下次吧,下次再见到父亲一定要把这多年的欠债彻底偿清!但并没有那样的“下一次”,忽然哥哥从四川打来长途电话,告诉我父亲突发脑溢血,不治仙去。

   关于隆福寺,关于毗卢殿藻井,关于殿壁上的天龙八部,关于童年时期我的荒唐,还有当年的父亲和母亲,邻居和同窗,我都作为素材,写进了长篇小说《四牌楼》里,这是我这么个卑微的写作者,一生所能写出的,自己觉得不枉来到这个世界,不枉执笔成文,不枉印出书来流布,那么一个自珍的敝帚。这本书里集中了这些素材的那一章《蓝夜叉》,2005年春天出了法文本。2000年我曾为这个法文本,在巴黎跟译者戴鹤白和出版者安博兰进行过很认真很详细的讨论,那回还趁机去游览了法国周边几个国家,我特别喜欢卢森堡的峡谷风景,站在那跨越峡谷的长桥上,美得润眼熏心的山林古堡仿佛在劝我留下别走,我对自己说,下次还要来这里,一定的!但几年过去,年岁已逾花甲,最近我把历年旅游所拍摄的照片,拣出好的,扫描进电脑储存起来,国内国外,许多美景值得流连,但真的要“下次再见”吗?扪心自问,从经济上考虑,特别是从余生有限考虑,如果再出游,所选择的会是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类似卢森堡峡谷那样的旧游之地,“下一次再去”,说说罢了。

   一个灵感闪过,电话铃忽然响起,接完电话,俗世俗事令人心烦,下次再写吧,但几天后竟再点不起那灵感的火花,哪里有“下一次”?即便有“下一次”,也不是那错过的“下一次”了,“这鸭头不是那鸭头,头上哪讨桂花油”,《红楼梦》里史湘云随口吟出的谐语,里面实在蕴含着很深的玄机。“下一次”是一个借口,也是留一个想念,是人生一瞬之决定,也往往是人生永远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