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歧途,才能留下足迹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被问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什么答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快告诉我呀!”明可夫斯基支吾了一阵,怎么也说不明白,便索性拉起爱因斯坦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他们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对,歧途!”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只有新的领域和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从此,一种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的三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在他刚刚26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启发了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其实,在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各式各样的“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等待着人们踩出新的脚印。

学会把目光看向诱惑之外

  大学同学顾平毕业后在一家小公司得到了一份工作,经过两年拼搏,他从一般职员被提升为副总经理。就在前途一片光明时,顾平却突然辞职去了南方,当顾平在南方的一家跨国公司做着一名小职员的消息传回家乡后,同学和朋友都为他惋惜不已。

  转眼五年过去了,春节期间的同学聚会上,顾平突然出现,身份又一次改变,已经自己开了一家资产近千万元的公司。有人感叹当初顾平辞职的果断和远见,更多的人都询问,当初是什么让他那么义无反顾辞职,漂向他乡的?顾平说,当初触动他改变的是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

  沙丁鱼们是大海中身体瘦小的鱼种,每每遇到鲸,沙丁鱼们就拼命地逃,鲸就张大嘴巴在后面追。沙丁鱼们离海滩越来越近,只盯着猎物的鲸根本没有注意这些,当浑然不知的鲸发现海滩,因为速度太快,想停下来已经迟了,在惯性的作用下,鲸庞大的身躯已经冲上海滩,沉重的身体陷进海沙中,无法游动,最终死亡……置鲸于死地的不是沙丁鱼,是沙丁鱼之外的海滩。

  每个人都会遭遇诱惑的沙丁鱼。学会把目光看向诱惑之外,才能够避免跌进致命的陷阱,才能够看到更多的机会。

  不要只盯着沙丁鱼,沙丁鱼之外有海滩,更有辽阔的大海。

从点滴做起,把平凡的事做成伟大

  一则园艺所重金征求纯白金盏花的启事,在当地一时引起轰动,高额的奖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但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能培植出白色的,不是一件易事。所以许多人一阵热血沸腾之后,就把那则启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晃就是20年。一天,那家园艺所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热情的应征信和1粒纯白金盏花的种子。当天,这件事就不胫而走,引起轩然大波。

  寄种子的原来是一位古稀老人。老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爱花人。当她20年前偶然看到那则启事后,便怦然心动。她不顾8个儿女的一致反对,义无反顾地干了下去。

  她撒下了一些最普通的种子,精心侍弄。一年之后,金盏花开了,她从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选了一朵颜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次年,她又把它种下去,然后,再从这些花中挑选出颜色更淡的花的种子栽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在20年后的一天,她在那片花园中看到一朵金盏花,它不是近乎白色,也并非类似白色,而是如银如雪的白。于是,一个连专家都解决不了的想要飞得高先要脚踏实地问题,在一个不懂遗传学的老人长期的努力下,最终迎刃而解了。

  偶然的、意外的机遇在工作、人生和社会中实在是少之又少,它们所起的推动作用也并不大。大胆地冒险有时能碰上好运气,人生有时能得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勇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牛粪呢,他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点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它足够的力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又吃了更多的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的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从树上射了下来。

  这个故事说的是什么道理呢?就是牛屎运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留在那里。

  只有专心致志、认真刻苦地训练才能造就真正的自己。那些成就非凡的大家并非根本不在乎日常的基本功,认为这是区区小事,不足挂齿;相反,他们总是于细微之处用心、于细微之处着力,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渐入佳境,出神入化。

  画家尼切莱斯·鲍森画画有一条准则,即凡是值得做的都应该做好,力求完美。他的一位朋友威格尼尔·德·马韦尔在他晚年曾问他,为什么他在意大利画坛获得如此高的声誉,鲍森回答道:“因为我从未忽视过任何细节和小处。”

  伟大来自平凡。许多伟大的事业或成就都是这样通过不经意的小事不断的积累而来的。人类社会如此,大自然也是如此。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内心深处,有一个坚定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百合却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终于,整个山谷都开满了洁白的百合。几十年后,人们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山谷,欣赏百合开花。后来,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由一粒百合花的种子成就一个“百合谷”,它们所依靠的力量就是积累。

  对于工作也是如此,平时非常普通平凡的工作,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就能够取得很大的成绩,以促使我们走向成功,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寻觅那最后一线生机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一架美军飞机由于机械故障迫降在太平洋上,机上3名飞行员乘坐一艘充气的救生筏逃生。

  在经历了死里逃生的短暂兴奋后,他们陷入了新的困境中。他们随身携带的食物和水最多只能支撑3天,更要命的是,他们没有指南针,没有地图,谁都知道,这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意味着什么。

  有限的食物和水很快用完了,求生的本能迫使他们想出各种办法应对所面临的威胁:没有食物,他们钓鱼充饥;没有水,就收集雨水解渴。就这样,靠着这种最原始的生存方式苦撑着,他们在海上漂流了一个多月。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面前依然是无边无际的海水,获救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这时,两名飞行员奇怪地发现一名同伴在用手指蘸着海水品尝,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尝上一两口。“可怜的埃里克,如果你实在渴得受不了的话,这里还有一点儿水。”一个同伴有气无力地说。

  埃里克淡淡一笑说:“不,我在试着寻找生机。”

  又是几天过去,奇迹还是没出现。无边的海水无情地吞噬着他们求生的信念,把他们折磨得越来越虚弱。两个同伴对获救已不抱任何幻想,他们显得很平静,慢慢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只有埃里克还在倔强地重复着那件似乎毫无意义的事。

  一天,在尝了海水之后,埃里克忽然兴奋地大叫起来:“我们有救了,我们快到陆地了。”

  “埃里克,你是不是在说梦话!”“不,他已经疯掉了!”两个同伴同情地看着他。

  “不不,我没疯,我很清醒。”埃里克激动地说,“从昨天开始,我发现海水的味道没有以往那样咸了,现在这里的咸味更淡了,这是河水把它冲淡的缘故。伙计们,我们有救了,附近就是陆地!”

  终于,一路尝着海水,他们在第三天到达了大河的入海口。凭着埃里克不屈的抗争,他们得救了。

  身处绝境,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认命,而是在绝望的边缘顽强地寻觅出那一线生机。

一天四十八小时

  只要你愿意,你的一天将是四十八小时,而不是二十四小时。

  时间就是上帝给你的资本。命运之神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不多不少;但成功女神却是挑剔的,她只让那些能把24小时变成48小时的人接近她。下面就是她的助手时间使者透露出来的成功秘笈:

  1、直奔主题
  聪明人要远离琐碎,保持焦点。由于我们一次只能踏上一条船,“船”的选择便显得格外重要。为此,经济学家告诉我们,要保持焦点: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一个时期只有一个重点。西屋电脑公司总经理迪席勒办公室门上的标语是:“不要带问题给我,带答案来。”

  2、80/20原则
  要把精力集中在最出成绩的地方,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只要你细心地总结一下,你就会发现:你得到的80%的帮助来自于你20%的朋友,与此同时,你投入的80%的精力却只得到20%的收益。我们常常是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花在并不很重要的地方。一位年轻的推销员售油漆时,头一个月仅挣了160美元。他仔细分析了他的销售图表,发现他的80%收益来年历20%的客户,但是他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于是,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跃的36个客户重新分派给其他销售员,而他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不久,他一个月赚了1000美元。他从未放弃这一原则并最终成为这家公司的主席。

  3、现在就做
  当一位企业巨子被问到“成功的秘诀”时,他只说了四个字:“现在就做”。拖延或日推迟开始是大量时间被浪费的主要原因。许多人习惯于“等候情绪”,也就是花费很多时间以“进入状态”,却不知状态是干出来而非等出来的。记往,栽一棵树的最好的时间是20年前,第二个最好的时间的现在。

  4、“不得不走”
  不要被无聊的人缠住,也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逗留太久。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只有学会说“不”,他才会得到真正提自由。成功的人大多是有个性的人,他们敢作敢为,敢于说“不”。他们的心里有一个闹钟,当“不得不走”时,它就会及时地响起。他们懂得限制时间,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脱口秀明星拉瑞·金说:“我发现在生命中得到的愈多,不论是职业上或金钱上,你就可以挑选得愈挑剔,我现在已经没有非去不可的午餐了。”

  5、避免争论
  在这个“共生的时代”,宽容的心态与合作的意识会使人如沐春风。宽容的人会本能地避免争论。因为无谓的争论,不仅会影响情绪和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到头来往往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说的越多,做的越少,聪明人在别人喋喋不休或面红耳赤时常常已走出了很远的距离。有经济头脑的人,不仅与人为病况,而且总是尽可能地配合别人,比如开会守时、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因为他深知,你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别人就有理由耽误你的时间,一个人的不自觉会导致很多的人不自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6、成本观念
  经济学非常讲究成本。对待时间,就要像对待经营一样,时刻要有一个“成本”的观念,要算好账。在生活中有许多属于“一分钱智慧几小时愚蠢”的事例,如为省一元钱而排半小时队,为省两毛钱而步行三站地等等,其实都是极不划算的。在国外,给小费有时是为了赢得时间。在经济学中,休闲也是有成本的,它的机会成本就放弃了工作所能带来的收益。因此成功人士十分推崇积极休闲,因为“不同的歌声会带来不同的心情”。在他们看来,积极的休闲应该有利于身心的放松、精神的陶冶和人际的交流,比如打羽毛球、看体育比赛、踏青、去图书馆、参加文化沙龙、听讲座、写作以及知心朋友间的聊天等都很有好处。

  7、精选朋友
  朋友也要精选。多而无益的朋友是有害的,他们不仅会浪费你的时间、精力、金钱,也会浪费你的感情,甚至有的朋友会危及你的事业。要与有时间观念的人和公司往来。而恋人的选择则更要谨慎,因为爱人是一生的事情,合适的恋人会不自觉地成为你的“爱人同志”,不仅使你的生活浪漫而温馨,更会使你的追求富有意义并充满动力。一份真实而美丽的感情会为你节约时间,并使你有勇气面对现实、迎接挑战。

  8、巧用电话
  要尽量通过电话来进行交流,沟通情况,交换信息。打电话前要有所准备,通话时要直奔主题不要在电话里说无关紧要的废话或传达无关主题的信息与感受。要善于利用现代办公设备为自己服务。许多食物和表格都可以借助电脑,提前予以格式化,用时则只需几分钟就可输出。一封节日贺信可与电子邮件同时发给许多人。

  9、集腋成裘
  生活中有许多零碎的时间很不为人注意,其实这些时间虽短,但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做一些事情。比如等车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下一步的工作,翻翻报纸乃至记几个单词。成功不是摸大奖,它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需要心平气和的等待。

  10、提前休息
  在疲劳之前休息片刻,既避免了因过度疲劳导致的超时休息,又可使自己始终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好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节约时间的要素,“没时间休息的人,早晚会有时间生病的。”

  11、花开花落
  不要固执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把问题记不来,让潜意识和和时间去解决它们。这就有点像踢足球,左路打不开,就试试右路,总之,尽量不要“钻牛角尖”。切记,你放不开的事情会吃掉你越来越多的时间,直到你放开它为止。

  12、学会速读
  约大多数书籍并不值得从第一页开始逐页细读,一般而言,一部三百页的图书有二十页可取的就很不错了,我们任务就是把有价值的这部分内容“检索”出来。在这个信息时代,速读的能力或日迅速抓住要点的能力已显得十分重要。读书如此,“读人”也是如此,你必须很快甄别出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时间克星。

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

  一个俄国男孩16岁打定主意要加入克格勃。他跑到列宁格勒的克格勃办事处,一位官员告诉他,他们只收大学毕业生和复员军人,大学毕业生最好是学法律的。男孩决定报考列宁格勒大学的法律系,以便日后加入克格勃。

  大学入学考试时,柔道教练力举他去报考列宁格勒金属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根据他的成绩,他可以免试被保送,还能免服兵役。

  柔道教练特意约见了男孩的父母,父母听了也有些动心,原先支持他考大学的想法开始动摇。于是他们一起做孩子的工作。

  小男孩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训练场上,教练劝他,回到家,父母也劝他。

  但是这个男孩太想加入克格勒了,他说:“我就是要考大学,就这么定了……”

  “万一考不上,你就得去当兵。”

  “没什么可怕的。”他坚定地回答,“当兵就当兵”。

  服兵役将会推迟加入克格勒。但总的来说,并不妨碍它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

  后来,这个男孩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列宁格勒大学法学系,毕业后加入了克格勃,他的人生由此跨入了一个决定性的新阶段。他就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普京的经历让人想起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说过的一句话:“命运不是运气而是抉择;命运不是思想,更重要的是去做;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命运不是放弃而是掌握。”人生旅途中,我们总会面对许多关口,每一个关口都需要做出自己的抉择。如果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和准则,随波逐流,那永远也达不到理想的彼岸。

  命运是动词,唯有掌准生命之舵,才能驶出花开之境。

心若在梦就在,永远不要轻言放弃

  詹姆斯·卡梅隆是世界影坛最引人瞩目的导演之一,有趣的是,在陌生人眼里,他更像一个卡车司机。20世纪50年代,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奥兰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电气工程师。也许是受父亲言传身教,他从小就在工程机械方面展示出非凡的天才,甚至设计出了微型潜水器。中学时,他们举家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洲,自然而然,上大学时他选择了物理系。

  谁也没想到,卡梅隆疯狂地迷上了科幻电影,简直无可救药,他梦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拍出奇幻无比的科幻电影。慢慢地,他对枯燥的物理再也提不起兴趣,现实与梦想的矛盾让他无所适从,学业渐渐荒废,最终辍学。回家后,卡梅隆做过机械工、卡车司机,但心中的电影梦一刻没有忘却。他开始在家里捣腾各种电影器材,甚至在客厅里铺上了摄影机滑轨,由于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自然是洋相百出。电影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妻子不理解,把他当作疯子,最终弃他而去。

妻子没了,最后连工作也丢了,因为沉迷于电影,卡梅隆几乎一无所有,但他全不在乎,因为他的世界只有电影。几年后,他自筹资金,自制模型,拍出了一个10分钟的科幻短片。正是这部短片,让他真正叩开了电影的大门,他的才华得到好莱坞一个制片人的赏识,将其招入公司。卡梅隆如鱼得水,从最初的特技设计渐渐做到导演。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拳脚之时,却遭了当头一棒。25岁那年,他去意大利导演了第一部电影,但是拍摄完成后,制片方欺负他是没有名气的新人,竟然不准他参加影片最终剪辑,卡梅隆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又一次失业,他失去了经济来源,变得一贫如洗,梦想似乎越来越远,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他必须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做出选择。执着的卡梅隆没有屈服于生活压力,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自己写剧本,制作自己的电影,一定要让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后悔。仅仅依靠透支信用卡,他窝在昏暗的小屋里,全身心投入了剧本创作。

  可是老天并不同情弱者,虽然他绞尽脑汁,剧本却毫无进展,他在焦虑与彷徨中度日如年。祸不单行,一场大病又趁机袭击了他,独在异国他乡,孤立无助,贫病交加,加上前途渺茫,他开始噩梦连连。一天晚上,他又在噩梦中惊醒:一个来自未来世界的机器人,手拿怪异的武器,满世界追杀自己,眼看已经无路可逃……当他满头大汗地醒来时,欣喜若狂,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剧情吗?他立即把这个离奇的梦境记了下来。据此,他创作出第一部科幻电影剧本,命名为《终结者》。卡梅隆把剧本卖给了好莱坞制片商,价格只有1美元,条件是,必须由他自己全权导演这部影片。

  以后的事情众所周知,该片获得空前成功,卡梅隆名声大振。随后,他又创作了《终结者》续集、《真实的谎言》等影片,不仅自己功成名就,而且成就了另一位好莱坞巨星、美国加州现任州长——阿诺?史瓦辛格。而卡梅隆的巅峰之作《泰坦尼克号》,更是创造了电影史上的神话,不仅空前绝后地狂扫世界影坛,收获17亿美元票房,而且一举囊括11项奥斯卡金像奖!这一纪录至今无人能破。颁奖典礼上,卡梅隆手握小金人喜极而泣,近乎疯狂地高喊:“我才是世界之王!”(《泰坦尼克号》中的台词)

  不可想象,假如卡梅隆在贫病交加之时,放弃了电影梦想,那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更是世界影坛的巨大损失。世上从来没有偶然的成功,也不会有一帆风顺的道路。既然选择了梦想,便只顾风雨兼程,哪怕身后袭来寒风冷雨,也要全心投入。当你感到最困难的时候,可能就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永远不要轻言放弃,心若在梦就在!

心跳与心跳之间的奇迹

  由于患有诵读困难症,他小的时候,字母的形状以及单词的拼写在他眼里经常是颠倒着的,以至于他难以正常读写。

  他的“与众不同”不仅常常引来同学们的嘲笑和戏弄,甚至连老师也经常叹息他是弱智。同学和老师的歧视极大的伤害着他的自尊心,他常常感觉自己是那样的渺小,几乎渺小到仿佛不存在一般。在这种严重的心理重压下,他每天最渴望做的事情是想办法逃离学校,一个人去公园玩。一天,他躲在公园的草丛里,看着地上爬来爬去的蚂蚁,想到这些蚂蚁无处安家,他找来一个个木片给蚂蚁搭建了小小的“家”,还给蚂蚁们做了桌椅等家具,甚至还给蚂蚁做了鞋和帽子。当他看着蚂蚁们在他做的“家”内爬来爬去,他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喜悦。那以后,他开始迷恋起微小事物。

  日月更迭,随着成长,他的诵读困难症虽然已经慢慢消失,但他对微小事物的迷恋却越来越重,微雕似乎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他的职业。

他50岁的一天,他突然萌生了将伦敦的劳埃德大厦仿制到大头针上。虽然他的微雕技艺已经磨练了几十年,但在大头针上雕刻,并追求微雕与实物比例一致,这就对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显微镜下每次手部颤抖都像地震一样,这让他的这次尝试更多了挑战。为避免手发生颤抖,他每次下刀都要在心跳的间隙进行。最初,因为掌握的时间不够准确,刻刀刻下去常常会引发一场“地震”。但他却毫未动摇自己的信念。他在一次次“地震”中总结着经验。

  终于,他学会在下刀前让自己心境平静,也越来越准确的掌握了每一次心跳之间的间隙。创作正式开始了,他开始在由人造白金和铂特殊制作而成的大头针针尖上雕刻。因为劳埃德大厦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微雕仿制品的每一点细微的瑕疵都可能导致艺术上的贬值,他每一刀刻下去都是异常的谨慎小心。

  4个月后,他终于在一根大头针针尖上刻出一坐”劳埃德大厦”。劳埃德大厦的设计师、著名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看后赞不绝口,连连感慨:”我用显微镜反复看了几次,才确信没被自己的眼睛欺骗。如此微小逼真又细节丰富太神奇了。”不久前,在英国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这件被雕刻在一枚大头针针头上、仅有一粒砂糖大小的劳埃德大厦复制品拍出9.4万英镑高价。

  这个在大头针上雕刻劳埃德大厦的人是英国举世闻名的微雕大师威拉德·威根。

要放弃努力,肯德基老头

  他静静地埋伏在草丛里,思索着。他研究过小女孩的习惯,知道她会在下午两三点钟从外公的家里出来玩。为此他深深地痛恨自己。尽管他的日子过得一塌糊涂,可他从来没有过绑架这种冷酷的念头。然而此刻他却借着屋外树丛的掩护,躲在草丛中,等待着一个天真无邪,长着红头发的两岁小姑娘进入他的攻击范围。这是漫长的等待,使他有时间去思考。或许哈伦德从前的日子都过得太匆忙了。

  他父亲是印第安那州的农民。去世时他才5岁。他14岁时从格林伍德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涯。他在农场干过杂活,干得很不开心。当过电车售票员,也很不开心。他16岁时谎报年龄参军——而军旅生活也不顺心。一年的服役期满后,他去了阿拉巴马州。开了个铁匠铺,不久就倒闭了。随后他在南方铁路公司当上了机车司炉工。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以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18岁时娶了媳妇,没想到仅过几个月时间,在得知太太怀孕的同一天又被解雇了。接着有一天,当他在外面忙着找工作时,太太卖了他们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

  随后大萧条开始了。哈伦德不会因为老是失败而放弃。别人也是这么说的。他确实努力过了。

  有一次还是在铁路上工作的时候,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但后来放弃了。

  他卖过保险,也卖过轮胎。他经营过一条渡船,还开过一家加油站。都失败了。认命吧,哈伦德永远也成功不了。

  此刻,他躲在弗吉尼亚州若阿诺克郊外的草丛中,谋划着一次绑架行动。他观察过小女孩的习惯,知道她下午什么时候会出来玩。可是,这一天,她没出来玩。因此他还是没能突破他一连串的失败。

  后来,他成了考宾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要不是那条新的公路刚好穿过那家餐馆,他会干得很好。接着到了退休的年龄。

  他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到了晚年还无以为荣的人。幸福鸟,或随便什么鸟,总是在不可企及的地方拍打着翅膀。他一直安分守己——除了那次未遂的绑架。

  出于公正,必须说明的是,他只是想从离家出走的太太那儿绑架自己的女儿。不过,母女俩后来回到了他的身边。

  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都过去了。而他却一无所有,要不是有一天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还不会意识到自己老了。那天,哈伦德身上的什么东西愤怒了、觉醒了、爆发了。

  政府很同情他。政府说,轮到你击球时你都没打中,不用再打了。该是放弃、退休的时候了。

  他们寄给他一张退休金支票,说他“老”了。他说:“呸。”他气坏了。他收下了那105美元的支票,并用它开创了新的事业。

  今天,他的事业欣欣向荣。而他,也终于在88岁高龄大获成功。

  这个到该结束时才开始的人就是哈伦德·山德士。他用他第一笔社会保险金创办的崭新事业正是肯德基家乡鸡。

不可能的事

  1485年5月,哥伦布到西班牙去游说:“我从这儿向西也能到达东方,只要你们拿出钱来资助我。”当时,没有一个人阻止他,也没有人相信他,因为当时的人认为,从西班牙向西航行,不出500海里,就会掉进无尽的深渊,到达富庶的东方,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是,在他第一次航行成功,第二次又要去的时候,不仅遇到了空前的阻力,而且还有人在大西洋上拦截,并企图暗杀他。至于原因,非常明确,因为沿这条航线绝对能够到达富庶的东方,他再去一回,那儿的黄金、玛瑙、翡翠、玉石、皮毛、香料,就会使他富比王侯,不可一世。

  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做起来越顺当。这一道理,在哥伦布死后就被人遗忘了。直至500年后,在华尔街上,才被一位名叫巴菲特的美国人发现。

  1973年,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认为,曼图阿农场的股票能够复苏,有的甚至认为,曼图阿不出3个月就会宣告破产。然而,巴菲特不这样看,他认为,越是在人们对某一股票失去信心的时候,这只股票越可能是一处大金矿。果然,在他以15美分的价格买入10000手之后,不到5年,他就赚了4700万美元。众所周知,现在他已是紧排比尔·盖茨之后的大富翁了。

  哥伦布所发现的那个道理,前不久又被一个人发现。他是法国的一位小男孩。这个小男孩7岁时,创办了一个专门提供玩具信息的网站。当时,没有一个人把他放在眼里,没有一家同类的公司与之为敌,也没有哪家行业工会来找他签订行业约束条款。他们认为,那个网站只是一个孩子的游戏,成不了什么气候。谁知结果却出人意料,这位小男孩不仅把网站做大了,而且在他10岁时,就通过广告收入,成了法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

  越是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的事,越是有可能做到。这话确实很有道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必然谁也不去关注,谁也不去设防,谁也不去攻击;再者,不可能实现的事,一般都没有竞争对手,第一个去做的人正好可以独自乘虚而入。

  另外,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的事,肯定是十分困难、甚至是难以想像的事。因为太难,所以畏难;因为畏难,所以无人问津。不但自己不去,甚至认为别人也不会问津。可以说,世界上真正的大业,都是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的,在人类一步步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过程中,不可能的事,一件还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