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位生物学家有幸拍到一组精彩镜头。有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落在沙地上准备觅食时,潜伏在沙地里的蛇猛地窜了出来。鸟儿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由于力量有限,蛇依然攻击不止。鸟儿一边躲闪着蛇信,一边用爪子继续拍击着蛇的头部,其落点分毫不差。在鸟儿拍击了1000多次后,蛇终于无力地软瘫在沙地上,再也动不起来了。
这种鸟儿和蛇的力量是悬殊的,它甚至还没有一只麻雀飞得高。生物学家唯一的解释就是,这种鸟儿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终于掌握了一套对付蛇的办法,那就是瞄准蛇头的一个点,不停地去打。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有把目标集中到一点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而成功者则把目标集中到一点,并锲而不舍地走到最后。由此看来,只要能把目标集中到一点,哪怕力量微小,但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
分类目录归档:作文
一事无成
朋友在MSN里说,最近情绪低落,觉得自己三十多岁了,一事无成。
我有这样一种朋友,我几乎每天都在网络上“看见”对方,我们的电话号码也都一直存在对方的手机里,但往往很久才彼此问候一次。我们不是叽叽喳喳交头接耳的那种交往,可是一旦需要帮忙而向对方有所请求时,对方总是二话不说,两肋插刀、慷慨相助,义气得像是每天“鬼混”在一起的兄弟一样。
也许是因为不喜欢黏腻的人际关系,我发现我大多数的朋友都属于这种。
我很珍惜这样的友谊:不是因为任何利益而维持的关系,淡得像是随时可以断掉、却神奇地维持着的关系,干净纯粹得让人无法置信。
我的这位朋友便是这样的朋友,然而他的坦白让我的思绪在电脑屏幕前停滞了几秒钟。
如果他也算一事无成,那么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无所事事的流浪汉了。
我在网络公司里认识的他,但他现在在电子产业,问他为什么去,他说:“想看看人家在干些什么。”在知名上市电子产业公司工作,年薪上百万,有一位相交多年的女友。工作之余,因为兴趣而经营一个在线游戏的网站,在虚拟世界里呼风唤雨。
就像我上面说的,我们不细细琐琐地讲个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单就我所知道的这些,他怎么可能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
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的感慨,却仿佛可以明白他的感慨。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张蓝图,也许不那么美丽炫目,但却是自己真心想要的东西。蓝图的细节未必那么明确,但却可以精准筛选不符合的现状:你也许说不上来自己要什么,但却知道这些不是自己所要的。
于是,只要手里捧着的全不在蓝图中,就不等于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到,等于一事无成?
可是这种“一事无成”的事实,偌大的世界里常常就自己一个人知道,别人看到的是怀抱着好多好多东西的我们,却看不到藏在这些东西背后的我们脸上偶尔闪现的孤独与落寞。
只要对生命投入美德,生命是否就会回报幸福?只要努力让自己追上、搭上这班火车,是否就可以确保到站的时候,有个心爱的人会来迎接我们、善待我们?
也许会,也许未必,又或者更多人会跟你说:别傻了。
于是许多的人选择把忧伤、痛苦以及日渐褪色的梦想深深埋在心里,在自己的位子与角色上一日一日如常地活下去,给身边的人安宁,给这个世界规律,给太阳日复一日地升起与落下,安稳妥当地陪伴。
人生赢一点,输一点,总是有人这么说。
人生,有可能全部是我们要的吗?分毫不差的?要什么有什么?那些宣称自己真的一切照自己蓝图去走的人——倘若那是真的——会不会也终究要付出一些什么,一些是当初无法预料、也是他们不敢说出来的?
我想,无论蓝图最后是被皱巴巴地塞进了抽屉里或被遗忘的某处,又或者好好地摆在自己的眼前,一天一天一点一点地落实与实现,只要没有任何借口与遗憾,应该就足够了吧?
无论是赢得多一点,还是输得多一点,即使感觉一事无成都没关系,只要你在你所身处的情境里,没有打算拿什么借口来搪塞,没有打算每天抓着人倾诉抱怨,我想,那其实真的就够了。你安于你所在的状态,挣不挣扎、奋不奋发、妥不妥协,都是你的决定,这样,未尝不是另一种怡然自得的走过生命的方式?
被机会打败
我刚开始当记者时,台湾有一项“盘石奖”,专门颁给表现杰出的中小企业,奖励新创公司。拿到盘石奖是很大的荣誉,有机会被媒体大幅报道,知名度瞬间打开,对做生意很有帮助。
但是,得到盘石奖的企业,在两三年后倒闭的比例很高,荣誉一夕之间成了诅咒。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花了几个月时间去了解,才找到答案。那些得奖的企业,都经过许多指标筛选,体制不错,但规模不大。正因如此,他们在经营上都小心,对应收账款管理和现金流的控制严格把关,这是小公司的生存之道。
原来,得奖之后,由于媒体报道,许多潜在客户知道有这家公司,就来找他们做生意,订单一下暴增,老板笑得合不拢嘴。接下来,便是赶紧采购备料,扩大生产,以如期交货,但问题也接踵而至。首先,他们的安全库存得增加,以备客户紧急下单;其次,货出之后,转为应收账款,货出越多,应收账款越多,应收账款天数也拉长。其中收不回款的金额也跟着增加。
这些订单暴增的企业,从账面上看都是业绩又创新高,营收和获利都很好,但实际只换来一堆库存和应收账款,银行户头里的现金全付给供货商还不够,月底该发的工资也不知到哪里筹。最终落得“黑字倒闭”(相对于赤字倒闭)。与其说他们输在财务和现金流控管不佳,不如说是被机会打败。
用减法思考,而非加法,如同英文谚语“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是创业家该时刻提醒力行的道理。
小福
小福是个弃儿,好心人捡到他,把他送往儿童福利院时,破被子堆里的他,骨瘦如柴,右侧的上下肢都萎缩得像柴棍。小福好不容易长大,为了尽量少麻烦别人,一直控制食量以及大小便的次数,才20多岁,查出直肠癌晚期……
小福聪明,用一只手学会了打字、复印、桌面排版,喜欢国画,尤擅牡丹,还自学英语,能用英语与外宾交谈。有位名叫艾米的美国女士来福利院,与小福一席谈后,深深被这位“勇敢而羞怯”的年轻人吸引,认他做了干儿子。
在美国妈妈的努力下,小福被世界残疾人联合会吸纳为会员,并以亚洲地区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在丹麦召开的残联会议,还受邀出席丹麦国王的晚宴。患癌症后,艾米接他去美国治疗,奇迹般康复,并见到美国总统……
你也许会说小福够幸运的,但我想说的是小福带给我的震撼。
对于身世,小福说:“我从小就是这样,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身世。我从不探究,我觉得追究身世没有意义。”
对于命运,小福说:“艾米确实给我带来很多改变,但我不认为她改变了我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不是别人能改变的。我从艾米那里学到了两样东西,一是怎样更乐观地对待生活,二是要更多地为别人着想。”
对于残疾,小福说:“什么是残疾?如果一座楼没有楼梯,你们能上去吗?不能。所以如果没有楼梯这个工具,健全人也是残疾。我们需要的只是工具,让我们更方便地生存。”
小福羸弱的身体所蕴涵的彻悟,许多尽我们一生都无解的终极困惑,小福似乎是上天的使者,专门派来启发我们。
只要你肯用心,遍地都是财富
世上从来不缺少财富,只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眼光从何而来?只要你肯用心,遍地都是财富。
假如你是“的哥”,在医院门口看见两个人同时向你招手,一个手里拿着药,另一个手上拿着脸盆,你会接哪个上车?可能有人会说,当然是就近原则,谁离得近就让谁上车。上海有个“的哥”叫臧勤,他说应该接手上拿脸盆的人,理由很简单:手上拿药的人多半是小病小痛,不会跑到离家太远的地方去看病,而拿脸盆的人一定是住院的,路程通常会更远,同样是拉一趟客,收入却相差悬殊。
臧勤被称为“神奇的哥”,他在上海开了17年出租车,原本默默无闻,直到几个月前,他遇到了一位特殊乘客,才广为人知。
一天中午,臧勤在上海美罗大厦门口接到一位乘客,车子刚起步,他就跟乘客热情地聊了起来,“终于被我守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肯定路程不短。”乘客一愣,自己的确要去机场,“你怎么知道?”他说,“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睡衣的人可能去机场吗?机场也不会让他们进去啊……”乘客不由得兴致大增,请他继续往下说。
臧勤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在人民广场看到三个人在前面招手:第一个是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中间是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穿羽绒服的青年男子,手上还提着笔记本电脑。我毫不犹豫地把车开到了羽绒服面前,那人上了车也觉得奇怪,说你为何放弃前面两个不接,偏偏开到我面前?我说,第一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中间那对情侣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羽绒服竖起大拇指说,你说对了,我去宝山。
“我做过精确统计,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算上油费和各种费用,平均每小时的成本为34.5元。如果上来一个10元的起步价,大约要开10分钟,加上每次载客之间的平均空驶时间7分钟,等于是我花了17分钟只赚了10元钱,而17分钟的成本价是9.8元,不划算,20元到50元之间的生意性价比最高。”乘客听得瞠目结舌,五体投地,心想今天遇上了奇人,这哪像个出租车司机,成本竟然精确到了每分钟,分明就是个成本核算师。
说话间车子已到了机场,乘客下车时,特意留下了他的电话。那位乘客名叫刘润,是微软中国公司全球技术支持部的部门经理,事后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臧勤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不久后,刘润邀请臧勤为微软公司的50名员工讲了一堂课,45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了8次。“神奇的哥”臧勤由此成名,先后又接受了多家企业的讲课邀请。
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臧勤每月的收入是8000元。刚开始,几乎所有同行都认为臧勤在吹牛,他又没有三头六臂,每天也得吃饭睡觉,收入怎么可能如此悬殊?有人专门到出租车公司查了他一年的营业纪录,才不得不信。臧勤把开出租车当成了事业来做,每天都仔细观察,用心总结,久而久之便练就了火眼金睛,空载率极低,效率自然比别人高出许多。
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臧勤是当之无愧的“的哥”状元。“神奇的哥”其实并不神秘,不过是做事比别人更用心,仅此而已。世上从来不缺少财富,只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眼光从何而来?只要你肯用心,遍地都是财富。
从沙漠中走出的奇迹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有一个小村庄,处于沙漠的腹地,常年干旱。刮风的时候,卷起的黄沙铺天盖地。水,成了当地人朝思暮想的期盼,先人为这个村子取了一个和水有关的名字:泊江海。然而,期盼终于未能变成现实。由于沙漠的面积不断扩大,当地人不得不离开家园。沙进人退,在泊江海早已不是新鲜事。
如今那里却变成了一个木材生产基地。奇迹,是如何产生的呢?
为了防风固沙,人们想尽办法。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号召老百姓种沙柳。沙柳是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极少数沙漠植物之一,杨树、柳树等大径木砍伐掉以后,三五年之内再也长不起来,而沙柳则在第三年及时平茬。把长大的沙柳砍掉,之后不用再管它,新的沙柳就能很快长出来。
人们发现,除了防风固沙,沙柳还是既经济又环保的木材。沙柳是制造纤维板极好的材料,泊江海便建起了人造板厂,每年产量8到10万立方米,工厂以每吨240元钱的价格收购沙柳。群众种沙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无垠的沙漠开始被成片的沙柳覆盖。在企业周边方圆100公里内,卖沙柳成了很多家庭最主要的收入。
沙柳还可以用来发电。通过分析,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沙柳含的热量和一般煤的发热量居然是一样的,而且好多次煤还不如沙柳,沙柳简直就是可以不断开采的绿色煤田。今年初,当地建起了以沙生灌木为原料的我国沙漠里第一个生物质热电厂。离电厂不到两公里的地方,是一个甲醇化工厂,电厂每年的全部用水都来自这化工厂的工业废水;生物质发电完成以后,残余的草木灰,是制作钾肥的原料。“废物”从头到尾得到利用,而本身没有产生废物。
最大化的利用,使不起眼的沙柳不仅起到了改造沙漠的作用,还支撑起沙漠里的两个支柱产业。其实,大自然不会亏待人类,即使是沙漠,只要不缺少发现和智慧,奇迹照样能创造出来。
未得到过任何机会的女人
演说家查尔斯•霍布斯经常会在他的演说中引用这样一个故事。100多年前,伦敦住着一位女士,她以给人帮橱为生。生活虽然很艰难,她还是省吃俭用地攒了一点钱,并用这点钱去听了一场演讲。演讲者是一位在当时非常著名的演说家。他的演讲深深地感染了她,也触动了她。演讲结束之后,她并没有立即离去,而是去拜访了那位演说家。
“要能像您这样一生中拥有这么多机会那该有多好啊!”她羡慕道。
“哦,亲爱的女士,”那位演说家问道,“难道您从未得到过任何机会吗?”
“我从未得到过任何机会。”她很沮丧。
“那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演说家问道。
“我在我姐姐开的寄宿公寓里帮橱,剥剥洋葱,削削土豆。”她答道。
“您做这事多长时间了?”演说家追问。
“都已经干了15年了,难熬的15年啊!”
“您工作的时候坐在哪里呢?”
“您为什么问这个?”她感到非常迷惑,“我就坐在厨房最低的一级台阶上。”
“那么,您把脚放在哪里呢?”
“放在地板上啊。”她惊讶地望着演说家。
“那地板是什么样的?”
“是用釉面砖铺就的。”
著名的演说家说道:“亲爱的女士,今天,我要给您布置一项任务。我想让您写一封信给我,谈一谈您对砖的认识。”
女士以自己根本就不会写信为由拒绝他的提议,但是,演说家坚持要她完成这项任务。
第二天,当她坐在厨房的台阶上剥洋葱的时候,目光不禁聚焦在了釉面砖铺就的地板上。她专门跑到砖厂向厂主请教砖头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对于厂长的解释她并不满意,于是,她又跑到了图书馆。通过查阅资料,她了解到,在当时的英国,一共有120多种砖瓦在生产。她还发现了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的粘土层是如何形成的。她已经完全沉浸在她的研究之中了,她的思想也已经被她的研究完全占据了。每天晚上,她都会准时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之后,她按照演说家的要求写信。在这封长达36页纸的信中,她详细地介绍了厨房里地砖的有关情况。令她吃惊的是,不久之后,她就收到了回信。随信而来的,还有她的研究所获得的报酬。原来,那位演说家把她的信拿去发表了!不仅如此,演说家又给她布置了一项新任务:写一写她在厨房地砖下面发现的东西。
女士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厨房撬起一块砖头一看,发现下面有一只蚂蚁。
那天晚上一下班,她便急匆匆地赶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蚂蚁的书籍了。通过研究,她了解到世界上有好几百种各种各样的蚂蚁。有的蚂蚁很小很小,小到可以站在针尖上;而有的则很大很大,大到放在手上都能感觉到它们的重量。为了便于研究,她还专门养了一群蚂蚁,每天都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与研究,她把她研究蚂蚁的发现写成了一封长达350页的“信”寄给了演说家。当然,这封“信”最终也发表了。不久之后,她便辞去了那份帮橱工作,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
直到她去世之前,她几乎游历了所有她曾经梦寐以求要去的地方,而且还体验了许多她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就是那位曾经感叹自己从未得到过任何机会的女人!
麦当劳为什么不养牛
众所周知,麦当劳品牌的创始人克罗克,他以非凡的管理才能,把麦当劳兄弟经营的小餐馆变成了世界快餐的第一品牌,自己也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企业家之一。
但据说,当年从麦当劳兄弟手里买下特许经营权的除了克罗克之外,还有一个荷兰人。
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经营之路。
相比之下,克罗克看起来比较愚蠢。他只开麦当劳店,加工牛肉,养牛的钱都任别人赚去了。
而荷兰人则显得聪明,他不仅开麦当劳店,而且所有赚钱机会都不让别人染指。他投资开办了牛肉加工厂,使加工牛肉的钱也流入自己的腰包。后来他想自己干吗买别人的牛,让别人赚走养牛的钱呢?于是又办了一个养牛厂。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克罗克把麦当劳开遍全世界,而那个荷兰人呢?人们找啊找,终于在荷兰的一个农场里找到了他,他什么也没有,就养了200头牛。
盲目的坚持到底
一对师徒走在路上,一个徒弟发现前方有一块大石头,他就皱着眉头停在石头前面。
师父问他:“为什么不走了?”
徒弟苦着脸说:“这块石头挡着我的路,我走不下去了,怎么办?”
师父说:“路这么宽,你怎么不会绕过去呢?”
徒弟回答道:“不,我不想绕,我就想要从这个石头前穿过去!”
师父:“可能做到吗?”
徒弟说:“我知道很难,但是我就要穿过去,我就要打倒这个大石头,我要战胜它!”
经过艰难地尝试,徒弟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最后徒弟很痛苦:“连这个石头我都不能战胜,我怎么能完成我伟大的理想!”
师父说:“你太执著了,你要知道有时坚持不如放弃。”
ps:当你强行做而又做不到一件事的时候,必然会导致浮躁,你不妨学会放弃,放弃痛苦的追求。很多时候,坚持未必会成功。如果你百般努力却成功无期,你可以选择放弃,换一个活法,会给你带来新的契机,或许你会因此而惬意无比。
“错”出来的成功
美国有一位药剂师,他研究出一种治疗头痛的药。配好药料,准备用水化制成糖浆,没料到一不留神错把苏打水当白开水冲了下去,“糖浆”冒起了气泡。他尝了尝,还别有一番风味。从此,被称为“美国之梦”并长期雄踞世界市场的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就这样因“错”而生了。
体育课上,一个学生被老师点名去跳高。由于当时正在走神儿,这个学生匆忙中奔向横杆,情急之下忘记了老师刚刚讲过的跳高要领,结果是背对着横杆,跃了过去。当他落在沙坑里的时候,同学们哄然大笑。只有体育老师没有笑,他并没有责怪这位同学的跳法错误,相反却鼓励他去练习这种独特的跳高方法。经过几年的训练,他跃过了2.24米的高度,打破了当年的奥运会纪录。背越式跳高技术从此一鸣惊人天下知。
生活中出现错误,这很正常,难能可贵的是从错误中发现成功的契机。换一种思维,从错误中看到成功,那么错误也就成了我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