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一只小狗看见几只老鼠在偷吃主人的粮食,便走了过去。领头的一只大老鼠发现小狗来了,“噌”地蹿上一个与小狗同高的凳子上,对它说:“你别多管闲事……”

  小狗半坐在老鼠的面前,歪着头听老鼠发言,只是听不懂。过了一会,它觉得老鼠的胡须很好玩,就伸出胖胖的爪子去摸老鼠的胡须。

  老鼠觉得小狗冒犯了它的权威,便露出狰狞的面孔,对着小狗的爪子狠狠地咬了一口,可怜的小狗凄惨地逃走了。老鼠们在后面得意地欢呼起来。

  几个月后,小狗长成了大狗。主人经常带它出去捕猎,它因骁勇顽强地与猎物搏斗而得到主人的赏识。

  一天,它又发现几只老鼠在偷吃主人的粮食,便走了过去。这时那只领头的大老鼠见到它过来,对手下说:“你们看我怎么再教训它一顿!”。它“噌”地蹿上与大狗同高的一个椅子上,对大狗说:“你别多管闲事……”

  大狗冷漠地听它说完,伸出它强健的爪子,“啪”地一声把它从椅子上打落下来,一口就咬断它的脖子。

  别的老鼠惊叫着四散而逃。

  世间万物的发展是动态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用一句话提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从前有一个国王,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每天都在动脑筋想着如何让他的百姓们也变得智慧聪明起来,于是他就把全国最著名的学者们请来,要他们把所有的知识编写进12本书里,这样就可以让他的国民每个月阅读一本,12个月下来就可以读完全部,都变得聪明起来。

  但没过多久,国王就发现,人们都在忙于各自的事情,根本没时间读那么多本书,于是,国王又把这些学者们请回来,要他们把这12本书精编成一本。

  按照国王的新命令,学者们费尽脑汁,几经筛选,最后终于编著出这一本书。不过,没多久,这些学者又接到国王的命令,国人还是没时间看完这本书,要他们再度集中,把这一本书里最重要的东西浓缩提炼成一句话。

  最后,这一句话终于被提炼出来啦,不过在全世界有各式版本,比如,在中国,这句话是“织而衣,耕而食”,在美国,在英国、在丹麦,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一句话。不过故事的结尾在所有的国家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问每个读到这个故事的人:如果要你自己将自己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用一句话提炼出来,那会是什么。

  故事的结尾处这样说:也许世界上并没有这样一个国家,也没有这样一个国王,但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许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一个人的一生中充满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及诱惑,所以必须学会筛选与集中,比如筛选出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集中精力先把最重要的这一件做完做好,剩余的时间与精力再尽量解决其它问题;比如筛选出一个月中最重要的事项,一年中最重要的目标项目,一生中最重要的……

要决定何去何从

  一只心高气傲的小狮子听说人是最坏的动物,于是出去找人,想给人一番教训。

  路上碰见的第一个动物有长脸大耳四条腿。“你是人吗?”狮子大声吼道,震得树林的叶子落了一地。

  长脸大耳四条腿的动物垂下头,满嘴白沫口齿不清地说自己是一头驴子,一头倒霉的驴子,被人饿了三天之后还差点被打断了腿,现在逃出来了。“人是最坏的动物!”它要控诉。

  小狮子要替驴子报仇,于是它们一前一后结伴同行。紧接着碰到的动物身上有一个巨大的肿块。“你是人吗?”狮子大声吼道,震落了树木的叶子。

  背着肿块的动物声泪俱下,它当然不是人了,它是被人凌虐得奄奄一息的骆驼。“那儿连撒尿的自由都不给,”骆驼愤愤地说,翻起它的嘴唇,“人是最坏的动物!”

  最后终于碰到了一个两腿直立而行的动物,吹着口哨。驴子和骆驼已经吓得哆嗦,躲到树林里去了。狮子大吼一声:“你是人吗?”震得叶子落了一地。

  那两条腿的动物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个木匠。”

  “哦,不是人。”小狮子有点泄气了,但还是问了一句,“木匠能追兔子吗?”

  木匠说,他不会追兔子,但能做挡风遮雨的房子,如果狮子愿意,他可以马上做一个给它。小狮子骄傲地点点头,木匠卸下背上的工具箱,乒乒乓乓地敲打起来,不一会儿就制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大木盒子。他对小狮子说:“得量身材,请跳进去试试。”

  狮子一跃而入。

  木匠说:“趴下来,把尾巴也收进去。我要试试盖子严不严,透不透气。”

  狮子趴下,把尾巴收进盒里。

  木匠将盖子盖上,四周钉上钉子,敲得乒乒乓乓的,很有力气。那木盒盖得既严密又透气。木匠把木盒连同狮子卖给了马戏团。

  驴子和骆驼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要决定何去何从了,驴子说:“其实跟人在一起,有水喝有料吃,咱们还是跟人走吧?”

  骆驼说:“那些叛逃在外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咱们还是跟人走吧!”

  木匠就把工具箱绑在骆驼背上,骑上驴子,得意洋洋地上路了,吹着口哨。

云端上的爱情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我老了丑了你还会爱我吗?”“我有很多毛病就是不想改,你会娶我吗?”“你会放弃现在的工作到我这个城市来吗?”“你的金钱观是怎样的?”“你会为了我改变你的穿衣风格吗?”

  以上所有问题,都是相亲节目中经常被问到的——怎样回答才不至于在答完之后立刻被灭灯?事实上,至少是眼下,凡是混到相亲节目中的女人,一般都是自信满满的“天鹅”之辈。即便是长相普通的天鹅,也希望自己是被追求的——她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人向她承诺,无论她怎样,他都一如既往奋不顾身地爱她,就像经典歌剧图兰朵公主一样,不喜欢的男人任由她随便砍脑壳!砍得多了,才显出她的金贵。

  民主法制社会,不能随便砍脑壳了,那就换成随便灭灯——问你几个问题,如果我不喜欢你,你怎么回答都是错。你说你是一个勤劳的人,为什么你工作十年,还没有年薪五十万?是你太笨还是情商太低?你说你是一个专一的人,为什么你有过恋爱经历?是你甩了人家还是人家甩了你?爱情与事业,你要爱情,你错了,没有事业拿什么来支撑爱情?要事业,那我嫁给你不等于守活寡?总之,如果她没看上你,你怎么回答都是错的。如果她动心了,喜欢你了,你的答案只要过得去,就是对的。

  相亲之所以有云端上的提问,就是因为这是一种在双方完全没有感情没有了解的前提下,展开的一种交往。除非是一见钟情,否则,总要给一个交往的理由吧?女人需要男人给自己一个理由,说服自己,并且日后也可以让自己以这个理由去说服周围的亲朋好友——我为什么给他留了一盏灯。

  云端上的提问,说穿了,要的并不是正确答案,而是一种“公主感觉”。而能够给女人这种“公主感觉”的,一般又必须是“王子”。条件好的男人,追女人追得越低声下气,越显得有风度;而条件差的男人,则进退两难:死追,让人认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怀疑你追的目的和动机;不死追,人家又会说,你什么都没有,连嘴上抹点儿蜜说点儿不搭本钱的甜言蜜语都不会,难怪女人不喜欢你。所以,云端上的提问,对于条件不够好的男人来说,就比较惨——相当于图兰朵公主里那些被砍了脑壳的男人,你们是炮灰是垫背你们被灭灯的意义就在于衬托戏剧的高潮,而真正的高潮则要等到《今夜无人入睡》的旋律响起。

  “非诚勿扰”中有一期,一个哈佛男,闯关成功到最后,终于有权问为她留灯的心动女生一个问题了,他问她如果中了一千万大彩,她会怎样?那个女孩儿回答了,他就掉头走人了,他的正确答案是那一千万应该做慈善。这是找老婆吗?什么叫夫妻?夫妻是可以有商有量的,我说一千万拿去买房子,你说做慈善,我说好啊,我怎么没想到!只有没有感情的人,才会把找对象当做考试——我就不信当年比尔·盖茨娶老婆的时候,问过老婆这个问题!我也不信如果她老婆当年要是没说做慈善,他就掉头而去!

  最后,说一道至今为止,我所知道的最绝的“云端上的问答”。提问者是梁思成,答题者是林徽因。林徽因的初恋是徐志摩,徐志摩为她离婚,但她却不愿意嫁他,他苦苦追求,她那时的爱慕者众多,都是名流,但最后她决定嫁给梁思成。梁云端上的提问:“这个问题我只问一次,为什么是我?”林云端上回答:“答案很长,我要用一生来回答你。”

魔镜里的公主与王子

  国王有自己的领地、臣民和城堡,就是国王还没有王妃。国王于是叫来了魔术师——一个很久以前就居住在森林里的魔术师。“我想找一个王妃,找一个才貌出众的女人为王妃。事情办成,要多少报酬都行。”

  “好的,让我来找找看吧!”魔术师告辞而去。

  一天,国王到外边去打猎,正在追赶猎物的时候,远处传来了女人们的惊叫声。原来是一群强盗正在追赶几名游客。国王命令手下赶跑了强盗。游客们是在陪同公主旅行途中遭到暴徒们袭击的。公主既文雅又漂亮,国王一见倾心。于是,国王把公主领进了城堡,很快就举行了结婚典礼。国王感到心满意足。

  魔术师赶来对国王说:“陛下看我的本事怎么样?那么,陛下答应的报酬……”

  “什么?王妃的问题,完全是我凭一己之力完成的!”

  “不,一切都是按我的安排进行的。”

  “岂有此理,报酬分文不给。”谁都愿意把功劳看成是自己的魅力的果实,国王当然也不例外。

  “那陛下可就违约了。我要去别的地方,给陛下留下这块镜子作个纪念吧!以后有了龙子龙女,就请陛下把这个赠给他吧。”

  不久,国王有了孩子,是个千金。这位公主实在是长得太难看啦!尽管如此,公主却天天摆弄着镜子——那块魔术师过去留下的镜子。每当公主照镜子的时候,就显得非常快活,架子也膨胀起来。侍从们纷纷议论起来:“公主长得也并不很漂亮,可是竟一个劲儿地倨傲自大。”

  不久,这个谜被解开了。原来镜子里照出来的公主是举世无双的美人。一天,侍从在无意中从公主的身后往镜子里瞧了一下,发现了这个秘密。

  侍从又照了一下自己的脸,并没有什么差别。这个镜子似乎只能把公主的形象照得格外漂亮。侍从们向国王作了禀告。国王咬牙切齿地说:“这肯定是那个魔术师搞的鬼,真是个手段狠毒的家伙。”

  侍从把那个镜子夺了过来,虽然也曾想要把它打碎,但无论如何也打不碎,最后只好把它藏起来。

  侍从又给公主找来了另外一个镜子,可是她只看了一眼就叫喊起来:“这不是真的。”

  因为这个镜子没有照出公主一直看惯了的漂亮的自己。

  公主失掉了赖以生存的快乐,病倒了。经过多方治疗也无济于事。这样一来,就不得不把魔镜再重新拿出来给她了。

  公主的年龄一年一年地增长,即使有来说媒的,可是一见到公主本人就几乎都逃之夭夭了。即使是那些不注重美貌的王子,一旦跟公主交谈过后,也会被她莫名其妙的高傲自大吓跑。

  一天,刚好有一个年轻人在城下路过。守卫一看是一位仪表堂堂的青年,便把他引进城堡。

  国王说:“我想把我家的公主许配给你结成良缘,继承我的家业,但不知你是否同意?”

  “陛下不是在开玩笑吧?”年轻人有些惶惶不安。

  “当然是真的了。公主已经表示同意了。只要你答应就可以了。”

  年轻人就和公主见面了,很高兴地就答应了。转眼间准备妥当,就举行了婚礼。这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个年轻人也是一位王子。

  到此,城堡里的大臣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那么潇洒的王子,为什么偏偏要和这里的公主结婚呢?他们进行着种种的猜测。

  原来这位王子从幼小的时候就接受了一个倒霉的镜子——一个只让他照得非常难看的魔镜。他天天照就以为自己真的丑陋不堪。尽管有时也照过正常的镜子,但王子已经不相信那是现实中的自己了。

  就连大臣们夸奖自己的时候,王子也认为那只是阿谀奉承。这促使他不相信任何人,最后决心一个人出去旅行。

  王子认为这里的国王是在丑陋的自己身上承认了长处。所以,公主即使有些难看,也理应同意。

  就这样,两个人结成了姻缘,各自照着自己的镜子,过着和睦的生活。

瀑布旁的鸟窝

  某地举行了一次现场命题美术比赛,比赛主题是“宁静”。许多画家参加了比赛。比赛组委会从众多佳作中挑出两幅作为一等奖的候选作品。但是,让哪一幅成为一等奖,有很大的争议。

  第一幅作品画了一池碧蓝的湖水,湖水平静得没有一丝波纹,宛若一面天镜。湖的四周是连绵一片的黛色山峰,上空是苍白的落日和铅色的云。整幅作品氛围烘托完美,细节精雕细作,内容紧扣主题,看过此画的人无不翘指称赞。

  第二幅作品也画了山峰,但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天空中,乱云飞渡,还有一道闪电在斜风细雨中明亮地划过。山的一侧,一条瀑布自峭壁顶端飞流直下,水花喷溅,激起一潭碧波琼花。

  观赏此画,人们仿佛能从电闪听到雷鸣,从水流听到水声,从细雨听到风声,这儿绝对不是一个宁静的地方。然而,仔细端详,可以看到在瀑布的后面有一处石缝,石缝间长出一丛灌木,灌木中有一个鸟窝,鸟窝里一只鸟妈妈悄然静卧,风生雨起中不惊不惧,怡然自得,仿佛正听着潺潺雨韵。

  最后,组委会将一等奖给了第二幅画。组委会是这样解释的:“宁静不是说没有人声嘈杂,没有车马喧嚣,也不是说远离凡尘与艰苦的劳作,而是在精神上远离世俗,在闹市中能心静如水,在浮华的现实中也能抽出身来,收获清新与甘醇,散发质朴与新鲜……当今社会里尤其呼唤这样的宁静。”

父亲的心

  前几天看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电视节目,一个心理医生在做狗的心理治疗。这只狗不久前和主人在公园玩飞盘,在飞身夺盘的时候,不小心被另一只狗的前爪抓瞎了一只眼睛。此后,无论主人夫妇和孩子们如何呵护它,它总是反感地远远躲开。

  主人家的成员见原本快乐的狗,竟然变成如此反常乖戾,就更同情它的遭遇,想尽各种方式来表达爱意和同情。结果,狗非但不领情,反而更加厌恶他们,逃避,甚至狂吠。

  狗的心理医生到家里观察,与主人交谈,也与那只瞎了一只眼睛的狗接触,随后他教了主人新的亲近狗的方式。

  一段时间之后,这只狗果然如先前那般快乐、随和起来。主人好奇,便向心理医生问起事情的原委。

  心理医生说,我发现你们家的人,亲近狗的时候都满怀悲怜和歉意,但是,狗却更愿意和家里的猫在一起。因为那只猫不知道狗的遭遇,对它也没有特别关照……狗也和人一样,它不希望人们总在提醒它曾经不幸的遭遇,它的残缺和残废。大家都要学会忘却痛苦。

墙上的洞

《墙上的洞》是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教授程介明先生讲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子没有钱,不能进学校读书,整天在街上游逛。试验者为了探明穷人孩子是否有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便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正好能嵌进一台电脑,洞的高度和孩子的身高差不多。孩子只有触摸,就可以上网,但必须用英文。这一装置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新奇感,大家围拢在一起讨论起来,有的还动起了手。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少数几个人触摸到了门道。两个星期过去了,不少孩子初步学会了用英文上网。三个星期过去了,穷人街上的孩子,你帮我,我帮你,几乎都会用英文上网了。故事后面有三个问题:他们在学校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他们在接受教育吗?回答是“不知道”。他们在学习吗?回答:“是的,他们在学习。”故事简单、浅近、普通,但含义深刻。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孩子有学习的天性,他们渴望学习,关键是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学习是自己的一种建构,建构的基础是已有的经验,建构需要支持性的环境和条件,建构的特征是发生变化;有教师在旁边可能是一种学习,也可能不是一种学习,教师不在旁边,倒可能是一种学习。“墙上的洞”就是要帮助孩子找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对于课堂教学,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绝妙的隐喻:“到哈佛学习,就像是很快帮助我找到了高速公路的入口处。”其实,这个故事也是一个隐喻。它和“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一起,揭示了教学的几个基本要义。第一,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路上行走,但只有在高速公路上才能走得顺畅,也才会很快到达目的地;第二,要走上高速公路,必须先找到入口处,而找到入口处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的结果;第三,寻找高速公路入口处是一种探究、发现、辨别方向和选择的过程,需要能力和合适的方式;第四,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任务在于和学生找到入口处,及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有“带得走的东西”,如此等等。总之,概括起来,这一隐喻揭示了教学的核心问题,即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

河边的雏菊

有一株雏菊生长在一条小河边。河边有一间小木屋。每天,住在木屋里的小女孩都来给雏菊浇水。对雏菊来说,这种生活既甜蜜,又简单。然而有一天,小女孩没有来给雏菊浇水。小女孩一家已经搬走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它想啊,想啊。突然,一片花瓣从它身上掉落下来。风把花瓣吹落到了小河里。“小河!”它兴奋地喊道。从出生到现在,它就看见小河一直在那里欢快地流淌着。它开始把身体往小河的方向生长,但这太艰难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它的身体根本无法长得那么长。而且风也在为难它,经常把它吹得东倒西歪。可怜的雏菊可以看到小河,但就是无法触摸到小河。它只好重新恢复原来的样子。“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己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沉思。突然,它的脑子灵光一闪。然后它开始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它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了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粗壮,开出新的花朵。

趣答

问:“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从四肢走路进化到两肢走路,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答:“可以省一双皮鞋!”问:“为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答:“因为马儿拉屎在后面。”问:超人的内被为什么总是穿在外面?答:穿在里面了,谁知道你是超人。问:最简单的长寿秘诀是什么?答:保持呼吸,不要断气。问:为什么人会怕高,而鸟却不会?答:人知道掉下来是什么滋味,但鸟不知道。问:谁能形容一下恋爱、结婚、离婚的关系?答:恋爱仿佛下棋,全靠算计;婚姻仿佛打麻将,全靠运气;那些反复离婚的主儿,就是因为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