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孟子》卷十二告子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翻译
译文
孟子说:“舜原在历山耕地被尧起用而发展,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建筑工人而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商人中被选拔上来,管夷吾从狱官手下被选拔,孙叔敖从海边隐居时被选拔,百里奚从交易场所被选拔。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要让他的心志受苦,让他的筋骨劳累,让他的身体发肤挨饿,让他穷困,所有的行为不会违背他的行为方式,这就可以摇动他的心灵和磨练他的性格,使他增长才干弥补不足。人经常有过错,才能够改正。心灵被困,思虑被塞,而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上,发出声音,然后才能让人明白。进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制定法律的专家和专门违背君主的谏臣,出国境没有敌国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经常会消亡。这样才能知道人是生在忧患中,而会死于安乐之中的。”
注释
1.傅说:人名,其原在傅岩地方作建筑工人,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为宰相。
2.举:《左传”襄公三年》:“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孟子·万章上》:“时举於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后汉书·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这里用为选拔、举荐之意。
3.胶鬲:人名,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4.管夷吾:即管仲,一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齐颖上(颖水之滨)人。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出身微贱。辅佐齐桓公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5.孙叔敖:人名,楚庄王令尹,原隐居在海边。
6.百里奚:人名,虞国大夫,虞灭后被转卖到楚国,秦穆公听说他有贤才,遂以五张羊皮的代价将他赎出,任命他为秦国大夫。在他的辅佐下,秦穆公成就了春秋霸业。
7.曾:“增”的本字。《诗“小雅”雨无正》:“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楚辞·离骚》:“曾欷歔余郁邑兮。”这里用为增加之意。
8.拂:《国语·吴语》:“而无拂吾虑。”《礼记·大学》:“是谓拂人之性。”《汉书·东方朔传》:“拂于耳。”这里用为违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