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传》,明朝神魔小说,“四游记”之一,作者杨志和(一作“杨致和”),出版人余象斗,疑粗糙删改《西游记》而成。《西游记传》,四卷四十一回,“题齐云杨志和编,天水赵景真校”,叙孙悟空得道,唐太宗入冥,玄奘应诏求经,途中遇难,终达西土,得经东归者也。太宗之梦,庸人已言,张鷟《朝野佥载》云,“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见一人云,‘陛下暂合来,还即去也。’帝问‘君是何人?’对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见判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送迎引导出。”又有俗文,亦记斯事,有残卷从敦煌千佛洞得之(详见第十二篇)。至玄奘入竺,实非应诏,事具《唐书》(百九十一《方伎传》),又有专传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佛藏》中,初无诸奇诡事,而后来稗说,颇涉灵怪。杨致和的《西游记传》,与余象斗的《南游记》、《北游记》,以及吴元泰的《东游记》,合称《四游记》。
第十三回 唐三藏被难得救
不一时,红日高升,三藏昏沉,也认不得东西南北。正在不得命处,忽见一老叟,手持拄杖而来。走上前把手一拂,绳索皆断,对面吹了一口气(原缺“气”),三藏方醒。三藏跪拜于地,道谢“搭救贫僧性命”。老叟道:“你起来,不曾疏失甚么东西?”三藏道;“贫僧二从人,已被寅将军、熊山君、特处主食了,不知行李马匹在于何处?”老叟用杖指定道:“那厢不是一匹马,两个包袱?”三藏回头看时,果是他的物件,不曾失落。问老叟曰:“老公公,此处是甚所在?”老叟道:“此是双叉岭,乃虎狼巢穴处。你为何堕此?”三藏道:“鸡鸣时出河州卫界,不料大早,履霜拨露,失落此地。”老叟道:“处上是个野牛精,山君是个熊罴精,将军是个老虎精。只因你体性元明,所以吃不得你。跟我来,引你上路。”三藏将包袱捎在马上,牵马相随老叟,径出坑坎,走上大路。却低头拜谢公公,那公公遂化作一阵清风,跨一只朱顶白鹤,腾空而去。只见风飘飘遗下一张简帖,上有四句颂云: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
前行自有神徒助,莫畏艰难报怨经。三藏看了,对天礼拜,独自孤凄,前往峻岭。行了半日,并无人烟村舍。那时路险肚饥,只见前面虎狼蛇虫,四边围绕;那马又腰软蹄弯,伏倒在地。这等凄楚,自分必死。忽然见毒虫猛兽、长蛇恶物奔走飞逃去了。三藏抬头看时,只见一人手执钢叉,腰悬弓箭,自那山坡前转出。三藏跪在路旁,合掌高叫:“大王救命。”那人近前道:“长老休怕,我是这山中猎户,姓刘名伯钦,绰号镇山太保。”三藏道:“贫僧是大唐驾下钦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适间到此,众兽阻路,不能前进。忽见太保来,众兽皆走去了,贫僧得脱。”伯钦道:“我在这里,专打狼虎,捉蛇虫是我生涯,故此众兽怕我走了。但你既是唐朝来的,与我都是乡里,跟我舍下去住。”
三藏牵马随行,过了山坡,听得呼呼风响。伯钦道:“是山猫来了。”急忙步往山坡下,与虎斗不多时,被太保举叉当胸刺倒。伯钦只手执叉,又只手揪虎,拖上路来。同三藏迤逦行往家中,又令母妻出见。那母亲知得和尚不肯吃荤,整理洁净茶饭款待。那母亲与伯钦道:“明日你父亲周忌,就凂长老做些好事,念卷经文,后日送他去也罢。”次早,又整素斋管待长老,请开启念经。三藏敲响木鱼,先写《荐亡疏》,后开《度亡经》、《金刚经》、《观音经》、《法华经》、《弥陀经》、《孔雀经》,化了纸马,荐了文疏。佛事已毕,各各安寝。次早,老母叫伯钦曰:“昨夜你父亲托梦,说是亏了长老超度,已脱罪孽,上中华富贵家去投生。”大家欢喜,安排白银二两奉谢。三藏分文不受,但道:“太保肯发慈悲,送我一程,至感。”伯钦同家童送了半日,路经大山,崔嵬险峻。伯钦走到大山之中,道:“长老,你自前去,我且告回。”三藏道:“请再送一程。”伯钦道:“此山唤做两界山,东属大唐所管,这西半边靼靼地界,那厢狼虎不依我管,故此告回,你自去吧。”三藏滴泪难分。忽听得山脚下喊声如雷,连道:“我师父来也。”吓得三藏痴呆,伯钦打听,竟不知甚人喊叫,且听下文分解。诗曰:
三藏被难落深坑,金星救他得保全;
路逢伯钦相留歇,从今渐渐往西天。